本帖最后由 书生 于 2013-2-7 15:19 编辑
放假之后一直蜗居在家,成了标准的宅男。宅就宅吧,反正自己也不怎么爱闲逛,外面又清冷,不如居家悠然舒适,于是便怡然自得的在家里过着“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日子。年关近了,毕竟还是有些事情要去处理,这不,今天早上领导发话,要我去街上置办年货,只得收拾利落整装出发。
连日隔绝外界的清静生活使我几乎忘记了外面的行人、街道、店铺、气温以及日头。在家每天的生活规律固定不变,人员不变,室内恒温,一直保持着23度。我就像一枚过冬的种子,深深地埋在大地下,被温润的泥土紧紧的包围着、呵护着、隔绝着,一切世间的变化都与我无关。投身于街道上,像似被谁猛地掀开了覆盖在身上厚厚的冻土层,整个身体赤裸于外部,被寒冷的西北风迎面抱住,干爽而清冽,清心又辛凉,有着不能适应的拒绝。
满街筒子都是人。街道两边的店铺挂上了喜庆的红灯笼,路边的法桐上缠满了节日的霓虹,树下摆满了卖年货的摊子,有的摊子侵占了街道,原本宽阔的街道变得狭窄了许多。街上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叫卖声、呼喊声连成一片。还是熟悉的街道,还是熟悉的环境,但平时清冷的街面上平白的多出这么多人,素面的市容有了花里胡哨的装饰,刚从家中出来的我竟有点儿反应不过来,就像从偏僻幽静的小山村一下子来到纷繁喧杂的闹市,有着新奇慌张的迷乱,感觉无所适从。
每个摊点上都围的水泄不通,黏满了抢购年货的人。这时的人们表现了少有的大方,大包小包的拎在手里,还不时地指点着想要采购的货物。摊点的两边自然而然的形成了往返两道人流,我随着人流缓慢移动,眼睛搜寻着清单上的需要。卖春联的摊点很多。近日来在家的主要事务就是看对联,与朋友们玩对联,当看到那些或悬挂或平铺的春联时眼睛都有点发绿,直勾勾的瞅去。摊主看我关注他的春联,殷勤的靠上来询问相中哪个。我微笑着说先看看先看看。摊主点了一下头又挂着笑去招揽别的顾客,人很多,他来不及过多的搭讪。
这些春联倒是非常应景,红底金字,有些还点缀着金线灯笼印记,焕发着喜庆的氛围,只是那些清一色的印刷体,过于整齐划一,缺少了手写的灵动与墨香,也就缺失了春联固有的特色。春联本就是文字内涵与书法艺术的和谐统一,而书法的多变性又为春联的喜庆平添了多重的个性与形态,这就像校园里的学生,统一的校服,统一的言谈举止,虽然动作与面容洋溢着青春的亮丽,但远远看着却失去了每个人的个性选择。量体裁衣,不同的秉性、不同的身段、不同的气质应该有着不同的衣着打扮,雷同的装扮只能造就空泛的表意。
身边的顾客挑拣着自己喜爱的春联,我却在旁边用挑剔的眼光暗暗审度着上下联的和谐。人一旦养成了某种习惯真的不好更改,就像老师乐于说教会计多于计算一样,此时的我不由自主的评判起某幅春联的优劣,斟字酌句的探究其顿挫抑扬。平时网上对于文字的玩闹在这里发挥着最大的潜能,众多的对联又给我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操练场地。不住的摇头不住的观看,从街这头踱步到那头,然后又从另一边折返过来,一个个摊点走过,一幅幅春联研读,一路下来竟发现很少有让人眼前一亮暗自惊叹的句子,甚至有的句子只是沾了喜庆的边,文理上都不通,更别说对联的基本特点了。心中既有点儿失落又暗自得意。
看过了,回来了,于是打道回府。半道上猛然反悟,我溜出来的目的是什么呢?哎,年货竟然忘记了买,没办法,折返身体,再从头走一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