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青衣水袖 于 2013-5-19 16:14 编辑
人生如戏,与你同台
文/水袖
人生,原是一场
难分悲喜的演出 请你
屏息静听 然后
再热烈地为我喝彩
我终生所爱慕的人啊
曲终人散后
不管我是哭泣着 或是
微笑着 与你道别
我都会庆幸曾经——
与你同台
——席慕容的《咏叹调》(节选)
用水袖的名字登陆房间,如果恰好房间人不多,又没有曲子,就喜欢放几段戏曲。这样的时候,就会有朋友问:你很喜欢京剧吗?你是不是戏曲艺术工作者?
我当然不是戏曲艺术工作者,连票友也不是。对于京剧,也知之甚少,除了偶尔学唱几句西皮流水,唱几句流行广泛的现代京剧,其他的一概不懂。电视上,偶尔会看看青衣戏,遇到其他的什么老旦、花旦、刀马旦,小生、须生、大花脸,一律换台。
虽然不懂,但内心中对中国戏曲实实在在的又有几分痴迷。说起来,中国戏曲的剧情往往很简单,人物也不复杂,红脸白脸,善恶分明,结局也大多是因果报应皆大欢喜的大团圆。其情节、内容、情感全由剧中演员在那个几米见方的小小舞台上,由肢体动作和念白演唱表现出来。但细细品味,一招一式,一念一唱,总有一种说不出的艺术魔力令人陶醉回味。
倘若晚上独自漫步,恰逢月朗风轻,夜色悠然,不免心神摇曳,浮想连绵。 喜欢想象一下戏曲中的某个青衣角色,揣摩人物的动作,想象着月下的一个古装女子宽裾长裙,衣带飘飘,水袖舞月,杏眼含情;回味人物的演唱,伴着月光的轻轻奏鸣,曲调或清亮悦耳,或婉转悠扬,唱腔或凄切哀怨,或情意缠绵……
戏曲和流行歌曲大不相同,流行歌曲格调明快,一遍听过,喜欢不喜欢已经了然于心;但戏曲,更需要反复咀嚼,慢慢回味,才能品出其中的精妙和韵味……
比起京剧,好像更喜欢评剧、越剧、黄梅戏等,有些曲目几乎是百听不厌。每当内心需要清静的时候,会找出自己喜欢的戏剧,严凤英的黄梅戏《天仙配》,小白玉霜的评剧《秦香莲》,越剧经典《红楼梦》等,有时一听就是一下午或晚上,反复的看,反复的听,痴迷于曲调韵律内,沉浸在人物情感中,这世界简单的只有那些韵律和戏中人物的悲欢离合。
严凤英主演的《天仙配》中,七仙女被玉帝招上天去的那一刻,董永悲痛难抑,昏倒在荒郊;七仙女哭唱“董郎昏迷在荒郊,哭的七女泪如涛……”剧中的七仙女的唱段声声含情,如泣如诉,哭的哀伤凄切,唱的醇厚缠绵 ;每每听于此处,剧外人也常常珠泪盈面,柔肠百转……
俗话说: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演员往往因角色的情感需求而或哭或笑,而观众却又明知道这一切都是演员的表演,却依然被剧中人物的悲欢离合而欣慰喜悦,乐而开怀;或伤感怜惜,唏嘘不已。演员入戏太深,把角色当成了自己;观众入戏太深,把表演当成了现实。
我想,喜欢唱戏和听戏的人,内心大都有几分痴念吧。
《红楼梦》中作者曾提到几个人物的“痴”:
袭人之痴,痴在忠心侍主。侍奉贾母,眼中就一个贾母;侍奉宝玉,眼中又唯有一个宝玉。
黛玉之痴,在于倾心爱情。不顾及当时的礼法约束,放任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为所钟爱的男子流尽一生的泪水而死。
而宝玉之痴,在于他不被世俗地位高低所迷惑。他心中自有一个众生平等的世界,他用一颗至真至善至美的赤子之心,禅悟一般的眼神看穿世情,看透红尘。
他们或痴迷于自己的职责,或痴迷自己的情感,或痴迷于自己的灵魂,倾心付出,痴心以对,在自己角色中入戏至深至诚。而这些人物的“痴”,正是他们各自真实性情的流露,而正是这未被世俗礼法遮掩的真性情,让这几个小说人物具备了可爱又可敬的艺术魅力。
人生亦如戏,自出生开始,上帝就赋予了你我各种舞台和各种角色,让我们演绎自己的人生。在家庭的舞台上,为人子女,为人兄弟姐妹,为人夫妻,为人父母……在社会工作的舞台上,为人上司,为人下属,为人同事,为人合作伙伴,为人朋友……在以自己为中心的舞台上,自己是主角;而在以别人为中心的舞台上,可能只充当着配角甚至是跑龙套的角色。
一个为戏痴迷的人,一个能因戏曲而领悟人生的人,对工作,对生活,对职责,对情感也应该是认真而投入的吧。
人生的幸福,就在于在各种不同的舞台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倾心投入自己的情感,释放自己的真实性情,痴迷于自己应该饰演的角色,演绎出自己舞台的独特风景,充分享受自己精彩的人生。
在人生的舞台上,演员也好,观众也罢,投入性情便是享受,付出真心就是幸福,只要过程美好,又何需苦苦探究最终的结局?
如果说人生如戏,网络就是戏中戏,申请一个马甲就如演员抹上了一脸油彩,当你开始亮相这个舞台时,你知道自己下一步该饰演的是一个怎样的角色吗? 又将用怎样的心态演绎自己的网络生涯?
青衣水袖今日以此贴正式亮相心家论坛,不求演出怎样明艳动人的角色,只求以真诚投入其中,以文会友,相互切磋,挥洒性情,寻求快乐。
亲爱的朋友,且不问将来结局如何,水袖只庆幸有这样美好的机会,能够——
与你同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