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14771
- 注册时间
- 2013-1-19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最后登录
- 1970-1-1
|
本帖最后由 花落 于 2013-4-17 22:27 编辑
孩子,你为什么不快乐(一)
前几天老家的女友给我信息,说希望我能和她上大一的女儿聊聊,孩子也同意了,并会加我的QQ号。
前天晚上,我和女孩约好,希望她能把我当成朋友,坦诚交流。交流的过程也还算顺畅,虽然只有一个多小时,她也算尽数的说出了她当前的迷茫和烦恼。
和很多大一的学生一样,做为高考的成功者,挤过了千军万马的独木桥,也来到了相对理想的大学,摆脱了高中那种紧张而忙碌的生活;课业任务很轻松,和同学关系也相处愉快,生活上衣食无忧,也无贫困生的经济负担。一切的现状都显示着她正处在人生最幸福的阶段,可是,她就是感觉不到快乐。
问她为什么不快乐,她说精神压力大;问她精神压力来自哪里,她说担心所学专业将来不好就业,还感觉自己比起别人总是不够优秀。
我隐隐的感觉她总是在用以一种过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无法认可并接纳自己;她内心有一种强烈的对未来的焦虑感,而这种对未来的恐惧和焦虑时时折磨着现在的她。也就是说,她总在与别人的优势相比,对自己总是不满意;她已经几乎完全牺牲了今天的快乐,用来担心将来想象中子虚乌有的所谓不快乐。
另外,令我难以理解并有些头疼的是,她对大学学科完全是一种功利的评价,而且成见很深,难以说服,什么有用科目无用科目,好专业坏专业等等。我给她说,无所谓专业的好坏,大学更多的是一种素质的培养,思维方式的形成,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但她听不进去。也就是说,她的大学学习完全陷入了一种极端功利的状态中难以自拔,根本无法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这就如同吃水果,倘若我们因为专家说水果中只有维生素有营养,其他都是浪费,然后就放弃吃水果,而改成只吃维生素片,我们失去的将是吃各种水果的那种色香味俱全的口腹满足和精神快感。吃水果,我们可以吃一辈子而不会腻烦,而如果只吃维生素片简直是这世界上最乏味的事情。
其实,生活和学习何尝不是这样,个体在一定程度的满足社会外在的需求之外,还需要更多的满足自己精神内在的需求。如果一个孩子,精神如同空口袋一般,处于干瘪状态,将来知识再多地位再高,也很难体会到人生的快乐,世界的美好;相反,一个精神饱满,人格健全,能充分感受生活乐趣的孩子,即便将来做着最最普通最最低微的工作,也能体会到幸福的感觉。
我想知道这女孩一切成见的根源在哪里,于是昨晚又约女孩的妈妈交流。当我把这一切分析给她听之后,她最终的反思是,家人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了,一切的有用无用的成见,都与家庭的灌输有关。
比如,女孩的外祖父是一位老教师,对孙辈也有这殷切的光宗耀祖的期望,对长孙女更是关爱有加,寄予厚望。孩子上大学前,外祖父对她提出了一下要求:进入大学一定要好好学习,表现优秀;要当学生干部,入党;还要考研究生,考公务员……
终于明白孩子的症结在哪里了,家长这一切不顾及孩子实际情况的期望对孩子而言就是一种沉重的负担。特别对于性格柔顺比较听话的女孩而言,当长辈的这些过高要求都毫无着落或实现无望,孩子就容易陷入一种深深的失败感和自我谴责之中,难以自拔。
对她而言,上大学,早已经变成了背着沉重的石头爬山,尚未开始就已经疲惫不堪了,哪里还能得到登山赏风景的精神轻松和快乐呢?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