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14771
- 注册时间
- 2013-1-19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最后登录
- 1970-1-1
|
本帖最后由 花落 于 2014-5-20 10:30 编辑
仓央嘉措,佛前的那朵莲花
我是佛前一朵莲花,我到人世来,被世人所悟,我不是普度众生的佛,我来寻我今生的情。——仓央嘉措
发现我对流行事物总有些后知后觉。比如对仓央嘉措,似乎早就见到过这个名字,也知道是一个诗人,好像与情诗情歌有点关联,但没在意,总以为是当前又炒作出了一个什么藏族诗人歌手呢。
直到读冬树的帖子中引用的仓央嘉措诗句“无论你在与不在,我就在这里;无论你来与不来,我就在这里”的那一刻,蓦然的好像感觉其中有什么巨大磁力一般,内心竟然一下子被紧紧吸住了。
品味再三,总感觉这样空灵禅悟、宽厚博爱的诗句,应该是出自一个充分受过佛教洗礼的人;就当前的文坛,一般凡心俗眼的诗人怎么可能有这样的境界和悟性呢。
百度搜索仓央嘉措之后,心中很惭愧自己绝不是一般的无知,原来这仓央嘉措是藏传佛教的六世达赖喇嘛,已经是几个世纪以前历史人物了。
找到他的部分诗歌,读到其中“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等诗句时,再次被其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痴情专一的爱和无比博大的胸怀所吸引;而那样纯净无暇又空灵圣洁的爱,恐怕也唯有这种多年受到佛教浸润的心灵才能悟出的吧。
爱是发自内心欣赏与最大限度的包容;爱不是索取,是心甘情愿的付出;爱不是改变对方,也不会勉强对方接纳自己。不嗔不怨,无欲无求,静静的等着,静静的爱着,就是莫大的幸福。
怎样丰富而强大的心灵才可能让爱变的这样博大无边和宽阔无垠?倘若这诗句只理解为男女间的爱情,恐怕唯有柏拉图的精神之恋可以与之媲美了,一种世俗男女永远无法企及的爱情理想。
但是,总感觉对仓央嘉措那样一个被佛教浸润多年的得道高僧而言,这样的诗句倘若只理解的这一层次,难免狭窄了些。
倘若借他的诗理解佛法,比如,把见与不见的主体,不是理解为哪一个人,而是理解为我佛或佛法,或许更透彻些。我想,能够这样博大的胸怀来包容世人的,用无限悲悯的爱和耐心等待着迷途之人回眸的,唯有佛法无边。
借情诗的形式传道言佛,这会不会才是仓央嘉措的初衷呢?
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也常见用男女之情表达自己对理想信念的追求。屈原的离骚,多用芳草香花和美女比喻美好的品质或信念追求;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之句,更是借对爱情的寻觅来表达自己对人生思想的某种境界的苦苦探求和领悟之后的惊喜。
文学魅力就在这里,不同的人读出不同的境界,谁也不敢说唯有自己读到的是正解,别人理解的就是谬误,真正引发广泛共鸣的作品往往是在每个人心中都能引起不同的反响。
自然,读仓央嘉措的诗,也是有情者见情,求爱者见爱;悟佛者见佛,寻道者见道了。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