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863|回复: 25

[读书时间] 《芳华》:一个社会的堕落,就是从表扬善良开始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 12:03: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牧野 于 2018-1-2 12:32 编辑

《芳华》:一个社会的堕落,就是从表扬善良开始的

这段时间,《芳华》火了,生活中聚会、媒体上发布、网络上交谈、论坛里争论,都可以听到“芳华”的字眼,很多熟悉不熟悉的人争先恐后去看电影,去看原著。我也看了,看了之后觉得心里堵得慌,一种莫名的情绪在胸中酝酿,却无法找到发泄口。

版面上也有版友发表了各自的看法,我看了之后更多地是沉默,似乎还没有找到共鸣点。今天在国馆看到这篇文字,引起了共鸣,至少里面大多数的观点是认可的。

善良,不应该是这样的,如果明知道对方是恶意的,你还要去善良,这就是一种愚蠢。善良,是有底线的。

“一个可怕的事实:善念正在沦丧。小时候,老人一边让我们善良,一边却告诫我们:“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这是一种矛盾的疼爱。既想要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善良的人,却又害怕自己的孩子受欺负了。在他们的心里面,善良是一种人的本分。

我看到过很多年轻的家长们,在自己的孩子受到委屈时的表现。有的搂着自己的孩子哭,默默垂泪;有的恶狠狠地对自己的孩子说:“你怎么不还手?你没长手啊?”然后领着孩子去报仇;还有的直接给孩子一巴掌,“我打死你这小兔崽子,你怎么没被打死啊?!”拳拳父母之心,在心疼孩子的同时,也无意中给孩子灌输了不同的理念,善良的,不善良的。。。。。。

于是,当孩子们长大后,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就反映出从小受到的各种教育,而善良的人,一直是那个被欺负,被使唤的人。

因为他们知道,即使善良的人再怎么被欺负,再怎么反抗,他们都不会受到伤害,因为善良的人不忍心伤害他们。

“不忍心伤害他们。”这就是无形中的一种默认,一种让为恶者心安的理由。于是,善良成了懦弱和好欺负,成了那些为恶者寻找心理平衡的发泄口。

这样的情形,在社会上、在单位里、在朋友之间,有意无意的都存在着,没有人能从心里赞美善良,呵护善良,弘扬善良。没有人扪心自问:“我善良吗?”

“善良应当是一种本能。很多人都经历过吧,当周围的朋友家里有事的时候,我们都会去看看,去看看能帮上什么忙,其实,这就是一种善良,一种本能,只是有的太弱小,被平时的各种语言行为给掩盖了,我们看到的都是TA的另一面。

这篇文章举出的例子,我们也许听说过,也许见过类似的。当作者剥丝抽茧般从那些言行中让我们看到善良的光点,我们谁能否认得了?在面目可憎的人身上也隐藏着善的一面,当这种善良真的成为人的一种本能的时候,这个社会也许就不会把善良当成奇货可居了。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0 金钱 +100 收起 理由
聊天故事 + 100
三健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已有 0 人打赏作者

 楼主| 发表于 2018-1-2 12:0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牧野 于 2018-1-2 12:08 编辑

附原文:《芳华》:一个社会的堕落,是从表扬善良开始的


真正的善良,是一种本能。
                                    ——国馆君按
1

《芳华》上映5天,看的人多,并且五味陈杂。

在朋友圈刷满屏的《芳华》影评观后感里,我几乎看到的,都离不开“善良”一词,这样的结论似乎一点都不草率,你看电影的主人公刘峰,就读懂了人为什么要善良——

刘峰是个不折不扣的活雷锋,坐长途火车跑腿接人,帮战友捎带物件;

林丁丁名表坏了,自个儿拿着书参照着学着修;

食堂打饺子吃专挑破皮露馅的,他却无私地说一句“破皮的也得有人吃”;

就连猪跑了,负责人第一时间想到的,还是找刘峰;

自己做梦都想上大学,却将唯一的名额机会让给了战友,撂下一句:“他比我更需要”;

一农村战友结婚,想着给战友省钱,自掏腰包买材料,花了几个月时间给他打了一对沙发;

何小萍被朱克嫌弃不肯合作跳舞,他带着腰伤主动请缨,不想寒了何小萍的心……

于是有了那句发人深省的台词:“一个从来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识别善良,也最能珍惜善良”。即使后来刘峰冒犯了林丁丁,甚至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是肮脏的想法,这个从神坛走下的圣人依然被观众买单,不为什么,仅凭他的善,就足以夸够一辈子。

想起于丹说过的一句话:“一个人越炫耀什么,就越缺什么。”这句话放在当下四处弘扬的“你要善良”的大旗帜下,显得是那么地贴切而又悲凉,因为在这样的正能量背后,善良却成了不折不扣的稀缺品。
2

一个可怕的事实:善念正在沦丧。

前段时间在微博看到一个话题互动,说“如果你看到老人倒地了,你会不会第一时间去扶?”

在将近3000的评论里,不足两百人说愿意扶,其余的回答,要么斩钉截铁说不扶,要么甩下一句“讹人怎么办?”

事实也确实如此,前几个月爆出一个新闻:《湖南长沙一老人晨练发病倒地,监控清晰记录,49人经过无人报警》,评论区一片声音指责路人:没人性!

人性是什么?是传承了几千年的那句“人之初性本善”吗?

无独有偶,驻马店一路口发生了一起车祸 ,某个晚上一个女孩走在人行道上,她似乎有心事,迟疑了一下,突然一辆车冲了过来……她整个人被撞飞,从挡风玻璃滚下,重重地摔倒在马路中间,不省人事。

周边很多路人,却没有人肯送她去医院,也没有人伸出援助之手。出租司机一看撞了人,毫不犹豫就跑了!而监控右上角的母女俩,女儿被吓得赶紧抱紧了妈妈。

比逃逸更寒心的一幕又一幕开始上演。妈妈搂着吓坏的孩子赶紧离开了,一辆白色面包车驶过,几辆小轿车开过,行人三三两两从她旁边走过,骑自行车的学生看了一眼,全都无动于衷!

终于,姑娘醒了,她有些吃力地抬头,在呼唤周边的行人,希望能走出个人救救自己!依然没有人为她留步!哪怕是一个人。

她就这样躺在地上,孤立无援。突然,一辆轿车快速驶来,从她身上压过,她的身体,被前后轮重重碾压。一条鲜活生命在眼前消失。
依然没有人,哪怕一个人,为她上前一步,哪怕是半步也好!

只有肇事的女司机,很不情愿的,不知所措的,走向了女孩……

《罪恶》里有一句话说:“人性沉沦的表现,不是这世界上每天有多少起罪恶的案件告发,而是告发的人,逐渐走向沉默。”

这是个令人颤栗的结论,也许出于自保,也许处于群众观望的好奇心态,但正是因为这样的迟疑和观念,让善良的人性悄悄泯灭!

这怎么不叫人寒心!

3

你不自然地就习惯了用恶意去揣测人。

知乎一网友Jay讲了一个故事:

坐高铁上厕所时,他不小心将手机遗落在了位置的木桌上,当初自己根本没发现,后来回到座位也没找着,急得焦头烂额,急忙借了隔壁乘客的手机打电话。

大约过了5秒,电话那边接通了,是一个陌生男人接的,因为就在高铁里,他就直说了:

你在哪?

陌生男人说明了位置,当时他态度非常强硬,拿回手机后,潦草地说了句谢了便回到座位。

当他回到座位冷静下来时,才觉得人家凭什么接通这个电话,凭什么告诉你自己的位置?他完全可以不这么做。如果换作自己,有可能等失主电话,也有可能交给列车员,同时,也有可能在某个刹那直接将这部手机据为己有。

想完这些,网友拿了一包饼干和一个大桃子,穿过车厢,找到了刚刚的陌生男人,郑重道谢,陌生男人还有些不好意思,但还是接受了。

网友想的是,下次如果他再遇到这样的事,也许还是会选择把东西归还失主吧。

有句话说:成年人眼里,至少35%的被认为来自他人的恶意,往往都是自我揣度出的误会一场。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成了大众社交的一种隐性规则——

有人对我好,脑子里想的是“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街上看到一个穿花哨立领衬衫,戴大金链子,配大墨镜的人就是社会不良分子;

那个爱讲粗口的人,人品一定很差……

然而,很多情况事实却在打你的脸——

感恩节那天,某品牌推出的感恩节短片有几幕让我印象深刻:

·一个心事重重的女白领被报刊老板无故恶语相向,我们想到的是这报刊老板什么德性,杂志不卖就不卖,凶什么凶?

·因为赶时间,一边开车一边打电话被交警截住的司机,我们想到的是这司机完了,肯定又得被逮着狠狠扣一笔……

·雪夜街头独自买醉的失意女子碰上一个陌生男人,我们想到的是十个男人九个坏,大半夜的这男的一定会起邪念;

·一个剐蹭豪车后,面对土豪气打扮的车主不知所措的三轮车老伯,我们想到的是这回摊上大事了,不被打个半死残废就算好运了。

然而故事在最终都迎来了反转——

书报亭大叔的恶言恶语,是为了吓住伺机偷女白领钱包的小偷;

交警叫住司机只是为了帮他盖上油箱盖;

陌生男子拍照存证,立马报警,不是所有陌生人都那么心思龌蹉;

豪车车主从后备箱拿出一根铁棍,蹭了一下大伯的三轮车以示扯平,不再追究,不是所有有钱人都那么蛮不讲理。

就像影片里刘峰被林丁丁落井下石遭打审判人员的拷问,他竭斯底里地反抗出那句“我没有!”时,那是一种好人被诬陷后的无奈之感,一旦让事情被主观恶意判定,真正的正义就会式微,那才是人世最恐怖的模样。

难怪严歌苓在《芳华》原著上也说出那么一句话:“我有自己的一份忏悔,因为当年欺负战友的经历,也有我的一份罪恶。写这个故事也在幻想我当年的角色,给出一份忏悔,给出一份批判。”

不去用恶念揣度别人,就是最大的善,但值得你我反思的是,大多数人早已被恶念上脑,对什么事什么人都拉起了巨高的心理防线。
4

善良应当是一种本能。


前段时间在四川成都,一位乘客坐轮椅进入地铁。这时候地铁上的人有些多,一名座位上的男孩,一只手玩手机,另一只手很自然地拉住了晃动的轮椅,又把脚卡在轮子下固定住轮椅,整个动作一气呵成。几站过去他一直没松手。他说,“拉了20分钟左右吧,就是希望轮椅不要晃走”。

我相信人最本质的特性,就是善,而且,这应该是一种不需要被时刻褒扬来维持保鲜的品质。

在网上看过一个故事:

父母从乡下搬到城里儿子家住,发现城里人实在不好相处。

父亲爱唱歌,就在某个星期日,老爷子在屋子里唱的正尽兴,突然有人很用力的敲里家门,母亲去开的门。

“可以小声点儿么,我家有在养病的老人,吵不得的。”门外的邻居说。

父亲悻悻地关了音乐,闷着声抽了一下午烟。

因为家住六楼,更年期的母亲每天四五点就会起床。在乡下的时候,她会去地里看看,现在她会赶早去菜市场买菜。昨天又有人来敲门,开门的是母亲。

“您早上上楼动静能轻一点儿么,我家孩子快高考了,总被您惊醒。”门外的邻居说。

母亲瘪着嘴,委屈的叹了气。对此,一家人对城里人有着十分不满。

而这一次,母亲在沙发上小憩,突然门被敲得急促。心里不免有了怒意,难道这回安静也要被指责了?

母亲去开门,应答了门外的人,转过身的时候,她眼睛红红的。城里人说,快下雨了,记得赶紧去天台收衣服。

善良的人做事是不需要被提醒的,当他无意间做了一件好事的时候,你会发现即使平时很讨厌的一个人,那些美好的善意都在不自觉流露。

回想到《芳华》里面有一幕小细节:

刘峰下放伐木连后,何小萍随大队前往边疆参与慰问演出,因为刘峰的遭遇,她早已对周边的人寒心,哪怕分队长把原本是卓玛的A角位让何小萍顶替时,她也无动于衷,她还用假体温计瞒过大家,拒绝上台演出。

当时分队长担心何小萍产生高原反应,火急火燎,顺口喊了一句:“朱克,快去叫军医!”

原本一旁打理道具的朱克反应迅速,应了一声就跑出去叫军医了。这朱克是谁?当初嘲笑、嫌弃何小萍的人,即使是违抗分队长的命令,也死活不肯配合何小萍跳舞,按理说这样一个让他恶心的人还巴不得看她产生高原反应出糗呢!

可是朱克的本能反应,告诉了大家,在面对一个需要进行道德判定的事件面前,本能的善念可以打败一切,而且,这是一种自然不做作的流露。
5

想起作家恒河说的一句话:

“世间一切的冷漠是因为所有人都冷漠,我们才会感觉会冷漠;而善良是只要有一个人善良,我们就能感受到善良。”

所以,在你感叹这个社会冷漠的时候,请不要忘了,善良其实是我们的一种本能。

这和胡适在《道德和规则》里说的那句话,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一个肮脏的国家,如果人人讲规则而不是空谈道德,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味儿的正常国家,道德自然会逐渐回归;反之,一个干净的国家,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谈高尚,天天没事儿就谈道德规范,人人大公无私,最终这个国家会堕落成为一个伪君子遍布的肮脏国家。”

同样,一个堕落的社会,如果人人讲善良,反而越是彰显着这个社会缺乏善良,反而,当不再有人大谈善良的时候,善良已经自然回归到每个人的内心里,不需要被提起、被褒扬,因为,善良是一件太正常不过的事了,你是如此,我是如此,大家都如此。

发表于 2018-1-2 12: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书已经拿到了,封面非我所想要的那版,再看看开本和页数,突然有种买得不值的感觉。太多的剧透,有点未读就有疲劳感了。虽然如此,却也一定要读过,回头和你好好聊。

点评

不信邪,哈哈。  发表于 2018-1-4 22:07
我估计会比较邪,让你见识见识我的另一面。嘿嘿  发表于 2018-1-4 12:06
先读完 第七天,再来读这本。读完之后再写段给你  发表于 2018-1-4 11:57
你的书看完了吗?期待着你的评论。  发表于 2018-1-4 09:52
发表于 2018-1-2 12:4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东西讨论得越是激烈,宣传得越是大力,说明这东西越是缺乏。
发表于 2018-1-2 14:4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老太太我还是不敢扶,没钱。

点评

谁爱坚强谁坚强,我荷包不坚强我没辙儿。  发表于 2018-1-4 14:29
有勇敢者。你不勇敢,谁替你坚强?  发表于 2018-1-4 09:53
发表于 2018-1-2 20:52:36 | 显示全部楼层
觉得挺有趣啊,首先感谢牧野同学积极响应版面的话题,参与到芳华电影的讨论中来,既然是讨论,自然要各抒己见,观点不同之处,大家卯足劲儿据理力争,也是乐事一件。

看电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影片中看到了自己理解的东西,那才不失为一部好电影该有的价值所在,那也正是我们展开讨论的初衷。至于电影本身是否真正表达了我们理解的东西,那是其次的了。

看到本楼的观点,善良是人性之根本,是传统美德,歌颂善良,赞美善良,恰恰是善良的一种缺失,是社会的一种堕落。这个观点,前半句没毛病,问题在后半句。不能因为善良是人之本能,我们就不需要赞美善良了呀。

推荐文中举的例子特别好,说父母来城里,父亲唱歌被要求分贝放低,母亲起早买菜被要求动静小点,于是两老对城里人不喜欢,但有一天天下雨了,邻居急匆匆来提醒收衣服,作者把这种提醒称之为人之本能的善良反应,那试问这种善良难道不该被回应一句谢谢吗?这句谢谢其实亦是人之本能回应,是最原始的对善良的一种赞美。如果觉得这种最基本的善良不需要被赞美,缺少了谢谢的赞美,看下次谁还提醒你下雨收衣服。因为你的不赞美,伤害到了别人的本能善良,善良不被尊重,就会抹杀善良的继续。

小善良小回应,大善良大回应。搬上荧幕的善良,它并不仅仅只是为了歌颂善良,而是通过电影,让我们通过别人的故事,辩证的去看待善良。

刘峰的善良,大家有目共睹,他本能的比较厉害,对谁都本能反应,咳咳,这么说有点歪,更正一下,对谁都善良有加。可大家都知道他的这种善良不值得被学习!为什么?因为刘峰的善良太过于本能,让大家觉得那是理所当然,于是对这种善良缺失了本应有的尊重。请问,这种冷漠的不赞扬,不回应,是善良得以继续存在的沃土吗?

瓶子说不敢扶老奶奶,自己是坏人,善良缺失,太委屈自己了。这能算善良的缺失吗?并不是,这是因为太多心怀不轨之人,利用了这种善良,不被善意回应甚至被恶意讹诈。这是社会的问题,但原罪不是善良的缺失,不是过度的赞扬了善良,而是泯灭的良知。

善良应当被赞扬,善良也该得到它应有的尊重,社会的堕落,怎么成了赞扬善良的错?那尼?


点评

咳咳,注意说中文,哈哈。  发表于 2018-1-4 22:07
发表于 2018-1-3 19:51:05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善良不被善待,被误解,被奚落,但一定不会堕落,因为人们欣赏善良、赞美善良、呵护善良、弘扬善良是一种本能,这种本能成为一种习惯需要一个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每个拥有善良本质人们的一个修行过程,但一定会来到...
 楼主| 发表于 2018-1-4 10: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永恒的怀念 发表于 2018-1-3 19:51
虽然善良不被善待,被误解,被奚落,但一定不会堕落,因为人们欣赏善良、赞美善良、呵护善良、弘扬善良是一 ...

善良不会堕落,我相信人们欣赏善良、赞美善良、呵护善良、弘扬善良,乃至践行善良会成为一种习惯。
 楼主| 发表于 2018-1-4 10:28: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健 发表于 2018-1-2 20:52
觉得挺有趣啊,首先感谢牧野同学积极响应版面的话题,参与到芳华电影的讨论中来,既然是讨论,自然要各抒己 ...

三三断章取义了。

文中的观点在一开篇就说明了:真正的善良,是一种本能。

这种本能就像喝水吃饭一样自然,是人类生活生存的一种必备,难道你要大力去呼吁去宣传这种本能吗?

与人为善,是一种传统美德,是做人的本分,是不需要刻意去规范、去约束的。当人的本能和本分需要刻意去规范和约束的时候,说明这种本分已经开始缺失,或者是需要保护了。

“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说的就是与人为善,或者说就是教育人们要善良。刘峰的善良被漠视,是因为善良也是有底线的。当一种行为被大家认为理所当然的时候,是因为你无条件无限制的给予。太容易得到的东西,不容易被珍惜。

一个人不劳而获,却希望对方因为善良而给予,得到后却视为理所当然,这不是一种堕落吗?

我们呵护善良,弘扬善良,赞美善良,是希望善良的种子在每个人的心中生根发芽,即使环境恶略,即使条件艰苦,也不能动摇我们善良的信念。

前几天看到一则新闻:一个小女孩和一个小男孩去饭店吃饭,菜点的很多,小女孩只容许小男孩沿着碟子一边吃。吃完后,小女孩重新要了两碗米饭,和基本没动的菜一起打包,出门放在了门外乞讨的人的面前。小女孩的行为就是一种本能,没有刻意的怜悯和造作,是心中的善念让她去做这件在她看来很平常的小事。

有个朋友对我说,我不会因为恶意而放弃我的善良,我会执着的以善良对待社会。

社会不会因为单纯赞扬善良而堕落,也不是赞扬善良的错,却会因为无底线的赞扬而让人心有了缺失。

善良是一种本分,是每一个人心中的净土,是一种闪光点,我们呵护善良,弘扬善良,是为了我们的社会、我们每个人都能体现出自己的闪光点。我们在心里赞美善良的时候,会不会也在扪心自问:“我善良吗?”

发表于 2018-1-4 11:3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健 于 2018-1-4 11:36 编辑

来来来,所谓的断章取义在哪里?
善良是本能,不需要设立法律,应该自省自发的由内而外的散发这种本能。成立!赞同。
可你的标题是,社会的堕落,就是从表扬善良开始的
标题的含义即为,表扬善良导致社会堕落。这并不是断章取义吧?请问断得哪一章?这一章,又是不是刚好你遗漏的那一章?
以上的这个逻辑关系,与社会已经堕落,连善良都要呼吁了。是不一样的。
你洋洋洒洒的反驳了我,正好就是指正了你开篇观点里的逻辑问题。
你在文中提及的所有过程都是正确的,但结局是不成立的。要从文中去找。
回到你的文字中看:
“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说的就是与人为善,或者说就是教育人们要善良。刘峰的善良被漠视,是因为善良也是有底线的。当一种行为被大家认为理所当然的时候,是因为你无条件无限制的给予。太容易得到的东西,不容易被珍惜。
一个人不劳而获,却希望对方因为善良而给予,得到后却视为理所当然,这不是一种堕落吗?”
这里面的逻辑关系是,社会堕落到竟然无视善良了。但并没有说明,表扬善良才导致了社会的堕落。
自始至终,是善良受到了漠视,善良不被正确尊重对待的行为,这才是堕落的根源。而你正楼标题,恰好做了一回社会堕落的帮凶,(咳咳,)又一次误解了善良,伤害到了善良。
我以为社会的堕落是很多方面的。其中就包括了利用善良,歪曲善良,漠视善良等等。所以,我觉得标题过于危言耸听了。
而你文字中表达的立场我是赞同的,善良它应该发自于内心,应当像吃饭喝水一样的去贯彻善良这件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心灵家园 ( 粤ICP备2022134291号-1 )

GMT+8, 2024-12-22 21:58 , Processed in 0.065471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