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淡语闲聊亦多情 于 2013-3-8 12:07 编辑
(王翚 《杏花春雨江南 )
春 雨
说起春雨,大约会想起烟雨江南,远山如黛、芳草清香、小桥流水、扁舟隐约,婉约柔情而婀娜多姿。自元代虞集吟诵出“杏花春雨江南”之后,杏花春雨已经成为江南之春的特色写照,清代舒位、吴嵩梁、赵怀玉等均有题“杏花春雨江南图”的诗句,而清初著名画家王翚的《杏花春雨江南》,远则山峦重叠,烟雾萦绕,近则村舍屋宇,水鸭泛游,敷色淡雅清润,栩栩如生地再现了雨后江南的旖旎风光。吴昌硕、李可染、徐悲鸿、黄苗子等近现代著名画家,均有《杏花春雨江南》的画作争奇斗艳,写不尽江南春 色。杏花并非南方所独有,北方更为常见,因此周明初《为什么是江南》对杏花春雨江南的美丽错误作了详尽的探究。其实,若非学者,大可不必,尽管沉浸于那份物境、情景和意境的水乳交融,享受粉薄红轻掩敛羞、今晨雨过香填路的美不胜收。 春雨是丹青妙手,时而为古典的美人,时而似灵性的少女,时而如雅淡的淑女,一经她的装扮春便更加盈润鲜亮。雨后初霁,山坡上、草地上、柳树上,甚至瓦砾中,到处是一片亮绿,初春的浅婉如西子,仲春的纤秾似贵妃。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李次第开。梅花的傲雪,樱花的烂漫,杏花的玲珑,桃花的娇艳,花蕊上、花瓣上都会沾湿了雨珠 ,晶莹剔透,微风袭来,珍珠似的滚动着,携着花香坠落,大地彷佛就是一张立体古宣,天然浑成一幅幅3D水墨画。言及画自然联想到书法,颜真卿《祭侄文稿》提笔如游丝袅空,顿笔如狮狻蹲地。书论家赞其干裂秋风润含春雨,质性遒劲而舒和,没有融入春雨淋上一场的感悟,或许你难以理解其神高韵远。 江南的春雨绝少夏雨那样风驰电掣,往往细细的,绵绵的,娉婷袅袅,如水灵的柳腰在眼前起舞,飘逸的秀发轻吻面颊。行人走在大街,徜徉湖边,悠闲不惊。缠绵的情侣并不打伞,一任雨滴落在身上,旋转着伞柄,雨珠便欢快地跳跃,蝴蝶般散开,万种柔情在飞。若是杏花盛开,站在山顶俯瞰,毫无夏雨之后万紫千红付诸雨水的遗憾怜惜,隐约的是远处的青绿,一山深浅,朦朦胧胧,轻凉如丝。顺坡而下,红红白白一树春,洗涤得一尘不染,花香丝丝缕缕,沁入心脾,真是“杏林微雨霁,灼灼满瑶华”。 春雨亦是多声部的和弦、是复调。细雨微声,似情丝,是婉约的;大雨酣畅,如珠玉,是豪放的。因此,余光中先生说,雨不但可嗅,可亲,更可以听。他的《听听那冷雨》听出了中国文化的意境和情韵,听出了百转千回的乡思与惆怅。聆听琵琶曲《春雨》,彷佛雨滴在音符中舞动裙裾,也许你欣赏中段的舒张恣肆、充满春的追求与热烈,而我更喜欢引子的空旷——草色遥看近却无,倾心首段的吴侬软语。同样,杜甫《春夜喜雨》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轻盈柔和,周邦彦《春雨》的“耕人扶来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则灵动欢快,各得其妙,可谓“一对圆润生花笔,两幅迥异春雨图”。 春雨更是多情的,写雨画雨既是文人墨客的雅趣,也是他们的寄托。“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刘勰《文心雕龙》)因而中国历代诗词中说雨、观雨、听雨者甚多,或诉离别相思、羁旅怀乡,或叹前途失意、人生苦短,所谓伤春、春恨文学。同是周邦彦,他的词《大酺·春雨》写道:“对宿烟收,春禽静,飞雨时鸣高屋。墙头青玉旆,洗铅霜都尽,嫩梢相触。润逼琴丝,寒侵枕障,虫网吹黏帘竹。邮亭无人处,听檐声不断,困眠初熟。奈愁极顿惊,梦轻难记,自怜幽独。 行人归意速。最先念、流潦妨车毂。怎奈向、兰成憔悴,卫玠清羸,等闲时、易伤心目。未怪平阳客,双泪落,笛中哀曲。况萧索青芜国,红糁铺地,门外荆桃如菽。夜游共谁秉烛?”此词通首写“雨中情景”(许昂宵《词综偶评》),尤其是词人听雨困眠,愁中惊醒,低徊要眇,幽独凄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