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冬树未眠 于 2013-2-3 10:31 编辑
絮絮叨叨话过年
要过年了,母亲早早就开始了收拾。
虽然家政已经里里外外打扫干净,该擦该洗的都弄完了,母亲还是觉得有干不完的活。看着她进进出出忙碌的身影,我想帮忙却插不上手,只好坐在那里,一边看着母亲收拾着琐碎的东西,一边陪着她唠着嗑。
“去年,你大表姐一家回老家过年了,今年也没说回去不,她家的敏敏大学也该毕业了,不知道去哪里实习,现在的工作不好找。”
“昨天我给你二姨打了电话,她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了,今年天热了我一定得回去看看她,人老了,不知道还能跑几趟。”
看着母亲把老花镜戴上、摘下,摘下、戴上,看着她花白的头发,听着她无奈中带着伤感的絮絮叨叨,突然鼻子有点发酸。也许,在老人的心中,年最大的意义,就是团聚。
小时候,盼望着过年,可以穿新衣,吃好吃的。每年年三十吃团圆饭的时候,眼巴巴的瞅着母亲拿出钱包,虽然压岁钱很少,可是心里也很满足。有了压岁钱,就可以买到心爱的小人书,可以买到小手枪,可以买到很多好吃的。过年的意义,似乎就在与得到那些压岁钱。
年龄渐长,随着生活的富裕,过年不再是盼着穿新衣,吃好吃的,也不再盼着压岁钱。过年了,许久不见的亲朋好友都来了,甚至模糊的记忆中某个人也从天南地北赶回来,遽然相逢,说不出的惊喜,也让年多了很多喜气。一家两杯年酒,一家一家串过去,整日醉的晕乎乎的,可是心里却很喜悦,这就是痛并快乐着吧。在那时,过年的意义就是亲朋好友齐相聚。
近些年,过年的心思淡了许多,餐厅的桌上不再摆着做好的冷盘和酒水,而是摆上了瓜子、水果等,来拜年的人也少了很多,一杯茶,几句问候,年就拜完了。电话、信息、邮件等代替了以往面对面的问候,虽然省事了,却少了温情。也许,此时过年最大的意义,就是有了长假,可以好好休息几天。
过年的心思淡了,年味就淡了。仔细想想,似乎是人之间的关系淡了。以前住平房的时候,快过年了,左邻右舍相互帮忙,几家凑在一起准备过年的食物,有好吃的,你家给一点,她家送一点,虽然不多,但是吃的香甜。记得那个时候,母亲总是满面笑容,仔仔细细的盘算,总怕把谁家给漏下了,来客人了,就拉人去陪酒,那时的邻里关系,好的和一家人一样。
现在一样贴对联,放鞭炮,可是就算对门也不一定认识,大门一关,不仅封闭了别人也封闭了自己,吃完团圆饭,给老人拜完年,年就过去了,没有什么不一样的心情,似乎比平时更觉得无聊一点,年是越过越没意思,也就越过越没味道。
本来说好团圆饭去酒店吃的,可是母亲不让,说外面花钱多还没什么可吃的,每次从酒店回来,孩子们还要找吃的,不如在家里吃。
“你看,这里摆一桌,客厅里还能摆一桌。大人们坐在这里,孩子们坐在客厅,刚刚好。”
“会不会太麻烦也太累,要做那么多吃的?”
“麻烦什么,你们早点过来帮忙,大家热热闹闹的多好。”
我没有再坚持,我知道老人坚持的不只是一顿饭而已,她想的是一个团圆,儿孙满堂,承欢膝下,也许这就是她过年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