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青衣水袖 于 2016-10-8 06:02 编辑
翻腾图片呢,竟然看到前几天拍的酒枣鲜亮诱人,想起聊天故事的活动最后一天了,也来赶个晚场。
酒枣是我自己做的。中秋节的假期出去骑车,看到路边有老太太卖枣子,于是买了十块钱的三斤。鲜枣是不经放的,明知道三斤吃不完还是要买,这是我每年循环往复着的一个错误。忽然看到老公放餐桌旁的半瓶高度白酒,想起了家乡的酒枣,干脆也试试吧。
家乡是盛产枣子的地方,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的空地路边枣树是必不可少的,老家院子里就有一棵老枣树。暑假回去,妈妈和叔叔在老枣树下一边择韭菜一边闲话,说老枣树遮挡阳光这么多年要不要砍掉,我一听就有些发急,这老枣树承载着我家几代人的回忆,已经成为老家的重要标志,怎么可以砍掉?
然后又就老枣树的树龄问题和叔叔进行一番争论,我说枣树和我父亲同龄,叔叔纠正我,说枣树是我父亲种下的。如果按照叔叔的说法,老枣树的年龄又要晚了十余年。于是,我和叔叔一起向父亲证实。还是父亲的版本更有权威,他再次确定的说,枣树应该是和他几乎同龄的,有70多岁了。
扯远了吗,来张我家老枣树的图片。
家乡有句俗话“七月十五红一半,八月十五打一半”,就是说枣子是在七月十五和八月十五之间成熟和摘收的;收枣子我们叫“打枣”,一般是父亲或叔叔拿一根大的木杆,照着结枣子的树枝使劲的砸,高处的要爬到屋顶或枣树上去砸,枣子像雨一样纷纷落下来,伴随着许多的叶子。奶奶、妈妈和孩子们就拿着篮子在地下捡,叫“拾枣”。
鲜枣的保鲜期很短,大多枣子是要晒成干枣的,但为了能在过年的时候还能吃上鲜枣,每年要在枣子刚刚摘收的时候,闷制一部分酒枣。奶奶会挑选没有虫眼和伤疤的枣子洗净,把水分晾干,然后用酒把枣子再洗一遍(酒不必太多哦,就在盆底就可以,枣子滚进去,能让每个枣子的全身都沾到酒液就OK了),把被酒洗过的枣子放到事先准备好的大肚磁坛子里,然后密封坛子,记忆中最早的密封手段,是盖盖之后还要糊上一层泥巴。这样,过年时候,带着酒香的浅红色枣子就可以用来招待客人了。
我没有坛子,就想起了冰箱用的保鲜塑料袋,按照以上办法用酒洗过枣子之后,放进塑料袋把袋口扎紧,为了保证不透气,我用了两层塑料袋做双保险;但比起小时候老家用磁坛子闷酒枣,总感觉这样闷制出的酒枣太过简略粗糙,特别是姑妈,她们家闷酒枣的坛子竟然是早年的青花瓷(这话要扯起来,又扯不断思绪了,还是打住吧)。
一周多之后,终于忍不住,想知道塑料袋里闷制出的酒枣可有当年的味道。打开,混合着酒香和枣子的甜味飘散出来,熟悉又亲切,犹如飘散出我的童年气息,拈一颗吃到嘴里,竟然清香醇厚一如当年。
带办公室给同事炫耀,他吃了一颗却不肯再吃,我几乎有些愤愤不平,怎么可以这样轻慢我童年的时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