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安处先生 于 2016-3-28 12:36 编辑
何谓孤 獨?
孤,在说文中是 无父也,从子 瓜声。 幼而无父谓之孤。 獨,犬相得而斗也,从犬,蜀声。犬好斗,故不为群。
这是中文孤与獨的本意,至于近现代以来趋合西方soledad 则是后话。
孤獨就其词意而言,并无褒贬。比如《论语》中有“德不孤,必有邻”,是从儒家入世的角度而言,有道德的人不会被孤立。这里的孤带有贬义。而《易》象传中 大过的解释为“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是从出世的角度,阐释君子和而不同,这里的独则不属贬义。所以孤獨依据不同的语境,意思是不一样的。
杭州西湖太炎先生墓正殿上,有匾“大獨必群”,太炎先生革命失败,东渡日本,以研究小学为寄,内心是非常孤独苦闷的,但他死后要葬在张苍水墓的边上,表示对张的景仰,这正合乎论语所谓“德不孤,必有邻”。
若从艺术的角度而言,当然是越孤独越好,道前人所未道之言,才能得到艺术上的升华。宋代的田锡的诗,有“搜来健比孤生竹,得处精於百炼金”之句,炼句遣词欲求孤生竹一样的强健有力。
其实孤与群的关系,早在《渔父》中就说得很明白了,或如屈原一样“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或如渔父所说那样“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每个人在生活中,既不可能完全的脱离社会,也不可能完全脱离自我,社会与自我之间的辩证关系,就是每个人的处世之法,连司马迁看到贾谊吊屈原“同生死 轻去就”,都要“爽然自失矣”,在独与群的问题上,我们估计更难有所高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