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34|回复: 26

[散文随感] 锣鼓喧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年初一,弟弟开车带父母回村了,发了视频在家族群里。打开一看,是我家屋后的街道上,几个人在敲锣打鼓,其中有我老爸在敲锣。

好熟悉的场景,好欢快的声音!

这场景, 我童年就记得了,虽然那大鼓明显是近年换了的新鼓,大而鲜艳;不是我记忆中的那个旧鼓,小而泛白。

我们村子虽然不大,但也有主街道,虽然宽度只有几米,长度从东到西也不过百米。

而我家的院子临街,就在街道的南侧。也就是说,我们家住的正房北屋后面就是街道。

记忆中,因为我家房子临街,后墙上永远是各种的标语:从“责任到人,承包到户”到“计划生育,只生一个好”,从“打击犯罪,人人有责”到“新农村建设,群策群力”;当然,近年来我家的后墙上还多了一些广告宣传和电话号手机号。

当然,谁也没给过广告费或宣传费,好像我家的后墙谁都可以免费使用。

对了,前几年因为新农村建设,我家屋后小高坡上的枣树榆树的,都被砍掉了,村里统一种上了一溜开花的桃树。我妈又捡了别人扔掉的几棵鸢尾花种在树下,没想到几年过去,鸢尾花长满了屋后的那个小高坡。

于是,我家屋后,3、4月份开满红艳艳的桃花,五月份地上开满蓝色的鸢尾花,而夏天,则开满老爸种下的蜀葵花,五颜六色。

而与我家隔街相对,街道北侧的那一家,大门朝南,正对着我家房子的后墙。这家的男主人和我父亲同辈,但比我父亲要小的多,我要喊他“傻叔”。“傻叔”并不是人傻,而是人家小名叫“傻”。他们这代人,农村的孩子取名尤其随意:狗啊,猫啊,牛啊,猪啊;还有丑啊,呆啊,傻啊之类的。

我从记事儿起就喊他“傻叔”,以至于我想回忆他的大名,却怎么也想不起来。好像是“关信”还是“关柱”,记不清了。

“傻叔”这人长相一般,之前的日子混的大多也很艰难,但绝对算的上是村里的民间艺人了。

敲锣打鼓是真行家,十里八村的有名;打竹板,拉二胡,无师自通;日子过得这么穷,常听到他在家里开心的唱歌或者唱戏。

他还有一手绝活,就是用两块破瓷片演奏出各种的曲子。

那年暑假我回去,傍晚乘凉的时候见到他,特意看了他独特的乐器,并现场听了他的演奏。

他那所谓的乐器,就是家里用的菜盘子或者饭碗摔破之后的瓷片,他挑选那种稍显修长平整的两片,夹在右手的手指间,就像山东快书用的鸳鸯板那样,两瓣瓷片碰撞力度的不同而演奏出叮咚悦耳的声音。

只要他听过的歌曲或者戏曲,他都能演奏出来,也是神了。

而我村里的锣鼓家什,这么多年了,就一直存放在他家。而他,也真正的爱惜这些公共的物件,如爱惜自家的宝物一般。

每到过年,特别是正月十五前后,就有一帮人来他家撺掇他,把锣鼓搬出来。就在他家门口,围着一群人,打大鼓的永远是傻叔,其他的大锣小锣,大镲小钹,还有小鼓,这一通敲啊:咚咚咚,锵锵锵,齐咚隆咚锵;咚咚咚,锵锵锵,齐咚隆咚锵……

于是,每到这时,一墙之隔的我家,被这锣鼓声声震的,房顶都快掀起来。别说聊天了,相互对面的喊都听不见说啥。

不过大家都习惯了,没人嫌吵,反而很开心,过节不就是图个热闹吗。于是,大家很有默契的喜形于色:走啊,出去看热闹!

于是老老小小的都放下手中的活儿,一出门便加入了围观的队伍。我爸大多还在假期,他喜欢跟着敲锣或者打镲,大家公认的他敲锣很不错,能敲到点儿上。

其实,我已经有几年没回过村子了,总是在父母住城里的时候,我去陪他们几天。

而且随着父母近十多年一直在城里过年,我也十几年没听到过村里过年的锣鼓声了。

看到群里的视频,那种亲切温暖的感觉,瞬间升腾起来,丝丝缕缕,盘旋许久……

忽然很想念老家过年的欢乐和热闹,很想念我家屋后的锣鼓喧天;好喜欢傻叔打鼓的欢快节奏,很喜欢老爸锣声的清亮悦耳:

咚咚咚,锵锵锵,齐咚隆咚锵;咚咚咚,锵锵锵,齐咚隆咚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收起 理由
我本无漪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已有 5 人打赏作者

枯之夭夭 赏了楼主10心灵币 一剪梅2025 赏了楼主10心灵币 我本无漪 赏了楼主10心灵币 踏遍青山 赏了楼主10心灵币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昨晚翻腾图片,居然找到十几年前拍的老家的图片。

那时的老家已经很萧索冷清了,我家破旧的东厢房还在,大门的墙上还有某个时代的标语。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点评

是啊,17年前的照片了  发表于 6 天前
这样的老房子好有怀旧感,我们老家以前也有很多,近些年都拆了,难得一见了  发表于 7 天前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收起 理由
我本无漪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农村的年味渐渐的也淡了很多,
特别怀念那些土房子、梯田、村里某一棵大树
夏天山上的茶苞、冬天屋檐拖地的冰柱、年30响彻天明的鞭炮,
还有会讲故事的奶奶.....现在都没有了......
读梅朵朵的文深有同感啊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公子染.. 于 2025-2-14 09:10 编辑
梅朵 发表于 2025-2-13 15:41
昨晚翻腾图片,居然找到十几年前拍的老家的图片。

那时的老家已经很萧索冷清了,我家破旧的东厢房还在, ...

有意思,扑面而来的怀旧风....

包了90个饺子,估计也就五个人的一顿饭吧...

08年到现在竟然也有17年了,图中的小朋友估计也上大学了...

那辆车挺有意思,往小朋友左边看,像奔驰,往小朋友的右边看,像奔腾...

锣鼓表示很受伤,每逢佳节倍受敲打...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齐咯隆咚锵……第一时间想到那个小品了。你真有才哈~
那个门口照片咋跟我姥爷家一样呢?可惜早已经拆迁不存在了,估计农村大同小异吧。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篇怀旧的帖子,勾起很多人的怀旧情绪,写得真细腻。

不由得让我想起小时候在姥姥的小山村过年的热闹气氛,小山村只有二十户人家,从腊月开始就在我姥姥的小院子生起大火,一家一家挨个儿来蒸粘豆包蒸馒头,那才是不要太美好的日子呀,无论谁家来蒸,都是带上炭火就行,蒸好之后,先给孩子们吃一点,那是太好吃了哟,所以小时候总是盼啊盼啊盼着过年。

年三十基本很普通,但是大年初一那就不一般了,家家抢着放第一个天地炮,所以天还很黑很黑时候,就听到震天动地的天地炮响彻整个小山村。然后赶紧起床,等着吃第一顿饭:挂面,这是天亮之前必须吃的饭。姥爷预先把油炸豆腐切成细丝、海带切成细丝、粉条煮好、还有绿豆芽也煮好,挂面也煮好泡在凉水里,然后捞一些挂面放在漏勺里,去开水锅里一热,放进碗里,加上那些作料,加些热汤,哎呀那个美味啊,太好太好了。
天亮了吃第二顿饭,是煮油糕。大人们吃过第一顿饭之后,就开始忙活油糕的事儿了,坐在热炕上,把蒸熟的油糕面捏成小片,放进煮好的红小豆,一小团一小团排在盖帘上,然后下油锅煮,一会儿就香味扑鼻,孩子们争先恐后的抢着吃,一人一碗,吃得那个香甜。吃好了就去院子里放小鞭炮,还要满村子乱窜,去挣压岁钱,一毛两毛拿到手就好像成了大款一样,那个开心啊~~~

中午必定是饺子,还是肉饺子呀,这是一年也吃不了一两次的肉啊。下午大人们的活动基本是打扑克牌,孩子们依然是满村子疯跑,要不下河溜冰,玩得那个爽啊。
想起小时候的过年,那是太太开心的好事儿啊,让人回味无穷~~~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中那些饺子好诱人哦,想吃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咚咚咚,锵锵锵,齐咚隆咚锵;咚咚咚,锵锵锵,齐咚隆咚锵……
很有鼓点和节奏的说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梅朵 于 2025-2-14 16:34 编辑
闪亮的日子 发表于 2025-2-13 18:35
农村的年味渐渐的也淡了很多,
特别怀念那些土房子、梯田、村里某一棵大树
夏天山上的茶苞、冬天屋檐拖地 ...

对啊,我们小的时候,农村是热闹的,有人情味的。

那些土房子,那些乡间小路,村头那棵歪脖树

树上的鸟窝,冬天那一树逗号般的麻雀

忙碌着过年的人们,还有燃放鞭炮的小男孩

正月十五的锣鼓,还有欢乐的高跷

这些,都没了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子染.. 发表于 2025-2-14 09:05
有意思,扑面而来的怀旧风....

包了90个饺子,估计也就五个人的一顿饭吧...

染神!
不,染大神!
不不,染大神探!

我表示十分惊讶,几乎惊掉下巴,我有提到过08年吗?

你怎么知道这是08年的图片?

但的的确确,这是08年的春节回老家拍的图片,那时我刚买了个傻瓜数码相机,到处乱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心灵家园 ( 粤ICP备2022134291号-1 )

GMT+8, 2025-2-20 04:53 , Processed in 0.069633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