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村委主任 于 2024-11-25 15:45 编辑
说起中国人吃点什么,不如倒过来问中国人不吃什么。“四条腿的不吃板凳,天上飞的不吃飞机”。可见中国人对于吃的理解,大概就是只要吃下去不立刻吐血倒地的都能吃。细细想想也不尽然,拼死吃河豚就违背了这个原则,即使是要去死,也要吃。
吃,真的是一个永远的话题。中国人的吃,不仅仅解决的是生理问题、生存问题,更是一种文化,一种哲学,一种寄托。我们吃的丰盛,吃的讲究,吃的心情舒畅,吃的无所顾忌。在海外,也正式中国人对于吃的追求,形成的吃的氛围,输出了吃的文化才让一众茹毛饮血的西洋土人见识到了中华文明。没有了吃,这种文明的传播大概也会断档,也就是去了于这个世界交流和联系。你能不吃吗,你敢不吃吗。如果不吃,简直要自绝于人类文明了。
与西洋人的简单粗糙的大块牛排,大碗的土豆泥相比,中国人讲究的是“色香味俱全。”不仅仅是食物要管饱,还要从食物的外形、气味、口感上达到一定的高度,甚至吃饭的姿势也要优雅。当然在古代分餐的时代,吃饭的优雅程度是有礼法来规定的。自打混餐发明后,这套礼法也就失去了效力,全凭个人修养了。特别是到了“吃席”,那就更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了。你看那端上来的菜肴,能够保持三秒的原状就显得弥足珍贵了,更多的时候“秒空”是个常态,竞争意识在这里显得深入人心,完全不需要宣传教育。席上最有竞争力者,通常被赞誉为“吃货”。
说到吃货,中国人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代表。纵观世界,什么法国菜,意大利菜简直不值一提。在中国,大菜系就八个,最著名的是鲁菜、淮扬菜,一个是土豪最爱,一个是国宴常客。其他零零总总小菜系数不胜数,不说一个城一个县,甚至一个村都有保留菜,如果要把中国菜写全了,实属是世界性难题的难以完成的任务。
说到食物,我们的口味五花八门。北方人爱吃馒头,南方人爱吃米饭。通常的感受是北方人局的米饭吃不饱,南方人觉得馒头吃不饱。南北的差异,口味的不同不容置疑,偶尔互相串串食物的仅限于尝尝,尝完各回各家,馒头米饭又是一个楚河汉界,中间隔着个鸿沟。如果说楚河汉界还有机会互相渗透的话,最让人感到无奈的还是那个“辣”字,细分的话,有麻的,有辣的,还有麻辣的。按照对辣的接受程度分的话有不怕辣的、怕不辣的、辣不怕的。南方的朋友,特别是两广,他们一看到菜单上有“麻辣”二字,心中就充满了警觉:“要不要勇敢尝试?”不敢吃辣的,你可能会觉得那是“虐待”,敢吃辣的,你会觉得这才是“人生的真正滋味”。辣,不仅仅是对味蕾的挑战,它简直就是一种生活态度:有勇气,就来。没有勇气,泪流满面。
中国人的吃,不仅仅是维持生存,更是感情的传递。从家常小菜到盛大宴席,从街边摊到五星级餐厅,吃的每一口都有历史的传承,都是中华文化的延续。好多的外国人不习惯中国的吃饭状态,扭扭捏捏的,殊不知正是饭桌上的交流才是融入中国人的最好的方式,否则不光“没有口福”,还会永远被人叫做“老外”。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感受的是熟悉之外的风景和人文,更有的是各种各样的吃法。走到哪里就吃到哪里,才让行万里路有了更多的意义。当然,比这更有意义和实际的是走到哪里都能白吃到哪里,那才算是真正的完美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