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梅朵 于 2024-11-24 23:49 编辑
内蒙草原山水之旅(二)
——住宿蒙古包
虽然金莲川草原景色很美,人很陶醉,时间也很充裕,但太阳逐渐西斜,同事提醒我们该去下一个景点了。
她说要让我们去住真正的蒙古包,体验一回牧民家的真实生活。
于是恋恋不舍的从景点出来,找到停车的地方上车,各就各位,准备赶路。
结果,等来等去不见师傅发车,一问才知道,车子打不着火了。坐车的几个老司机也去帮师傅出谋划策,还上手亲自操作,结果折腾半天得出结论,车子的确是坏了。
我们只好都下车,在路边等待决定,司机和旅游公司交流的结果是,车子需要被拖去蓝旗修车,而我们,则叫来几辆出租车拉我们去我们所定的蒙古包所在地。
(注:“蓝旗”就是当地人对“正蓝旗”称呼,他们会自然省略第一个字)
这一通折腾,两个多小时过去,原来太阳高高的,等上了出租,太阳早已落下,天地原野都已经昏暗阴沉下来,唯有天边的一抹晚霞映着傍晚的余晖。
一路颠簸,路真的不太好走,蒙古族的出租车司机车开的也比较野。原以为很近的,结果走了好久还不到,就感觉司机的车子颠来颠去拐来拐去,于是我们开始摸不着方向。
问司机“我们这是去哪里?”司机说“回蓝旗”,我们惊叹“啊,我们又要回去吗?”司机不说话,只是笑。
我们回味半天才明白,司机原来是和我们开玩笑。但他那种认认真真的语气和态度,实在无法与玩笑联系起来。
终于到了蒙古包所在的草原深处的时候,已经接近晚上九点,到处黑咕隆咚,唯有一个蒙古包前亮着一盏不太亮的电灯。
有人在迎接,把我们领进一个蒙古包,里面有餐桌,灯光也昏暗,同事解释说这里是牧人这家自己风力发电的,所以功力小,灯光就比较暗些。吃饭的时候还断电一次,好在很快接通了。
等所有的人都到了,开始上菜,好大块的牛肉和羊肉,用我们小时候老家用的搪瓷茶盘子盛着,盘子已经有些破旧;青菜也还不少,还有当地人奶制品的佐料,喝的奶茶之类的;那些奶茶饮料味道有点咸,还有点怪怪的,也算不得香醇,并不像别人描述的那么好喝。
(读李娟《冬牧场》的时候,我就常想,李娟描写的那些香得只灌天庭的食物,估计我可能很难下咽,比如羊油炸的食物,膻味那么大怎么忍受?)
不过,大家思想准备比较充足,体验民俗,要求不高,吃饱就好。
吃完饭,已经晚上快十点多,开始分配蒙古包,一家一个,准备洗漱休息。
怎么洗漱啊,别说热水了,用凉水也要节省着用。游牧的地方自来水是没有的,生活用水也不知道从哪里拉来的。在吃饭的那个蒙古包前面有棵树,树下有个铁架子上放着一个汽油桶那么大的塑料桶,有水龙头可以开关用水。做饭或者洗漱就是从这里取水了。看起来实在不舍得很用,更不敢浪费,只能大家轮流着接水刷牙或者洗把脸了。
毕竟是常接待游客的牧区,厕所是有的,是搭建的简易铁皮房子,底下架起来一米多高,有铁质的楼梯上去,也分男女。女士们结伴去厕所,厕所的灯也亮着。结果刚一进去,同行的中学生女孩就大声惊叫起来,吓得我们赶紧看过去:厕所的地上密密麻麻的落着好多甲虫或飞虫,黑的绿的或灰黄的……它们趋光而来,却一头扎进了厕所,还吓到我们。
好不容易惊魂未定的解决完这些水火之事,回到自家分配的蒙古包,推门进去,真是够简陋了,除了睡觉用的床铺被褥,别的啥都没有。
虽然是七月份,但被子是必须盖的,草原的夜晚风大又冷。
而且,蒙古包的周围只是毡布片围着,并不隔音,外面什么动静都能听见,虫鸣声,羊叫声,风声吹的蒙古包的篷布呼达呼达的响……
好不容易睡着,早上还不到5点,就被外面的声音惊醒,看看篷布也开始透亮了,不如起来看风景去吧。
一出蒙古包,就被风吹的立马缩回来,好冷!
幸亏同事事先交代了,行李中要带一件棉衣或绒衣,我带了一件薄款的小羽绒服,轻薄又不占空。
穿上羽绒服,果然温暖好多。脚下的草挂着晨雾,走一趟鞋子湿漉漉的。
这时我才确定,现在踩着的,才是牧民放牧生活着的真正的草原。没有金莲川草原那种被精心养护的绿植和花儿,更没有景点那宽阔的道路和掩映与花海之中木质栈道。
草皮略显稀疏,到处都是动物的粪便痕迹,连空气中也弥漫着某种动物粪便的味道。
(昨晚我在出租车上说是牛粪味,司机立即更正我:牛粪是没有味道的,你闻到的那是马粪的味道)
昨晚来到的晚,天黑啥也看不到,早上总算可以看看蒙古包附近的全貌了。
(此处省略xxxx字,二楼上图片,请看图自行脑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