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6270|回复: 13

[散文随感] 中国不同时期的社会心理年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6-21 12:44: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东西- 于 2019-6-21 13:15 编辑

艺术作品是现实的一面镜子。要考察一个时期的社会情绪、社会心理和社会情态,只需研究一下该时期最为流行的艺术作品就可以了。有鉴于此,所以,很长时间以来,我一直有个比较好玩的想法:利用不同时期文学作品的主题和特征,来对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心理年龄段做个粗略的划分。


首先,我觉得可以把唐代的社会心理年龄确定为15岁以下情窦未开的少年期。何以见得呢?众所周知,这个年龄段的人群,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绝少与异性发生交集,心里最惦记的,莫过于自己的玩伴。因而,这个年龄段往往有着最真最纯最浓的同性之间的友情。而这正是唐诗留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之一。


翻阅唐诗,在感受哪些天籁般的文字所传达的厚重而又质朴的情怀的同时,细心的人应该不难发现文字里到处弥漫着的那股基情汹涌的味道。没错儿,唐人对同性之间友情的重视程度,应当是绝无仅有的。

试举几例。首先,我们看一下我们非常熟悉的李白《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像李白这样级别的大诗人,朋友小聚一场,临别居然还要专门以诗相赠。这在今天看来,也未免有点太矫情了吧。俩大男人,一个乘舟欲行,一个在岸上亮开嗓子大声放歌表达不舍之意,情深超过千尺桃花潭水。艾玛,你說,这算怎么一回事儿呢?如今的人多半会理解成这俩人有病吧?


再看一下大诗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天啦嚕!不就是送朋友上任去嘛,居然就这么在路上难分难舍,甚至还要相互劝慰:咱们都是做官的有身份有涵养的人,可千万别跟普通小儿女似的,分个手道个别就眼泪啪嗒啪嗒流个不停,沾湿了手巾。这算怎么一回事儿呢?这要搁在今天,送行的时候,估计琢磨最多的,应该是在心里暗暗比较谁官大官小,以后咋互相利用一把才是正经吧?

我们不妨再看一下张九龄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千万别把这诗里的“情人”和“相思”这俩词儿用今天的思维来理解。人家这里的情人纯粹就是同性朋友。赶紧摸摸自己的下巴颏,查看一下看牙酸倒了没?

其次,我觉得可以果断地把大宋王朝时期的中国社会心理定为16-18岁左右情窦初开的状态。何以见得呢?因为这个年龄段的人,对异性充满了向往。而且,感情纯粹,几乎不带任何功利的目的。如果說,唐诗为我们展示了浓烈而又真纯的同性友情,那么,宋词就为我们展示了世间最美丽最真挚最深切的爱情。

翻阅宋词,不难发现,以男女情爱为主题的词章几乎占据了宋词的半壁江山。在大宋王朝,不仅像李清照这样的奇女子擅长写情词儿,不仅像奉旨填词的柳永这样仕途上不得志的落魄文人痴迷写情词儿,就是陆游这样的政府官员,欧阳修这样的权臣、一代名儒,也都以写情词为荣。

宋代情词之妙,美在真,美在纯,美在情深意切,痛入骨髓。

先来看李清照的词《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此词开头妙用叠字,把一腔相思之痛刻画的入木三分,堪称千古绝唱。

陆游讲述自己跟唐婉悲情故事的《钗头凤》,也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传颂千古的爱情词名篇: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这首词,堪称字字血泪,痛切心扉。读此词,几可以看到词人捶胸顿足,仰天哀鸣的情态。

再比如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 》: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读着这样空灵凄美的情词儿,谁会想到,这是出自一位朝廷重臣,一代鸿儒之手呢?

接下来,貌似我们可以把元王朝的人们纳入到二十出头的后生行列了。

读元曲,我们经常可以读到那些端着一副看破红尘的架子,牢骚吐槽不断的东西。这恰恰正是二十出头这个年龄段的人常干的事儿。随着生活经历的增长,他们开始能够听到读到或接触到一些不那么美好的东西。于是,玻璃心开始受刺激,自以为自己已经看透了一切,尽管实际上他们啥也没看明白。


我们来看一下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此公不过是看到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就直抒胸臆发出这样激愤的感慨。貌似深刻,实则不过是不关痛痒的泛泛之论而已。而像此类的作品,元曲中比比皆是。此处就不多例举。


青春期是美好的也是短暂的。明清以降,中国社会便迅速进入了它的漫长的中壮年的全盛时期。


人到中壮年,随着身体机能日臻完善,人对自身能力的崇拜和滥用也随之而来。在这个年龄段里的人们,大多喜杀伐,好谋略,耽肉欲。而明清时期的标志性作品——《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红楼梦》,以及这个时期大量出笼的一些杂七杂八的香艳体书刊——《三言两拍》、《浪史奇观》、《绣榻野史》、《痴婆子传》等等,正可作为中国社会进入中壮年时期的佐证。


以上,我们把中国社会的少年、青年、中壮年几个时期做了大致的划分。现在,就可以回过头来,再对唐以前的时期进行划分了。


不难发现,夏商周当属中国社会的幼年期。何以见得?人在幼年,思维的推理极不连贯,因而发音吐字多是音节比较短促。同时,由于刚刚落入世间,心灵还没有被蒙上厚厚的污垢,所以,对大自然的感知比成年人来的强烈,由此往往具有一定的预知能力。而这也正是夏商周时期的文字带给我们的第一印象。


夏商周时期最辉煌的代表性的著作当推《周易》。我们可以看一下位列六十四卦之首的乾卦的卦词是咋写的:


《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这卦词写的有没有一点儿刚刚牙牙学语的幼儿一个字一个字从嘴里往外蹦的感觉呢?


最后我们可以基本确定的是,汉代开始,中国社会总算进入了它的童年时期。其根据无它,就是因为在这个时期,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最大的喜好就是听大人们讲过去的事情。而这个时期的标志性的巨著《史记》和《汉书》,恰好可以为我们提供佐证。


从以上的划分,我们可以断定,中国社会目前仍然尚处于它的全盛时期,发现这一点儿,应该让我们大感欣慰吧。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20 收起 理由
我本无漪 + 10 很给力!
梅朵 + 1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已有 0 人打赏作者

 楼主| 发表于 2019-6-21 12:45:2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长时间没写字了,怕笔生锈,找个无聊的东西来磨一下
发表于 2019-6-21 14:04: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写则已,一写惊人
这帖子,学问大大的
长姿势喽!!

点评

多谢美人长期以来的关注和热情鼓励,顺祝夏至吉祥快乐!  发表于 2019-6-21 15:51
发表于 2019-6-21 14:2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很喜欢
但是
真的没看懂   我对理论研究比较少

向你学习
真的   

点评

多谢老弟的喜欢。其实,就是睡不着觉的时候胡乱掰扯一气就是了。平时写这一类枯燥干巴的东西惯了,抬手就是这味儿,也不算啥理论研究,就是干巴。没你写的文字生动好看。多日不见,祝好!周末愉快!  发表于 2019-6-21 15:54
发表于 2019-6-21 23:39:02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这做学问的样子,让夜晚空旷出来时间,羡慕嫉妒恨。

东老师用简单枚举法例证自己的观点,好狡猾的一只。

词虽为艳科,宋词也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和密州出猎的豪迈;易安居士亦有生当作人杰的慷慨激荡,更有国破家破后的“风住尘香花已尽”的怅然凄美。关于唐诗折柳相赠,别董大也是上乘之作。还有,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之宏大空明宇宙观,是唐诗里不得不涂的一笔浓墨。

东老师学者之风,散文杂谈一向有超出我等凡人之见解,切口独到,学习了。
 楼主| 发表于 2019-6-22 07:25:38 | 显示全部楼层
匪我思存。 发表于 2019-6-21 23:39
你这做学问的样子,让夜晚空旷出来时间,羡慕嫉妒恨。

东老师用简单枚举法例证自己的观点,好狡猾的一只 ...

昨天晚上有点小不舒服,躺下的有点早,没有逮住匪夜猫当面反复讨教,遗憾!
文中的这个想法,其实已经很久了。我一直感觉,一个国家也好,一个民族也好,也都跟一个单独的个体一样,是有它成长的内在逻辑的。只不过,这个成长的过程更加隐晦一些而已。所以,在反复赏读唐诗的过程中,发现唐诗里的那种比较独特的现象以后,就有一种突然找到打开中国上下五千年发展脉络的钥匙的感觉。顺着这条线一路摸下来,觉得好像一切都顺理成章了。

遗憾的是,梳理这样的一条脉络,绝非这样一个简单的帖子所能够胜任,所以,只能够勉强撮其大要而已。


看匪夜猫随手丢出简单枚举法的字眼,一看就是写这类东西的行家。我呢,搞翻译是土八路,写论文做学问也还是土八路。所以,受到匪夜猫如此谬夸,既感到荣幸又不胜惶恐之至
发表于 2019-6-22 17: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梅朵 于 2019-6-22 18:09 编辑

哈哈,东西老乡视角够宏大的,也算是上下五千年了

耳熟能详的文学,东老师给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觉,你要不说,还真没注意到唐朝基情四射的特点,哈哈

杜甫简直就是李白的迷弟啊,给李白写的诗一首比一首的肉麻

据统计,杜甫写给李白的诗共有15首之多。如《春日忆李白》、《冬日有怀李白》、《天末怀李白》、《梦李白二首》、《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等等,总之就是春天想、冬天想、秋天也想,做梦都想,送友人也要想想。

《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

而李白却痴迷孟浩然。除了我们熟知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看着孟浩然离去那种怅惘和失落感,相隔千年都感觉到丝丝缕缕的牵扯不断的缠绵;李白给孟浩然的诗《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这基情,更是太赤裸裸了!

宋代的词流传下来的,虽有豪放婉约两派,李后主之后,柳永、李清照一脉,让人感觉,男女之情可以这样的缠绵悱恻: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忽然想起高中时的一个有趣的事情:临近高考,离别在即,一个男生早读时间,天天对他的同桌女生背诵柳永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发表于 2019-6-22 18:0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梅朵 于 2019-6-22 18:09 编辑

其实,研究先秦历史文学和思想的学者,往往会沉溺其中走不出来,先秦未必是中华文明的幼年阶段,而是一段辉煌的文明,它的思想高度是后面几千年难以企及的。孔子被后人称为先秦文明的集大成者,这样伟大的思想,应该是站在了时代的臂膀上,就是说,先秦有很高的文明基础。

只是经过战国时期的混战,秦国的焚书坑儒,楚汉之争,能存下来的东西太少了。

汉代之后,中华文明最大的劫难还有一个历史也不肯提及的五胡乱华,那场劫难,差点让中华文明断了渊源。

当然,劫难之后就是民族的大融合了,李唐皇室就有鲜卑族的血统,所以,千年之后的我们,大多都是融合后的结果了,谁也不敢说谁就是先秦中华祖先的纯种后裔了,搞不清哪个身上流淌着五胡的基因

唐代文化应该是在民族融合之后,中华文明在吸收了各种异族元素之后的又一次大爆发

嗨嗨,跟着东老师扯,扯远了
 楼主| 发表于 2019-6-22 18: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东西- 于 2019-6-22 18:48 编辑
梅朵 发表于 2019-6-22 17:15
哈哈,东西老乡视角够宏大的,也算是上下五千年了

耳熟能详的文学,东老师给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觉,你要不 ...

得,写了这么一篇干巴枯燥的东西,立刻让你把老乡哥升格成东老师了。

是啊,我也注意到了李白和杜甫之间的感情了。确实让我们感到难以理解。我记得印象比较深的还有那句比较有名的“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也是杜甫写给李白的。另外,还有王维的《山中送别》: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也不知道是写给谁的,反正够缠绵的。朋友一送走,在落日的余辉映照下无力地关上柴门,多么地寂寞,失望,伤感,无力。而且,人家这前脚刚走,就又惦记着来年春天会不会来了。这么缠绵,如今的情侣也不过如此吧?

类似的还有好多,所以,给我的触动实在是太大了。


 楼主| 发表于 2019-6-22 19:0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梅朵 发表于 2019-6-22 18:03
其实,研究先秦历史文学和思想的学者,往往会沉溺其中走不出来,先秦未必是中华文明的幼年阶段,而是一段辉 ...

同感。我也不 同意先秦文明是中华文明幼年的说法。因为先秦文明并不具备所谓幼年的基本特征。
老乡妹看来很喜欢历史啊,看你說的五胡乱华,看的我有些毛骨悚然,原来,一直以为很纯正的中华血脉,居然还搞不清楚到底纯不纯呢

多谢老乡妹打了这么多回复,使这个帖子的内容丰富了不少,顺祝周末愉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心灵家园 ( 粤ICP备2022134291号-1 )

GMT+8, 2024-4-20 22:20 , Processed in 0.109901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