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241
- 注册时间
- 2015-9-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最后登录
- 1970-1-1
|
本帖最后由 狼来鸟 于 2015-11-5 10:21 编辑
“麦田计划”十周年年会回来四个多月了。年会上再次见到“加衣”心情有些激动,前年能有幸加入柳麦的“暖冬计划”,跟着他们一起走进大山深处,亲眼目睹了大山深处孩子们教育的贫乏和生活的困难。此次行程让我永远忘不了。忘不了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人。。。。。。
云贵高原的贫瘠只听说过,从未亲睹,这次随着柳麦的伙伴们一起走进大山深处,所见所闻让人感慨万千。这次行程是3天时间,20多个小时的车程,全是山路和涉水路。此行共去三所学校。听着这些数据不知大家有何感想?
蜿蜒的山路崎岖不平,弯曲难行,七八十度的陡坡,几十米就是一个300多度的急弯,其中还有几处需要涉水而行。鲁迅说:“世上本没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老鲁,我告诉你,那段路走的人再多也不会成为路。
从柳州出发到第一所学校“红邓小学”需要开五个半小时,再到第二所小学“培洞小学”还需要再开五个小时,到第三所小学“培柳小学”只要再开半小时就到村庄了,然后背着物资再走很近的路就到了。我们幸运,去培柳小学的路刚修好一个多月,要不然我们需要背着物资爬几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到达。
“红邓小学”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这里的孩子都是学校周边的瑶族孩子。而他们又是瑶族中最特殊的红瑶。红瑶在我们中国就剩下几十户人家。红瑶跟瑶族的区别就是女人的耳朵上穿着各种颜色的绳子。学校名称也没有任何牌匾之类的标志,只是乱石堆上矗立着二座吊脚楼,一座是教室,叫“福音楼”,另一座办公用跟老师宿舍叫“马太楼”。这所学校是香港的二个年轻的建筑系研究生发起,筹款后亲自动手兴建的,由于当时的交通不便,建筑材料无法从山外运进来,所有的材料都是他们带着当地的老乡在学校周边的山上砍伐后运到工地,所以,花了整整三年时间。学校里目前只有二位老师,其中一位是女的陈老师,陈老师的老家是河南人,当初在广东那带打工,在打工时爱上一位小伙子,然后就随着小伙子回到老家,并做了学校的临时代课老师,默默的奉献着。
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改变人生。陈老师把外面的文化与文明带进了大山。她教孩子们学会感恩,学会待人接物。这里的孩子都很活泼,还愿意跟人交流。听说我们要来,都穿上最漂亮的衣服等我们拍照片,有个小姑娘还问我看不看跳舞,她会跳舞。另个小姑娘对桂林的“般若心”说:“哥哥,你好帅哦。”几岁的小姑娘说出这话,可把我们乐翻了!临走时孩子们把他们画的画送给我们,看着一张张天真无邪充满希望和梦想的画,我眼睛湿润了。车子开出很远,那雅稚的再见声还在耳边回荡。。。。。。
“培洞小学”旧校舍已不在,孩子们搬进新校舍已有半年了,这里的孩子有点腼腆,跟他们说话,他们只是看着你笑不回答。但让帮忙搬桌子都很积极,争先恐后的抢着去。物资发放完天也快黑了。
晚上山里很冷,沉睡几年的睡袋这次成了顶梁柱!晚饭后校长升起了篝火,我们冷的不行,大家围在篝火边烤火,校长请来了吹芦笙的老爷爷,边吹边教我们跳苗舞,我们一起手拉手,把优美的芦笙按“菩提不穿衣”的口号“小兔子乖乖,把门开开。。。。。”的节奏跳的“千姿百态,人仰马翻”。校长夫人唱敬酒歌给我们敬酒,还把过节才穿的衣服拿出来给我们穿上拍照片。山里人的热情真让我们感动。
“培柳小学”坐落在半山腰的一所木结构的房子。这里只有20多个孩子。孩子们的个头都很小,缺少营养的原来吧。当孩子们领到衣物后需要签名时,我才发现,很多上二年级的孩子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好,有个别的就不会写,那瞬间,我不知道怎样形容自己的心情,一种悲哀和无奈渗进我的每个细胞,心里像压着一块石头,让我喘不过气来。贫穷落后真的太可怕了。
到此,三天发放行程全部结束。
本篇只是简单的记录个大概,其中的很多感人细节我都没有提起,不是不想写,而是感动太多,感慨太多,思绪太乱而无从落笔。因为个人隐私问题,图片也只选了几张作为代表,让大家有个直观的感觉。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