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村上 于 2014-12-15 21:05 编辑
第一章 中国历史和鲁迅
一提到奴性,人们首先就会想到鲁迅,可是这奴性和鲁迅又没有关系,他只不过是指明了真相而已。很少会有人,在听到奴性二个字的时候,会想到自己吧!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而在这千年的历史长河里,流淌的不过只是两个字——“独裁”。中国的独裁者,不同于外国,外国的独裁者,靠暴力征服民众,而中国的独裁者,一向很用心于自己的事业,除了暴力,还很会做“思想工作”。他们一直把“江山永固”作为自己一生的目标。
中国的思想家从诞生起,就是为统治者服务的,他们勤勤肯肯,挖空心思的想的只是一个问题——如何去安邦治国。邦是什么,是国家,那国又是什么,自然是人民。思想家们不停想的,只是如何把统治者从人民当中独立出来,而凌驾于人民之上。而统治者所做的,就是扮演上帝的角色,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去管理民众,就像一个农场主,管理着自家农圈里的绵羊。在中国,独裁者享受着民众的跪拜,比上帝还多。
在春秋时期,思想家们活跃了,各种治国的思想,不!应该说是治民的思想争先涌现。同时战乱也不断涌现。终于秦统一了天下,秦始皇除了统一了行政,统一了经济生活,还统一了异见者。他烧了他国的典籍,烧了私人的藏书,又活埋了几百名学者。他残暴的摧毁了国人自由思索的精神,他还要长生不老,还要大权永握。真不愧是中国千古历史第一大皇帝。 其实这一个人,内心越是缺乏什么,就越是要炫耀什么,秦大皇帝越是感觉自己遭到反对,就越是要暴力维护独裁。然而,不几年,民众不堪忍受,有人揭竿了,接着天下又乱了。乱了就要打仗,打着打着,就出现了两个主子,这两个主子自然是不能相融合的,因为上帝只能有一个。于是这两个主子由战友变成了敌人。他们相互攻伐,不几年,终于民众迎来了他们新的上帝,真命天子刘邦。
刘邦建立的汉朝,百官臣民三跪九叩,民众暂时做稳了奴隶,又开始恢复元气。到了武帝刘彻,他总结了秦始皇的教训,不再暴力烧杀。而是用了一个文雅的方法,“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刘彻等不及了,他要实现大一统,他是大汉天子,世间唯一的上帝,必须尽快的明确这一点。那些在研讨中的所有的治国治民的方法,全都废除,只用儒家的方法。很多现代人,用白话文的方式解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认为独尊儒术是唯独尊重儒教的意思。其实这样不准确,古代的的社会,皇帝是天子,唯我独尊,皇帝不可能尊重别的人或者事,这里的“尊”是“运用”的意思,而“术”,是方式方法的意思,儒术指的是儒家的方法。经过融合改编百家思想,更加适用于维护统治秩序,神化专制王权的儒家的治理人民的思想从此得到确立,而这种儒家的思想,在后世不断得到各朝各代天子的运用,因为这种思想,有利于巩固自己的“万年基业”,使自己“江山永固”。
而到了唐宋元明清各朝代,主子更替更是凌乱,原来带兵打仗的做了天子,原来乞丐也做了天子,外族游牧蛮人也做了天子,这天子本是不讲出身,不讲素质的,不管有没有成为主子的素养,只要够暴力,便能成为天子,成为了天子,国人便要三拜九扣。国人不管天子是谁,也不管天子是怎么得来的,总之,他们需要一个天子。他们自己不想成为天子,也不想去推举一个人作为天子,他们只是听天由命的接受着不知是怎么蹦出来的一个天子,然后就对他三拜九叩,扣完了就安心了。而天子们呢,每次改朝换代,天子们总是喜欢把自己的品性带给民众,天子们一个比一个野蛮,他们对待民众越加苛刻,而儒家思想也配合着不断的修订,使得民众越来越驯服,唐代以后,时间在更替,经济在发展,可民众分明是在开倒车。
到了后来,强大的外国人入侵了中国,中国人如梦初醒,终于,人们开始思索了。再后来,鲁迅等人出现了,他们终于发现,这几千年来的中国文化,只不过是统治者用来使人民驯服的工具,是属于少数人的高大上的文化,而那些大多数的民众们,却从来没有得到过关心,从来没人有在意他们的生活,他们真的只是农圈里的绵羊。于是,鲁迅先生拿起笔杆,怒国人不争,在这千年的历史中,国人一直在轮换经历两个时间段,第一个时间段是想做绵羊而做不了的阶段,第二个阶段是暂时做稳了绵羊的时间段。经过千年的历练,中国的绵羊,已变得品性优良,奴性十足。鲁迅先生目光犀利,笔力遒劲。在20世纪中叶,给国人做了全面的剖析。他是批评国人的,但也是几千年来,唯一正真关心国人的人。他没有加入少数人高大上的群体,去研究“治羊术”,而是在“羊群”中,唤醒他们“人”的意识。鲁迅是国人里面的第一个伟人。
于是,鲁迅先生努力了很多年,终于,他过世了。今天,自由了,解放了,我们已经不是绵羊了,但是我们身上的奴性完全消除了吗?有人会说,那当然,现代人有知识,有文化,已经不再是古人那种梦寐的状态了。可是我要说,不见得吧,一辆汽车飞速的跑了几千公里,越跑越快,突然你踩了刹车,它真的就能立刻停止吗?不,爱因斯坦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东西叫做惯性。我们解放了,可是奴性依然在我们身上延续着,也许,我们自己还不知道。不信!那就往下听我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