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楼主: 花落

[散文随笔] 花落时节……(积累材料贴)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3-18 15:2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花落 于 2016-3-18 15:28 编辑

1、

王小波有一句很著名的话:“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这句话和叔本华的“人生的本质是痛苦,欲望得到满足就是幸福,满足不了就是痛苦和不幸。”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叔本华看来,人的一生欲望永远不可能满足。因为欲望会不断产生,当你满足一个欲望后,就会有新的欲望产生,人就会疲于奔命的骡子一样,不断的追求挂在眼前胡萝卜,却始终吃不到嘴里。

如此看来,人生其实是一个蛮痛苦的过程,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我们的人生应该很绝望。

所以叔本华作为一个哲学家成为一个悲观的非理性主义者,而王小波骨子里同样如此,但是王小波悲观却不绝望,在他看来人生的本质虽是痛苦,但是活着的意义不一定就是痛苦。

在叔本华的观点里,意志是世界的内核和本质,一切的一切都是由它所规定的。

它不存在于时空之中,不受因果律的支配,相反,它是时空中一切事物的规定者。意志不遵守因果规律,它没有目的,它行动的原则是冲动,是一切生命的内在推动力。

想解决痛苦,叔本华给出的方法是节制自己的欲望。而王小波认为,既然这个世界是非理性的,那干嘛不活的更有趣些,在有趣的过程中你就会忘记痛苦的本身。

佛祖也曾被这个问题困扰过,所以佛祖要世人摒弃一切欲望。

问题恰恰就出在这里,如果人没有了欲望,和行尸走肉还有什么分别。


————张珞阳
发表于 2016-3-28 10:37:29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其实就是由喜剧和悲剧组合而成。何为喜剧?何为悲剧?没有标准答案。同一件事情,对那些惯用头脑思想的人来说是喜剧;而对那些惯用感觉的人来说则是悲剧。这也说明,面对同一件事情,为什么有人笑,为什么有人哭。凡能理性、客观看待世界,他的心中就有精神家园;凡凭感觉、激情、主观看待世界,他的心中就只有一片荒芜。

看来,人类还是要有一个精神家园。大家都读过柳宗元的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如果心中没有一个精神家园,在那种环境下,他能“独钓”得住吗?按现在的价值观他不投江才怪呢。

所以,有人说,中国的文人很幸福,往往得意的时候是个儒家,失意的时候是个道家,到了绝望的时候就是个佛家。

也就是说儒家是治国的,道家是治身的,佛家是治心的。按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的比喻,儒家像是开了个粮店,五四运动砸烂了孔家店,所以中国挨饿,就是精神饥饿啊。

————摘
 楼主| 发表于 2016-4-18 17:3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花落 于 2016-4-18 17:46 编辑

人情是规则的天敌/马德      

       中国人热情,讲究“呼啦”一下子一拥而上。比如吃饭结账,一伙人会为争着埋单而在那里撕扯,比如谁家有急事,亲朋好友左邻右舍登时就会聚拢过去七嘴八舌出主意。几千年的历史,差不多是人情交织的历史。但好多事成在人情上,也坏在人情上,温暖在人情上,也扭曲在人情上。

       好人情是一笔沉重的欠账。在人情泛滥的社会里,最先沦陷的,往往是契约和规则。而且,在这个讲究人情传承的社会里,对规则的破坏,几乎是从娘胎里出生那一刻开始的。也就是说,它不是从哪个人开始的,而是从每个人开始的,这就很可怕。


       规则是所有人的事,人情是两个人的事。在利弊的平衡上,所有人是大不过两个人的。从某种程度说,所有人的事,就意味着没事。于是,两个人的事就成了大事。人情链条上最私密的投桃报李,就是用瞒天过海的手段,动规则的心眼,挖规则的墙脚。

       敢于动多危险的规则,就意味彼此有着多大的交情。对规则的极度漠视,即是对人情的极大认同。

       有时候,为一个人把契约崩坏到千疮百孔,换来的依然是彼此的一拍两散。人情喂胖的,是贪婪和自私。人情的温床上,人性的美和人性的丑结伴而来。最后,丑总是略胜一筹,不是美输给了丑,而是美纵容了丑。脆弱就在这里:纵容的,往往先败。

       讲人情的好处是古道热肠,有情有义有温暖。讲人情的坏处是人情至上,极易颠覆操守和公平。而操守混乱的世界,温暖是无意义的。公平缺失的社会,情义是靠不住的。


       刁诡的人情,容易成为人前的热闹。人情虚伪化,人世就会多狡诈和奸邪之徒。一个油腔滑调的世界,一定是源于集体的两面三刀。混到这个地步,人情差不多就成了虚情假意的甜蜜招牌和温柔幌子。


       契约的世界,不吃这一套,也就不会中这个毒。它以规则的高冷,战胜了虚伪的热闹。


       比人情的格局更大的,是道义。它不违背规则,不漠视契约,便是因为它的“大”。群体的道义感,就是一个民族的情怀。一个有情怀的民族,必然要从人情出发,却不止于人情。为弱者呼号,为贫穷奔走,为自由抗争,为和平斡旋,道义始于温暖和善良,最终抵达正义和良知。


       花落小语

       微信圈公众号里的文字,忍不住看了又看,透彻的爱不释手。

        忍不住再复制一下下面这段:

       有时候,为一个人把契约崩坏到千疮百孔,换来的依然是彼此的一拍两散。人情喂胖的,是贪婪和自私人情的温床上,人性的美和人性的丑结 伴而来。最后,丑总是略胜一筹,不是美输给了丑,而是美纵容了丑。脆弱就在这里:纵容的,往往先败。

       不是不需要人情,但用践踏规则来纵容的人情往往是自私和贪婪,真正的朋友,不会纵容或要挟你去挖规则的墙角。规则一旦被挖的千疮百孔,最先被压倒地下的就是这些践踏规则的人,而被人情满足的那些所谓的朋友,会躲的远远的看热闹。

        能够超越世俗人情的,是高瞻远瞩的担当和责任。

 楼主| 发表于 2016-4-19 20:0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花落 于 2016-4-28 11:22 编辑

龙应台:不相信

二十岁之前相信的很多东西,后来一件一件变成不相信。

曾经相信过文明的力量,后来知道,原来人的愚昧和野蛮不因文明的进展而消失,只是愚昧野蛮有很多不同的面貌:纯朴的农民工人、深沉的知识份子、自信的政治领袖、替天行道的王师,都可能有不同形式的巨大愚昧和巨大野蛮,而且野蛮和文明之间,竟然只有极其细微、随时可以被抹掉的一线之隔.

曾经相信过正义,后来知道,原来同时完全可以存在两种正义,而且彼此抵触,冰火不容。选择其中之一,正义同时就意味着不正义。而且,你绝对看不出,某些人在某一个特定的时机热烈主张某一个特定的正义,其中隐藏着深不可测的不正义。

曾经相信过理想主义者,后来知道,理想主义者往往经不起权力的测试:一掌有权力,他或者变成当初自己誓死反对的“邪恶”,或者,他在现实的场域里不堪一击,一下就被弄权者拉下马来,完全没有机会去实现他的理想。理想主义者要有品格,才能不被权力腐化;理想主义者要有能力,才能将理想转化为实践。

曾经相信过爱情,后来知道,原来爱情必须转化为亲情才可能持久,但是转化为亲情的爱情,犹如化入杯水中的冰块—它还是冰块吗?

曾经相信过海枯石烂作为永恒不灭的表征,后来知道,原来海其实很容易枯,石,原来很容易烂。雨水,很可能不再来,沧海,不会再成桑田。原来,自己脚下所踩的地球,很容易被毁灭。

二十岁之前相信的很多东西,有些其实到今天也还相信。

譬如国也许不可爱,但是土地和人可以爱。譬如史也许不能信,但是对于真相的追求可以无止尽。譬如文明也许脆弱不堪,但是除文明外我们其实别无依靠。譬如正义也许极为可疑,但是在乎正义比不在乎要安全。譬如理想主义者也许成就不了大事大业,但是没有他们社会一定不一样。譬如爱情总是幻灭的多,但是萤火虫在夜里发光从来就不是为了保持光。譬如海枯石烂的永恒也许不存在,但是如果一粒沙里有一个无穷的宇宙,一刹那里想必也有一个不变不移的时间。

那么,有没有什么,是我二十岁前不相信的,现在却信了呢?

有的,不过都是些最平凡的老生常谈。曾经不相信“性格决定命运”,现在相信了。曾经不相信“色即是空”,现在相信了。曾经不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现在有点信了。曾经不相信无法实证的事情,现在也还没准备相信,但是,有些无关实证的感觉,我明白了,譬如李叔同圆寂前最后的手书:“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相信与不相信之间,仿佛还有令人沉吟的深度。

我们总是在相信与不相信之间挣扎。


花落小语:年轻的时候总感觉自己能改变这个世界,等到有一天足够成熟,才知道改变的只有自己,自己的心态。
 楼主| 发表于 2016-4-21 19: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花落 于 2016-4-28 11:19 编辑

中华文化正走向粗鄙化

作者:冯骥才

我们一向自诩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但那是古代。而我们今天的文化却正在走向粗鄙化!

读一读媒体和广告上的话语,已经完全不遵循任何文字规范了。没关系,只要能抓住看客或买主就行!看一看荧屏上的人物,从乾隆皇帝到唐伯虎全都挎刀背剑蹿房越脊了。没关系,只要有收视率就好!再听一听全国各处旅游景点的小姐讲述的故事,都是胡编乱造,没关系,只要收到了门票费就“OK”!

从这无所不在的例子中,可以看到当代中国文化面临的问题。我们的公众已然生活在这种日益粗俗不堪的环境中了。

当然,文化的粗鄙化不是从今天才开始的。如果追根溯源,至少有三百年的日益恶化的历史。

它的起点应该是满人入关。过去有一种说法,认为满人入关的结果是被汉文化同化掉。为此扬扬得意于雄强深厚的汉文化所具有的神奇的同化能力。其实同化是相互的。在博大精深的汉文化同化满人时,也被满人粗浅的“马背文化”所稀释。比较一下华丽外露的清文化与雍容醇厚、平和内敛的明文化,便会看出其中的深层的损害性的变化。

清代的整个过程是国力日衰,精神萎缩,文化渐变粗糙。鸦片战争之后,受到外来强势文化的冲击,粗糙的文化自然变为松散。五四运动的进步本质毋庸置疑,但它的文化倾向是过激地破坏传统。从此文化传统在中国革命中总是处在反面的位置。到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传统文化干脆成了革命对象。不间断的政治运动总是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敌人,从而获得“革命动力”。这样一直到“文革”末期,传统文化在人们的印象里,只剩下“批红楼”、“批水浒”、“批克己复礼”。我们的文化已经成了一个空架子。

当八十年代改革开放迅猛而来,我们就是以这样一种文化状态与外来文化相撞。自然就成了一片“文明的碎片”。

一个民族不管有多么博大精深的文化,关键是你现在手里还剩下多少,你对自己的文化知道的多少,还有你心怀多少文化的自尊与自豪?否则,你辉煌的过去与你的关系并不大。有时,看上去甚至还有点像埃及人那种“失落的文明”呢!

当然,除此之外,我们更需要看到国门洞开后,外部世界涌进的文化,是商业化、流行化、全球化的文化。这一点我们始料未及。

在“五四”时期,外来文化的涌入的是整个的西方文明。知识分子可以站在前沿做出选择。我们翻阅一下那时的书刊便知,被我们的知识分子首先介绍进来的是西方的精英文化,也就是西方文明的精华。

但这一次,外来的全球性流行性的商业文化是随同市场经济一起进来的。根本不需要谁来做介绍。它势头强劲,所向披靡,根本不管你的文化传统、意识形态、审美习惯,全都推向一边。它要来唱主角。因为你要商品经济,就很难拒绝它一道而来的商品文化。

而且这种商业文化在西方经过了近百年的市场打造,已经相当成熟。它一方面符合市场的运作规律,一方面契合人们的消费心理。应该说,此前我们没有这种性质的文化。我们只有一些古老的市场文化,也就是传统意义的通俗文化。故而,从超级市场、麦当劳、好莱坞、NBA、肥皂剧、广告,乃至歌星、影星、球星倾刻间一拥而入。而且它以报纸与电视这样的具有霸权意味的媒体为载体,铺天盖地地充满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对这种文化无法拒绝,只能模仿。

由于商业文化的目的是要源源不断从人们的口袋里赚出钱来。它必然是一过性的,快餐式的。这就给我们原本变得相当粗糙的文化以致命的冲击。大大加速了文化粗鄙化的过程。

一个民族文化的粗鄙带来的问题,不仅是对自身文化的损害,而是影响着民族素质的下降,同时致使人们丧失文化的自尊与自信。而失去这种文化的自尊和自信才是最危险的。

前两天,在中央美术学院召开的“中国高等院校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教学研讨会”上,联合国科教文的代表木卡拉先生在谈到中国城市在无度地模仿西方时,他说:“你们的文明问题只有你们自己来解决,别人是无法帮助的。”

我听到这话,心中一惊。我想,在我们谈论如何制止文化粗鄙化的办法之前,有个先提我们是否承认今天的中华文化已经陷入粗鄙化,而这种粗鄙的文化正在消解和损害我们民族的精神?

关于作者:冯骥才,浙江宁波人,1942年生于天津。著名当代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工作者。著名民间文艺家。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天津大学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文学自由谈》杂志和《艺术家》杂志主编,并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等职,2009年1月16日被国务院聘为国务院参事。

花落小语:想起昨天看纪录片的一句话:刘少奇最小的女儿从6岁就不能和父母在一起了,十几年后,王光美被释放出秦城监狱,和女儿在一起的时候用语礼貌客气,女儿不解,妈妈为什么感觉这样疏远,请教老师的时候,老师说了一句,你已经平民化了,但她还是贵族。

这个时代的粗鄙在于,我们没有了心灵的贵族。

 楼主| 发表于 2016-4-23 23:37:21 | 显示全部楼层
做好人做得不彻底,会比做坏人还要得罪人,人性其中有非常微妙和恶毒的自私。
——晚睡

但其实,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他们的这种性格,一言以蔽之,有的人,就是身上带了自毁程序的人。他们自己不想好好生活,想要毁灭自己的人生,在毁灭自己的人生之前,他们顺便毁灭了别人的人生。
——晚睡
 楼主| 发表于 2016-4-27 15:5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花落 于 2016-4-28 11:13 编辑

在复杂的人性那里,每个人都有局限
文/马德

当我们自身软弱的时候,就会幻想自我强大,或者冥想外界的力量替自我强大。譬如,天空突现劈雷,铲除了一个欺辱自己的恶霸;或者,两个恶霸正好火拼,最后一死一伤。

一个人若是在这样的幻境里走过太长太长的路,一定是在现实中走得太懦弱,走得太压抑,走得太憋气。人在现实中无力,就容易把自己交给幻境。事实上,人把自己交给幻境越久,就越容易走向绝望。

绝望,不是没了挣扎,而是挣扎到了心寒。因为,紧接着幻境的,不是破碎,就是幻灭。闭上眼睛,不是世界消失了,而是被自己藏起来了。当阳光照进现实,刺眼的虚无中,一切虚美尽散。

有人问智者,生活中遇到恶人坏人当如何处置?答曰:面对他。

然后呢?然后,与之周旋。

再然后呢?周旋日久,坏人渐成常人。

问的人并不满意,坏人就是坏人,如何会成了常人。智者一笑,继续解释,这个世界,所有的人来的时候都是常人,并没有分好角色。只是后来,因利益分割和个人好恶,而分了黑白,而有了亲疏,而生了嫌隙。即所谓:你不喜,他就坏。

智者的意思是,无论哪种人,都是世界的一部分,你都得去面对,躲不开,逃不掉。有时候,我们觉得好人不够用,不是坏人太多,而是我们缺失了接纳坏人的能力,以及看清这个世界的眼光。不是所有的好人都会进入到生命中来,生活不会给你所有的好,就像所有的便宜不可能让一个人占尽一样。

除了极少数丧尽天良和道德败坏的人,这个世界,原本就没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有时候,觉得自己在坏人那里受了伤,也不过是在贪占利益的过程中,在利害得失方面吃了些亏。

在人性自私的层面上,每个人都有自身的局限。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另外的人眼中的坏人。我们憎恨过坏人,也或曾以坏人的形象被他人憎恨过。在人性的局限里,谁也无法走出华美而完满的舞步。

脚在泥泞里不怕,怕的是,心也在泥泞里。坏人没那么可怕,更多时候,是我们自己吓坏了自己。这个世界最强大的人,不是超人,而是一百次被打倒还要一百零一次爬起来面对的人。因为前者只是强大,而后者是无畏。相比起来,无畏比强大更容易让人的心性强悍。

其实,再坏的人,破坏掉的,也不过是生活的一小部分。问题的核心是,你的心若阴天,情绪就会一直下雨。并最终,把生活淋湿到一团糟糕。

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对他人的道德绞杀,而是精神自救。


花落小语:很多时候我们真的没有必要那么居高临下,义正词严。
 楼主| 发表于 2016-5-2 10:06: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花落 于 2016-5-3 15:17 编辑

没了饶舌的资本
文/马德

人活到一定岁数,就不敢轻易臧否他人了。不敢,不是要四平八稳地做老好人,也不是想世故成一只老妖精。只是因为活到最后明白了,轻易说人好坏,于人于己,都显得那么轻率。

资历越深,不是资格越老,而是资格越少。因为,曾经笑话过他人的,自己身上业已发生。曾经责难过别人的,也已被别人责难。从众多是非中,风一程雨一程过来,自会懂得被人说是非的凶险和寒凉。

将心比心,于是,自己没了饶舌的资本。

人只有在看清自己之后,才能在别人那里平静下来。年轻的时候嘴不把门,爱论人短长,上了年岁,就会多了谨慎,少了武断。这是理性对人性的胜利,也是年老对年轻的诚恳道歉。

一个人老了还不着调,一定会表现在说话上不靠谱。要么是说不在点子上,要么就是有的说没的道。老了,若不持重,就会失之轻浮。其实,做到持重也很简单,不说或者少说,就是优雅,就是得体,就是岁月赠予的成熟的金黄。

张岱说: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是的,人生繁华大梦一场,总得学会敛迹于心,敛声于口。如果说不到合适,最好还是不说了吧。有时候,一个不置可否的笑容,其实,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动听的语言。

花落小语:马德啊马德,你总是那么及时,给我偷懒不写文字找到了合适的理由,是活明白了,还是更包容了?总之,不再大惊小怪,愿意淡淡的看着这世界发生过的一切,不忧不惧,一切都有其因果。
 楼主| 发表于 2016-5-2 13:37: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花落 于 2016-5-3 17:50 编辑

花落小语:

很透彻的文字。商业竞争一而再再而三的降低道德底线,在商业面前,道德像一个毫无还手之力的弱女子,在商业的恶意竞争中,眼看着底裤不保。

而我们每一个人的欲望都是道德失守的推波助澜者,也都将承担道德失守的恶果。 希望社会舆论能节制欲望,社会制度能约束商业的恶性竞争。

另,今天刷屏的魏则西事件,会酝酿出一个怎样的结果,会不会背后也有利益的驱动,商业的竞争?近年来,引导网络舆论的,总是各种明争暗斗,商业的或政治的,且观望之。



——有感于雾满拦江文《魏则西事件,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楼主| 发表于 2016-5-3 17:2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花落 于 2016-5-3 17:31 编辑

       花落小语:

       爱情婚姻中,不管男女都应该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如果一忍再忍,一退再退,只为了勉强维持一种关系,就是纵容对方不拿自己当回事。
      
        其实,没有了原则的一方,本身也已经拿自己不当回事了,对方还怎么瞧得起你。 婚姻爱情中,敬重是爱的基础,没有了彼此的敬意,爱也就没有了根基。

——有感于晚睡《你没有那么软弱,他就没有那么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心灵家园 ( 粤ICP备2022134291号-1 )

GMT+8, 2024-4-24 23:02 , Processed in 0.042436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