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来总觉得时间像一只野兽咻咻地追在身后,让人像困在梦魇里,挣扎着万分惶急,它偶尔停一下更让人心里发虚发空。然而在这寒夜里,每晚都偎在火边,贪着一点光和热。又好像一辈子也就那样过去了。前两天有封信写给我,他两年前曾听过我节目,然后走了,很久很远之后,他在信里问我:“而你在斯时斯地是不是仍然保留着当年你的信念和力?是不是一直在付出中,不言乏力,不言放弃?”我平日不见得是一个常有感慨的人,然而这句话隔了这么久苍茫的浮沉变幻,让人忍不住心酸眼热。对于青年人,十年八年也可以是华年盛世,但仿佛生老病死,一切的哀乐不过在这三年五载之间,其余的都是滔滔的似水流年。看《红楼梦》中宝玉有情极之毒,才能悬崖撒手,归于大化。然而平常人再怎样力求干净自私,也仍是免不了沾有尘埃。我还是比较喜欢苏轼,“存亡见惯浑无泪,乡井难忘尚有心”,人世存亡见惯经多,漠然无动于衷,只剩那乡愁的一点心。是哀而不伤的一点怅惘,也是温柔敦厚的古中国的底子。
有人说他走过很多地方后,什么也看得开放得下,城市村野、草原荒漠,哪里也没有什么不同——无可无不可的怅惘背后,是稀释淡化的好奇心,有些像人到中年的心情。那一夜。我最会心的还是个女孩子的说法,她不爱旅行,因为舍不得身边一切。就连从烈士公园看花展回来,也觉得那没有根的鲜艳盆花,总不如自家门前的老桂树来得亲切——站在窗前也能觉得暗香浮动,破空而来,似是故人可以厮守终生。年假时我回家,车行过千山万水,在来不及涉足的土地上飞掠而过。深夜车窗外,寒雪无声,纷纷坠下。远处的平原上有几点灯火,我将手掌轻轻按在冰凉的玻璃窗上,接触不到那些小光点。忽然明白为什么古人说“人生如寄”。即使对一个足不出户、渴望着安宁的人来说,旅行也是一种宿命。那些深夜里的灯火代表的是世俗生活,尘归尘、土归土,朴素而温润的古老价值,而长夜客车的旅行却来自血脉中不可抗拒的召唤。这召唤没有目的、永无停休。一个人在途中,才能真正理解苏东坡诗里“人生如寄何不乐,任使绛蜡烧黄昏”那种苍凉而热烈的情绪。人生纵使惊涛拍岸,然而放歌纵酒当中,“轻舟已过万重山”,仍是最忘情的一场旅行。
今天下午跟朋友在一起逛街,走了很长的路,流了很多的汗,吃了很多东西。两个忙碌的女人已经很久没见面了,见了面也顾不得聊天,只忙着眉开眼笑地试穿一件一件的裙子。我们在吃过晚饭之后,心满意足地告别。可是回到办公室一个人坐下来的时候,还是有一点悲哀,我们原先不足都有很多话打算要告诉对方吗!这一年里,我们的人生不是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吗?以后能够再见面的机会不是已经很少了吗?可是我们谁也没有意识到,这些变化给我们自己造成的影响,谁也没有察觉无声无息的离别代表的真正含义。我们大声谈笑着,避开一些彼此都不明白的事。我清楚地知道,有一些东西已经从我面前绕开无法捕捉。可能有很多人也像我一样,在重大的事件发生之时,仍然一尘不染地照旧生活着。买新衣服,唱歌,吵架,在尘土飞扬的大街上走来走去。对过去既无留恋也无法像孩子一样满心期待。只能仓惶地踉踉跄跄地向将来投奔,让岁月巨大的手臂将悲伤挡在五百里外。他们说过去的事不会再来,那么我们的心到底遗落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我有一位女朋友,平日谨言慎行,规行矩步。我看过她工作,沉着简断,眉宇间没有一点优柔。任何人都会被她脸上“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神色吸引。有次信中跟她说起,她回信说:“唉唉。当然,铜头铁骨是让人佩服的——但一个女人要别人佩服做什么呢? 年青的时候吃一点苦是不打紧的,只盼有一日。齿已摇,色已衰,身边人能说一句‘来来,躲我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