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花落 于 2014-9-11 12:18 编辑
思考《里仁篇》是因为曾在孔子的故乡看到这样的一个广告牌。这个广告牌上的论语摘句“里仁为美,择不处仁”八个字,令略微明白论语这一条内容的人感到崩溃,怎么可以犯这样低级的错误?
《论语·里仁》记述说: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这里仅仅截取:“里仁为美。择不处仁”很显然与孔子的本意南辕北辙。
继续掉书袋,从一朋友的博客里找来一些文字,有兴趣的朋友不妨探讨指教。
一、朱熹《论语集注》: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处,上声。焉,于虔反。知,去声。里有仁厚之俗为美。择里而不居于是焉,则失其是非之本心,而不得为知矣。
二、钱穆《论语新解》: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里仁为美:一说:里,邑也。谓居于仁为美。又一说:里,即居义。居仁为美,犹孟子云:“仁,人之安宅也。”今依后说。择不处仁:处仁,即居仁里仁义。人贵能择仁道而处,非谓择仁者之里而处。 焉得知:孔子每仁知兼言。下文云知者利仁,若不择仁道而处,便不得为知。
孔子论学论政,皆重礼乐,仁则为礼乐之本。孔子言礼乐本于周公,其言仁,则好古敏求而自得之。礼必随时而变,仁则古今通道,故《论语》编者以里仁次八佾之后。凡《论语》论仁诸章,学者所当深玩。
三、杨伯峻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近人杨伯峻译文:“住的地方,要有仁德这才好。选择住处,没有仁德,怎么能是聪明呢?”
以上文字足以说明,该广告牌断章取义以至于与孔子本意适得其反。
又想起了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子的母亲,世人称她孟母。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孟子学习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孟母说:“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由此可见,在儒家观念中,营造和选择良好的人文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和个人生活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耳濡目染,感化熏陶,环境的因素,社会风气的影响,都是孩子成长和个人修养的重要因素。
对于一个孩子家长而言,能做的应该是像孟母那样,选择一个良好的交际圈子,加强个人修养,也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谐健康向上的生活环境和家庭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