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缘来有你

[散文随感] 【回眸】—花落/青衣水袖散文选(谢绝回帖、可点评)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8-4 19: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南生活小记之一
文/花落

   前言,今天能上网了,遇到的几个朋友都关心我出差江南后生活如何,花落将今天的日记整理后发出,向朋友们汇报一下,且做《七月流火,江南小记之一》,另外也抓住随笔日记版《同题》征文的尾巴,挣点金币玩。
      
   不过,近日脑子贫乏的很,花落严重怀疑自己是不是近日被江南的炎热给烤傻了。
        
         
    2013年7月30日       星期二
  
   万里无云,响晴的天气,早上七点,门外已经如火烤着一般灼热。毫无疑问,今天的江南某城又是一个高温酷暑的烧烤天。
   
   今天,我终于决定罢饭一次!
   
   这是我来到江南某城的第六天。前几天,跟着学生一起吃饭,了解学生的状况,然后逛园子;尽管从我到来一直是酷热难耐的天气,但因为新鲜,还算充实。

   但这种充实感从昨天开始,却有了些疲惫和厌倦。

   以下是我刚刚来到时对宿舍周围环境的描写:

   坐在宿舍的写字台前,面向窗外,抬眼就看到那一小片菜地,种着各色小菜,长势喜人;菜地的边缘有条小路,少有人走,偶尔会见摩托车开过或行人走过;路边是一个长长的丝瓜架,开满了黄色的丝瓜花儿,在阳光下亮亮的,几分明媚,几分灿烂。再远一点是几棵高大的树木,枝叶繁茂,浓绿覆荫;远近的鸟鸣、蝉鸣清脆悠扬,声声入耳。
   
   这样的描写让朋友感觉很羡慕,认为我住的地方,自然田园,富有诗意,很适合修身养性。
   
   其实,写这段文字的时候,我刚刚吃完午饭,坐在宿舍的空调下,听歌,喝茶……那一刻,尽管窗外酷热难耐,但我身体的感觉是凉爽、舒适又惬意的,自然,也就有太多的时间去观察窗外的景物,也有心情用这样一种局外人的欣赏眼光来品味着这江南乡村的田园风光。
   
   可是这地方继续住下去,就发现有诸多不便了。方圆几里见不到饭馆,也没有超市,好不容易见到一个小卖部,除了能买到瓶装水,连方便面都买不到;想买点水果吧,连个摆摊的也见不到。
   
   第一次发现,吃饭,竟然成了生活中最大的问题。如果有朋友问我:作为带队老师,学生去参加实习工作的时候,你都忙些什么?我会告诉你,来这里几天,我天天就忙着吃饭了。
   
   无所事事,只忙着吃饭,这话毫不夸张。除了中午饭公司派车给送饭到距离宿舍大约500米左右的西门,其他的两顿饭,都需要去食堂吃,从宿舍到食堂,要穿过几千亩地的一个园子,每次吃饭,走路不少于十里,从准备吃饭到吃完饭走回宿舍,大约需要两个钟头。
   
   客观的说,饭菜还是不错的,荤素搭配也好,学生工作的时候,有人送饭,都在工作点用餐,所以,真正严重感觉路远不方便的,可能也只有我自己了吧。
   
   来之前,一提到江南,满脑子是秀美水乡,烟雨江南等词语,可见这文人诗词害人不浅。最近,谁再提什么烟雨江南的话我跟谁急,明明是烧烤人肉的江南吗?来了这几天,没见烟,也没见雨,就是天天顶着个大火球般的太阳去奔波两顿饭。每次吃饭回来,都热个半死,如同浴缸里捞出来一般,这几天流的那满身满脸的汗,足够超过我这一年流的汗水了。
   
   特别是昨晚,吃完饭一个人回宿舍,路上流连乐园的景物,天色就晚了些,回来穿过那个树木浓密的遗址公园,忽然就感觉阴森森的几分恐怖,总想起前几天去鬼屋体验时的恐怖场面,还担心路上会有一条蛇窜出来。
   
   明知道是自己吓唬自己,但心中还是有些恐惧。恐惧之余,就有些沮丧和厌倦,想想,早上就为了吃那么一个包子,一片小饼,大热黄天的两个小时,我犯得着吗?
   
   所以,今天早上,我终于下了决心,让自己睡个懒觉,罢饭一次。
   
   每次早饭,能起来吃的唯有上早班的几个学生,其他同学都宁愿啃饼干吃泡面也懒得去吃早饭,起初我还笑他们偷懒,没想到几天后我也沦落为和他们一样的懒散。
   
   是啊,想想,如果我自己没有这些经历,而只是听到学生抱怨诉苦的时候,我也许会有一千条的道理去说服他们,让他们坚强忍耐,克服困难,锻炼自己。现在才知道,那些高高在上的说辞,其实谁都懂,但是身体的承受力和忍耐力,却那么实实在在的考验着每个人的思想和内心。

   刚刚见到一段文字,说“旅行的意义在于离开原本的生活,与新的自己相遇”,很有同感,这次的出差,在这一切的生活困难中,我也发现了一个新的自己,就是我之前不曾明显发现的那个虚伪着的自己。

   我所说的虚伪,是指思想和身体的不一致不协调。比如,第一天来到宿舍,很累也很困,但躺在床上却睡不着,也许与择席的毛病有关,另一种感觉就是,床板太硬了。意识之中,感觉自己应该是什么困难都能克服的,希望自己对外在的条件不要太挑剔,也不要过分讲究;可是,我的身体却不听这些,她早已经被弹簧床的柔软和舒适俘虏了。

   近几年旅游,发现处处都是复古风,好像曾经被我们丢弃的一切,忽然之间就都变成了最令人向往的生活。野人的舞蹈,原始人的起居,农家乐,渔家欢……都成了一种令游客趋之若鹜的美好体验。可是,被现代文明孵软了的现代人,真的还能过那种艰苦、质朴、原始、自然的生活吗?

   很多时候,这种虚伪的根源在于,我们的思想需求和身体需求严重分裂。一方面是思想需要更多的自由,一方面是身体需要更加舒适;当身体被越来越舒适的生活所俘虏的时候,思想也已经被身体的需求所捆缚裹挟了。于是,一方面人们创造各种条件让身体更加舒适安逸,一方面又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制造出很多原始的假象,供思想追寻,让心灵得到片刻的满足和归属感。

   陶渊明是全身心的解甲归田,投入自给自足的农家生活,用心赞美并切身体验那种“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劳作方式,而现代人在吟咏他的诗句时,却只看到了其中的闲适悠然,完全忽略了其中汗流浃背、披星戴月的艰辛。

   由己及人,发现这个社会到处都充满着一种严重分裂了的文化现象和审美情趣,我无法免俗,也无力逃避。

   
   注:近日脑子贫乏,所以该篇文字只是日记,以做生活记录。
         
   另注:昨日见到其单位某副总,说起吃饭太远的感叹,今日该副总亲自过来探访,吃饭太远的困惑,已解决。
(此文于2013年7月30日发表于散文随笔版)
 楼主| 发表于 2015-8-4 19:2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南生活小记之二
图·文/花落



    图一:这可是你梦中的江南水乡?可惜,这样的水上建筑,只存在于几个景区或公园之中了。



       图二:博客有朋友回复我之前的帖子,说“可能的话,不妨进剧院看场戏,方不负江南行”。我没有机会去大剧院看戏,却有幸在游乐园之中领略了戏曲小舞台的风韵,这台上两个演员演唱的是越剧《梁祝》。

      这是江南几十年少见的非常炎热的天气,演员穿着这样的行头,又画着浓浓的戏妆,演出之辛苦不言而喻。但动作一招一式,唱腔的一字一句,都颇见功力,也毫不懈怠。
   
   要知道,当时这个戏台下面的观众,只有我自己。

   这是一个游乐园定点演出的固定节目,有人没人都要演出的。当时我随意的走在到这里,听到音响中放戏曲,以为只是播放录音带呢,转过来才惊讶的发现,台上竟然有演员在演出,而台下观众席,却空无一人。

   于是,我坐在台下的长凳上,成了这场演出的唯一观众。



       图三:与上面的游乐园小戏台的冷清相比,免费公园中的市民娱乐更富有人气。这是某免费公园的长廊上,市民自发的娱乐场面。一个白发的老者很专业的作指挥,一个肚子微微发福的男子在拿着话筒放声歌唱,前后左右,坐着的、蹲着的、站着的很多附近的市民在这里乘凉欣赏。

    我想,真正的文化不是刻意模仿和制造出来的,对于一般民众而言,所谓的文化,其实就是他们实实在在的生活方式。



       图四:这几个市民正在公园的房厦下,拉着京胡大唱京剧。看到我们一行人过来欣赏,几个人又是鼓掌又是叫好,主唱者也格外兴奋。

   与收费的旅游景点的处处刻意经营出来的所谓文化不同,在这里,我才真正读到了平常百姓的快乐和文化,这里的快乐更真实,这里的文化也更自然。




        图五:还记得杜牧的那首《江南春》绝句吗?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佛寺,这佛塔,这江南园林,这水上建筑,还隐隐约约的能让人回味出唐诗宋词中的江南风景。

    可惜,我们赶上的,是几十年来江南的持续高温。江南烟雨,依旧在梦中荡漾……

      声明:这些图片是求助了心嘉的师傅千年老妖。说起来,还是老妖道行深,不费吹灰之力给传上来了,但版权归花落所有,老妖不得侵占,O(∩_∩)O哈哈~……把老妖鼻子气歪。

(此文于2013年8月1日发表于散文随笔版)

 楼主| 发表于 2015-8-4 19:3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南生活小记之三
图·文/花落


   图一:走过这条长长的木桥,去探寻我心中最美的风景,好有感觉。


    图二:这里的河,这河上的木桥,这桥边的杨柳,似在梦中相识。

         难道,这就是我心中梦寐以求的那个江南杨柳岸?


        图三:这小亭子给人返璞归真的闲适感,其中的桌凳更是朴拙的可爱。倘能聚集三五好友,在这里品茶闲话,定然是此生中最惬意风雅的事情。

   其实,在我国上世纪7、80年代的农村,几乎家家都能见到这样古朴笨拙的桌凳和家居用品。家中的男人自己亲手打造的桌子板凳,自己编的筐子篓子,女人自己缝制的衣物鞋帽等等,因为手艺的灵巧程度不同,有的家什衣物看起来丑丑的,很滑稽。但现在想想,那一切,都富有一种自然质朴的生活情趣。

   想想,人类真是一种最奇怪的动物,一方面,要拼命的把原有的质朴自然统统归为落后,进行改造或抛弃;一方面又在城中花大价钱造出这最原始,最质朴的东西,供人们花钱来怀念。



      图四:坐在这个椅子上,邻水赏风景。当时偌大的园子,只我一个人,陪伴我的,唯有远远近近,此起彼伏的蝉声。真所谓“蝉噪林逾静”,好一个幽静之所。

   说起来,这个公园是该游乐园的中心和主题所在,但这里又是被游客冷落的地方。花了钱的游客们,总有那么多很刺激的项目需要体验,哪还有心思、体力和时间来这里闲坐呢?

   所以,这美好的风景只便宜了我一个人。

     注:我天天早饭晚饭都要步行穿过这个园子,所以不用花钱,也有的是时间,嘿嘿。


   图五:一直不知道这种果子叫什么,却曾经听说过可以吃。这里的路边有不少这样的树,果子红了很多,还有的熟透掉落到地上。因为独自一个人,虽然触手可及,但我还是没敢品尝。

   发现品尝一种不很了解的东西,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忽然很佩服那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我当初是想,这偌大的园子,就我一个人,如果误食了什么绝情谷的什么花什么果之类的,哪里找解药去!


   图六:这里还有很大的一片荷塘,美不胜收。一个人独享这样的美景,真是奢侈。走在荷塘的木制长廊上,身在荷花之中,也如在图画中。可惜,我实在拍不出那种身在其中的画面感。

   一朵红莲,难得的是,竟然还拍到了一只正在花心中流连的蜂儿。


   图七:一朵白莲,好洁净清爽。

   (完,谢谢欣赏)

(此文于2013年8月1日发表于散文随笔版)
 楼主| 发表于 2015-8-5 13: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红豆。流年
文/花落


    看题目中的“红豆”二字,你首先想到的自然是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那个红豆。那个红豆又叫相思豆,自王维“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句后,早已附加了相思相爱的因素,成了男女间表情达意的象征。大凡附加了爱情因素的东西,就如玫瑰,总是给人无限浪漫迷离的遐想。

    但我说的这个“红豆”,是我们家乡称为“红小豆”一种豆类。我百度搜索半天,又看着图片比对,才知道百度词条提到“赤豆”就是我要说的红豆。百度词条:“赤豆又名红豆、小豆,赤豆为豆科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果实成熟而未开裂时拔取全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再晒干。一般用它来做豆包、粽子馅。”

    做豆沙包的这种红豆自然与浪漫没有了关联,它令人想到的只能是食物,是实实在在居家过日子的生活。

    所以,这两种红豆,就如同两个姑娘,一个是明星美女,另一个是乡下妹子,两人长相气质天壤之别,生活做派更是大相径庭,但碰巧的是,她们却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之所以提到这个并不代表浪漫,如乡下妹子般土里土气的红豆,是因为最近从江南回家,发现家中阳台上晒了两包红绿的豆类,分别散装在两个方便袋中,每样大约有五斤左右吧。问老公,说是朋友老家来人带来的新收的绿豆和红小豆(也叫红豆),尚未完全晒干,朋友特意吩咐要在阳台上好好晒晒,以免发霉或长虫。

    面对这两包豆类,我能想出的避免发霉和长虫的最佳办法,自然是怎么尽快吃掉它们。绿豆好说,每年夏天都要买些熬绿豆汤喝的;这红豆,开始就不知道该如何做着吃,后来才想起红豆可以做豆沙包,就想自己尝试一下。

    于是,用小盆盛了一部分红豆出来,本想直接淘洗,但用手拨拉了一下,却发现其中砂石的小颗粒不少,如果不挑捡,恐怕吃起来会咯牙。

    一时间,真是一筹莫展。

    从超市买成品或半成品习惯了吧,最怕这种未加工的东西了。有一次老家有人开车来办事,竟然给带来了一袋带壳的花生,愁得我小半年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剥花生,对我而言已经是太遥远和陌生的事情了。以我的性子,宁愿再去花钱买点花生米来吃,也懒得一天天坐在桌前做剥花生这样浪费时间的事情。

    和父母说起,父母很不理解,怎么不能抽出一点时间,每天剥一点?你有那么忙吗,你都忙啥?

    是啊,我都忙什么?

    一般忙完工作家事之外,就是忙着上网了。忙着聊天,忙着玩论坛,忙着写不着调的文字,忙着发表点自以为深刻的见解;忙着抨击,忙着呼吁,忙着争论,忙着反驳;忙的魂不守舍,忙的废寝忘食,忙的兴致勃勃,忙的乐此不疲。

    我却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做剥花生皮这样的琐碎的事情。超市里买点花生米多省事?怎么可以把丰富的精神浪费在这样毫无意义的事情上?

                                            

    可是这次,我想不出别的办法,总不能因为几粒沙子就把这几斤红豆扔掉吧?也特别想自己尝试一下加工豆沙包过程。只好耐下性子,拿来两个盆儿,一粒粒的挑选红豆。

    先从盛着红豆的盆里抓起小半把红豆,摊开手掌,把瘪的空的挑出,眼看着饱满鲜润的豆粒一粒粒拨拉进入另一个空盆,如有砂石,最后留在手中扔掉。

    深紫色的红豆一粒粒从我的手掌指尖掠过,沙子绝不会从我眼前溜过,只听得饱满的红豆粒儿落入不锈钢盆中清脆的叮当声,那一刻,我专注而凝神。

    那种凝神静气的感觉是非常奇妙的,它令我忘记了电视,忘记了网络;忘记了浮躁,忘记了喧嚣;也忘记了时间和除我之外的整个世界。那一刻,仿佛,这世界上最重要的就是我眼前的这些可爱的红豆粒儿。它们在我面前忽然好似有了生命,一个饱满的,鲜亮的,像一个蹦蹦跳跳的小生命,在我的面前嬉闹着,躲藏着。我珍爱着它们之中的每一颗饱满润泽的红豆,如同珍爱一粒粒紫色的珍珠玛瑙。

    也是那一刻,忽然有了一种穿越的感觉,我好像穿越过了几千几万年。千万年来,生活,都是这样在琐碎的事件中慢慢流淌而去的吧。几万年前的原始人,女性是不是也是这样挑选谷物,为自己的部落家人们烹煮食物?

    历史,永远不会记录这样平凡的小事;历史,也记不住这些在琐碎生活中忙碌的女性。历史的镜头,只是跳跃性的拍摄历史长河中的几朵汹涌的巨浪,它没法还原生活河流的一切平淡、琐碎和这其中倾注的所有默默温情。

    没有那么多浪漫旖旎,也没有那么波澜曲折,而这一切的平淡无奇、琐碎繁杂,才是生活本来的面目。


                                            四

    忽然想起了我的祖母。


    好像从我记事起,祖母就是一个那么老,又那么瘦小枯干的小脚老太太。记忆中母亲要下地劳作的,所以给孩子们心目中的印象,总是家中有祖母守候。放学回家喊声“奶奶”,祖母总会一边各种的忙碌,一边答应着。每次也是听到祖母的答应,心中就无限的安定,一面缠着祖母要这要那,一面听着祖母故作生气的呵斥。记忆中的祖母,天天忙碌的都是无关紧要甚至看起来毫无意义的事情,砸麦穗,剥玉米,晒棉花,择花生……或拿个簸箕,挑黄豆,挑黑豆,挑绿豆,挑红豆……

    从来没感觉祖母很重要,也从来没感觉祖母的一生有多大意义。祖母就在安心于这一切琐碎的生活之中养大了六个子女,到她老人家去世前,仅直系的孙辈男女已超过20人。

    据说,一生轰轰烈烈,名扬世界的铁娘子撒切尔夫人,晚景凄凉的令人感叹。由于撒切尔夫人热心于政治,忽略家庭,子女对母亲感情淡漠。而这个注定要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女性晚年的感言,却是后悔自己过多的投入政治忽略了家庭。

    而我的祖母,却是在八十九岁的高龄上,在六个子女的守候下,安详的合上了双目,她平凡而善良的灵魂也才永远离开了她操劳一生的瘦小身体。
  
    女人,你一生的价值到底在哪里?

                                           五

    前几天,与刚结识不久的朋友聊了几句,该朋友的思维感性而跳跃。他忽然冒出一句:花落,你说,人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一句话问的我很难回答,这么大的哲学话题,哪是一两句话可以说清的?

    细想下去,人之一生,从出生开始,到死亡结束,虽然这中间的过程有各种的差异,但每个人的生命初始形态和结束归宿都是一样的,每个生命列车的终点站,都毫无例外的写着“死亡”二字。

    人生之归属既然如此,还有什么终极意义可言?所以,悟透人生的人,也大多是悲观的,因为他自然能感受到生活的一切意义都是虚无。一个人的生命终结是如此,整个人类呢,地球呢,宇宙呢?

    所以,这人生所有高调低调的人生理想、价值,或许终归都是虚无。

    也许我们活着的意义,就是在这明知道的虚无中找回自己活着的乐趣。既然生命的初始和终结是上帝给预先设定好的,我们无法改变,那么留给我们的,只有这中间的过程了。

    所以,活着的意义,不在终极,而在于每个人亲身经历过的这一切。或哭或笑,或爱或恨;或志得意满,或沮丧消沉;或新友相识恨晚,或故友分道绝尘;或职称晋升,或宦海失意;这一切的一切,就是我们活着的过程,而在这过程中我们付出的情感,所承担的责任,就自然承载着生活的所有价值和意义。

    如果,我们再学会用一双澄明的眼睛去观察,用纯净的心灵去感悟去思考,这生命的过程或许就更多了些美好的色彩和丰富的内涵。

    就如现在,我不厌其烦也不嫌琐碎,一粒粒的精心挑选着这些红豆,只是希望让我爱着的家人,我的孩儿能吃上一顿香甜可口的豆沙包或豆沙饼。

    如紫色珍珠般的红豆,伴着分分秒秒的时光,一粒粒从我手上流淌而去。而流年,也便在这并不浪漫的琐碎生活中,充满了温情与爱意……

(此文于2013年8月18日发表于散文随笔版)

 楼主| 发表于 2015-8-5 13: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秋日思绪之一:

十年。守候
文/花落


   
十年之后,我们是朋友,还可以问候,只是那种温柔,再也找不到拥抱的理由。——题记

    最初看到这句话,正出差在江南小城常州的BRT公交车上。车上旅客上上下下,匆匆忙忙中,每个人都是一脸的漠然。车上的人,大多都忙着把玩手机,或玩微信微博聊QQ,或带着耳机听音乐,投入而忘我。总之,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宁愿网上给千里之外的异性调情,也懒的给身边路人一个友好的微笑。

    这是个电子信息时代,超级发达的电信网络,让地球迅速变小,千万里的距离,形同对面;可是同样的也让真正对面的人形同万里;人与人充满着隔膜防范,不知从何时起,我们对身边的人已经失去了起码的信任感。
   
    这是一个远交近防的时代。一切的技术的进步都是双刃剑,我们在得到什么的同时,必须感慨,有很多曾经美好的东西,一旦丢失,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当时就是在无聊的公交车行进中看到了路边的一个广告牌,在各种商业广告公益广告中,它的内容那么独特,尽管是匆匆掠过,却已经触动了我心中的那片柔软,我心底在轻轻的颤动……

    十年?需要那么久吗?这世上,恐怕没有比情感是更灵敏的仪器了,爱的感觉也许就那么短短的一瞬,几分感动,几分脆弱。一旦错过了,纵然千回百转,也再找不到拥抱的理由。

    这世上,谁又是谁的谁?除了我们至亲血脉的亲情之外,没有人肯花十年的时间在原地等你;况且,即便有人肯等,等来的你,也已经不是原来的你。因为,我们每个人都那么脚步匆匆,行在路上。傲慢的人们,总是不肯停一下脚步,俯身去安抚一个曾爱你至低入尘埃中的灵魂。

    文辞锋芒如我,当初以反传统的姿态出现在论坛和博客,也曾得到一些朋友的关注。但近年每每静下来深深检点自己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内心其实是一个抱着传统不愿撒手的人。

    有时候很羡慕古代的女人,孟姜女不辞艰辛万里寻夫,王宝钏能为爱情守候18年。寻找守候的过程固然很苦,但情感却有归属。不计回报的付出,只为自己的一个承诺,守候的不仅仅是自己美好的情感,还有自己忠贞如玉的信念。

    现在是信息无比的畅通,畅通到了没有任何时间段可以处于真空状态,却也让人们彻底失去了耐心。因为快节奏,相爱的人随时都可能劳燕分飞。因为缺少安全感,爱情中彼此都希望得到多而付出少,斤斤计较如同一场生意。

    不必再守候,无须再等待,更不要寻找,相思也已经成为泛滥了的情感泡沫,缺少了真挚的内涵。这世上,如果连情感都泛滥到了无可收拾,真假难辨时,人们还可以守候什么?似乎每个人在感叹,我的归属在哪里?

    十年,对于网络而言,对于情感而言,也许,太漫长了。

    那么,理想呢,信念呢,我们可曾拥有过信仰……

    其实,在这个落叶纷纷的季节,我想知道的是,今后的十年乃至数十年,我们还能守候点什么?

(此文于2013年9月25日发表于散文随笔版)
 楼主| 发表于 2015-8-5 13: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缘来有你 于 2015-8-5 13:23 编辑

中秋随感:三毛与海子之死
文/花落

    前言:很抱歉,我想来想去都不知道这篇文字应该叫什么题目,就胡乱写了这个。

    中秋节,不适,倦怠,脑袋昏昏沉沉,感觉涨的很大。

    QQ有熟悉多年的朋友问候,顺便聊天几句,提及自己目前身体的不适,我说难受的连死的心都有了,对方却哈哈大笑……

    唉,这都什么世道,我不就夸张了那么一点点吗,怎么就连一点同情都赚不到了?

    这么多年了,他了解我的性格,知道我需要的不是同情,也知道我不会想不开。

    但是,我真的很不舒适,早上最难受的时候就忍不住胡思乱想,也许对很多人而言,疾病的困扰,精神的压力,真的是一种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想起了女作家三毛,她因一点小病用丝袜上吊而死;想起了诗人海子,山海关卧轨自杀,结束了自己年仅25岁的生命。

    在佛家的观点看来,每个人都是卑微而渺小,人生都充满着悲剧色彩,所以用佛家的眼光看世界,对红尘中的芸芸终生,内心会充满无限的悲悯情怀。

    而作家诗人敏感的内心,丰富的精神世界,容易过早的感知对活着的恐惧感,当他们的身体难以摆脱疾病的困扰,或精神难以适应外界生活节奏的时候,这种恐惧感就占据了一切,就容易走向悲观厌世。

    其实,比起活着来,死是一件太容易的事情。上帝造人,需要那么多复杂的程序,父母养育孩子成人,需要那么漫长的一个过程,如果选择抛弃生命,也许就在一念之间……

    活着如此艰难,却令世上多数人选择艰难的活着而不是轻易的放弃生命,一则是上帝造人时给人类和所有的动物都附加上了一种本能叫做求生,这种本能让生物有意无意的能尽量的避开危险,爱惜自己的生命;二则人生于世,还有更重要的活着的理由,那就是还有爱与责任,爱与责任,会让人在生活的种种艰难中找到活下去的希望。

    我想,三毛与海子,一定是对生活恐惧远远大于了生活中的责任,先天性格的过于敏感自闭,又导致爱的缺失。没有爱,就无所谓责任;没有责任,生活就看不到走下去希望。倘若生活没有了希望,就如同漫长的巷道中行走,永远见不到阳光。终有一天,活着的恐惧远远大于了求生的所有欲望,使他们走向了那条不归路。

    以前读过扁舟子的文章,关于三毛的死,和他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想写点文字与他交流一下,一直懒散未能写成,今天忽然想起,再去读读他的文字。

    当时我回复到:很喜欢读三毛的文字,于平凡中总能创造出很多美好和幸福的感觉。可惜,三毛的文字和她本人确是分裂的。她的文字阳光美好,内心却充满走不出的雾霾。否则怎么会以那样的方式结束生命呢?

    到今天,对于三毛我依然是这样的观点。感性多情的三毛,自幼就因那过分敏感的心灵备受伤害,以至于她对这个世界是充满防范的,内心近乎自闭的,很少能感受到世俗生活中的温情,除了梦中的荷西,还有谁能满足她幼年缺失关爱的情感需求?

    海子也是,他内心有一个纯净空灵的世界,纯净到了纤尘不染,空灵到了没有私欲没有柴米油盐。就在他的著名诗篇《明朝大海,春暖花开》中刚刚有了一点世俗生活的气息,“从明天起,做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准备好粮食和蔬菜……”可惜,海子还是不肯转身面对红尘世界“我有一座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面朝大海,自然是背离世界的,就是这首诗写成两个月之后,海子选择了卧轨自杀。

    他的世界过于的空灵美好,这个世界上没有他精神的驰骋之地,他过于纯净的精神世界无法从他卑微渺小的肉体得到满足,他笨拙的言语无法让他在世俗中得到他精神需要的一切。他至高无上的精神世界只能看着自己那个堕入红尘之中,不知所措无所适从的身体,无奈而悲凉。

    对于死去的人而言,我们没有权力说三道四,因为我们没有办法完全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境遇,导致每个人对生与死的理解会大相径庭。

    中秋节的这天,虽然我身体强烈不适,但还是写下这些,只是因为想到三毛,想到了海子。

    同时由衷庆幸自己,平庸乏才如我,胸无大志如我,原来不必羡慕他们过人的才情,只庆幸自己内心还洋溢着爱,还没有忘掉自己的责任。

      
    后记:这篇文字写于中秋节,之所以隔这么多天才发出,是想到了小时候祖母斥责我的话:大过节的,什么死啊活的,不许说这么晦气的话。小时候,总感觉祖母事多,很不屑;但现在想想,那些忌讳的话中,何尝不承载着祖母对家人那份浓浓的爱与责任感呢?倘若我的父母知道我大过节的谈论这样的话题,嘴上不说,心里也会说不出的别扭。

    这世上,唯有爱你的人,才会真正的在意你说什么做什么。我们容易伤害的,也恰恰正是那些太在意我们的人。

(此文于2013年9月28日发表于散文随笔版)

 楼主| 发表于 2015-8-5 13:3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缘来有你 于 2015-8-5 14:24 编辑

北京行程之一——世界公园
图·文/花落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卞之琳《断章》

    最近出差一周,地点北京,任务是带学生去旅游北京的各大历史景点。
    也许有朋友会羡慕说:这差事不错,工作旅游两不误。如果你知道几乎完全相同的行程我已经是第四次,而且天天早上要四、五点钟起床,过半夜鸡叫的生活,你就能明白这趟差事对我而言真的是一份很苦的差事。

    因为失去了旅游的新鲜和神秘感,该发的感慨之前早都抒发过了,也只能在这些并不新鲜的风景中找点新鲜的乐趣。于是想起了卞之琳的诗,旅游的意义不只在于看固定的风景,那些来来往往看风景的人何尝不也是一道风景呢,也发点图片,展示一下我眼中的那些风景。



       图一:北京,我来了!
      
      尽管早上不到四点就起床,又经过长途客车的颠簸,刚到北京的学生们还是很兴奋,在世界公园门口,两个女生摆出剪刀状的POSE,笑的好甜美。

    世界公园是我们到达北京的第一个景点,这个景点是今年行程新加的景点,对我而言还算新鲜。

      据介绍,世界公园是集中展示世界名胜的公园,公园整体布局按照五大洲版图划分景区,以世界上40个国家的109处著名古迹名胜的微缩景点为主体,荟萃了世界上最著名的埃及金字塔、法国埃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美国白宫、国会大厦、林肯纪念堂、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等建筑,以及意大利式、日本式民居等。

    其实说白了,就是人造景观的大杂烩。


        图二:微缩版美国国会大厦。


     图三:求教,有谁能告诉我这里是哪个国家的什么著名景观吗?
         
     当时我的同事正走在其中,我抓拍了这一张照片,对他说这个照片题目就叫《孤独的学者》,他很开心。

      这是一位正在北京读博士后的老师,主攻方向就是世界史。所以对他而言,走在这些建筑之中,而更像是在世界历史中穿行,一路结合景物给我们讲了不少世界历史典故,使得这些微缩景观在我们眼中变得灵动鲜活了许多。

       现在临近发帖子,我特后悔的是,唯独对照片中的这个建筑,我既忘了看介绍,也忘了向他请教这个景点的有关典故。




       图四:著名的特洛伊木马。
      


       貌似令这个名字真正的被网民熟悉起来还是电脑中的木马病毒。





      图五、图六、图七:园中的红叶正当其时,在我的印象中,秋天应该是北京最美的季节。





       图八、图九:婚纱摄影的那些幸福而美丽的新人们,也成了世界公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图十:还想说的是,我们还赶上了一场动物表演。

      
    之前动物表演也看的不少,大到狗熊、老虎、狮子,小到小狗、小猪、小白鼠,看大象表演似乎并不稀奇。
        
    这是我前面的一位女士在拿着刚刚买来的香蕉喂大象,如此近距离的接触大象,我还是第一次。
   
    只是,我心中总是一种怪怪的感觉,之前看动物世界,总感觉热带森林中的大象们,是那样的威武雄壮,器宇轩昂,从容淡定。

    但是,这里的几只大象却被训练的像一个个可怜无比乞讨者。


    图十一:这位穿着格子衫的胖胖的男士在吆喝着卖香蕉,10块钱一串。大象们只伸着长鼻子索要游客手中的香蕉,却对他车子上的香蕉正眼都不瞧。我一直在想,不知道他们对这些温顺的大象,曾经采取过怎样的惩罚,以至于它们如此驯服。




      图十二:两位勇敢的女游客,享受了被大象用鼻子举起来的殊荣。

    大象的表演项目很多,走平衡木,晃呼啦圈等,看起来非常笨重的身体,大象们的表演灵巧的让人惊叹。
    我的同事看不下去,说太残忍,提前离开了表演场地;我坚持看完,内心对大象愈加充满喜爱和同情。

    其实,任何动物都富有灵性的,狂妄的人类又凭什么以万物之灵自居呢?

(此文于2013年10月26日发表于散文随笔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5-8-5 14:37:19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行程之二——故宫
图·文/花落

    第二天,也就是10月22日,我们的行程按计划是升旗、广场、纪念堂、故宫、国家博物馆和王府井购物。

    以下几张图片,记录行程与风景。



   图一:我们四点半就被叫早起床,在车上用了打包的早餐,如此的匆忙都是为了赶早去广场看升旗。虽然每次都很辛苦,但是每次到达前面都已经是厚厚的人墙,然后只能在国歌声音响起时,看到五星红旗在晨雾中高高升起。

   也许是人太多了吧,我每次只能看到前面人头攒动,很难真切感受到那种仪式的庄严和敬畏感,又因为每次都是早起,事后回忆起来总感觉更像梦游。

   我想,真正的北京人,在北京住一辈子,恐怕也懒得大早起来看一次升旗吧,这些匆匆赶来的都是外地的游客。人们总是向往着远处的风景,而忽略身边司空见惯的人或事。也许,身边的是生活,远处的才是风景。

   广场的升旗仪式和观看升旗的那道厚厚的人墙,那些攒动的人头,都成了每天广场必不可少的一道风景。

   因为那天印、俄、蒙三国总理访华,升旗之后开始清场,升旗之后的学生们只能在广场外等待游故宫。



   图二、这是三年前的秋天,我带学生来故宫时拍的一张太和殿图片,整个太和殿红墙黄瓦,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美丽宏伟又壮观威严。


   图三:这是今年拍的太和殿。同一个相机,同一个人拍摄,与三年前情景很相似,但天气却不给力,薄雾灰濛濛,令色调阴郁了许多。





   图四、图五、图六:走在大内深宫中,看着这里的一砖一瓦,包括瓦上生出的野草藤蔓,都有一种历史的沧桑与厚重感。

   宫殿看多了,也很难再看到风景,想想当年那些住在其中的皇上后妃们,想必也渴望看到外面那更广阔更自由的天空吧。如今的故宫,已经是世界最繁忙的景点之一,每天接待来自世界各国各种肤色各种语言的游客成千上万。


   图七:这个图片应该是在交泰殿前,看完乾清宫,刚刚转过宫殿侧门,就见两位金发碧眼、身材苗条颀长的美女迎面走来,骤然有了一种惊艳的感觉。相机刚刚装入包中,等拿出来,打开,美女已经从身边走过,镜头中,只留下一对俏丽修长的背影。
      
   其实,不只是男人喜欢看美女,女人也喜欢看美女的,美女应该是上帝赐给人间的艺术品。男人喜欢看美女,欣赏中可能带有些许的爱慕与色情;女人喜欢看美女,欣赏中带有几分羡慕与嫉妒。

   别以为女人化妆打扮都是给男人看的,比起异性的爱慕欣赏,女性似乎更享受被同性羡慕嫉妒的感觉。



   图八:走在这两位穿着民族服装的女士身后的时候,我又一次惊叹了,哇,这简直就是安徽省城的名字!看起来,这两人足够500斤吧。

   跟着她们走了小段时间,却发现她们比起刚才的两位身材修长的美女,身上别有一种雍容华贵、大气从容的美丽。想起中国历史上的那个令人神往的唐朝,美女都是那样的雍容富丽。

   美,本来就是以各种不同标准存在的。



   图九:这个图片还是在太和殿前,众多游客正在投入的观光拍照,忽听有人喊“让一下让一下”,只见一行人簇拥而来,周围是一圈的保卫人员——十几个西装革履的年轻人,中间是几位肤色黝黑的外国客人。

   心下诧异,这阵仗,不知道是什么重要人物也来参观故宫了;但导游却不以为然,说:这种情况在北京见多了,还没清场呢,看起来级别应该还不很高。

   问导游:拍照应该没事吧;导游说:没事,尽管拍。

   拍几张照片,这也算我今天故宫看到的重要风景。拍完一张刚放下相机,发现队伍中的老外正拿着手机对着我拍,脸上带着调皮而有几分狡黠的笑,好像那意思在说,你拍我们,我也拍你。我被他坏坏又特好玩的表情逗笑,于是笑着又举起相机,给他拍了这一张照片。他刚才拍照的苹果手机刚刚放下来,笑容还挂在脸上,很友好。

   我想,这世上,原来还有一种语言是不必翻译就能相互懂的,那就是真诚而阳光的笑容。



    图十:最后这张图片拍的很不理想,只是再次借用故宫商店旁的这幅字,做个结语吧。

(此文于2013年10月26日发表于散文随笔版)
 楼主| 发表于 2015-8-5 14:47: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缘来有你 于 2015-8-5 14:51 编辑

北京行程之三——长城、卢沟桥、圆明园
图·文/花落

   先接着前两个帖子报个流水账。

   第三天的行程是长城、十三陵(主要参观定陵)和卢沟桥;第四天是颐和园、圆明园和鸟巢外景;第五天只有一个天坛公园,然后返回。

   这些景点中,于我而言,鸟巢宣传普天盖地,早已经没有了拍照的价值;而在定陵,我却是没有心情拍照。

   记得我们一下车,到达定陵的正门,迎面就见到正门两侧是用鲜花摆出的几个大字“协同创新,共创未来”。这口号很滑稽,在人家陵墓前面要创什么新,又和谁共创未来呢?

   定陵,是明朝万历皇帝的陵墓,是十三陵中唯一被考古挖掘过的陵墓。该陵墓在文革之前被考古挖掘,在文革中却遭到严重破坏,连万历皇帝和他皇后的尸骨都被示众批斗,然后烧毁。

   定陵在经历了那一场文化浩劫之后,现在又迎来了旅游高峰时期的大批游客,众多的游客在这里嬉闹喧哗,拍照留影。

   童年登基,在位48年却怠工30余年的万历皇帝,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他离开人世几百年之后,却再也找不到一块安静的地方可以栖身吧。

   虽然没有定陵的图片,但历史却在这里沉淀,给我们太多唏嘘感慨与深沉的思考。

   下面是几张长城、卢沟桥和圆明园的图片,于摄影我很外行,只记录我的视觉我的行程。


   图一、早上8点长城的阳光,长城的风好大,很冷。

   图二:长城,实在是一个感慨泛滥,以至于再也发不出感慨的地方。还是少说为佳。

   图三、我已经第四次来长城,前三次分别是春天,夏天和初秋。现在看来,深秋才是长城景色最美的时节,色彩绚烂。


   图四、乾隆皇帝御笔题写的“卢沟晓月”,在斜阳的照射下散发着一种温润的光泽。


   图五、卢沟桥的狮子,形态各异,生动逼真,它们曾见证了几百年风云变幻,时代变迁。我总是愿意相信万物皆有灵性,哪怕是这些石头的狮子。

   图六、深情回眸,卢沟桥的落日。


   图七、这个景点恐怕没有人不认识,“能烧的都烧了,只剩下这些大石头”,倒是难得北京这么晴朗湛蓝的天空。


   图八、比起有人主张的重修复原圆明园,我更喜欢在这些乱石中穿行,寻找历史的真正痕迹。


   图九、也许唯有这些东倒西歪残破的石头,才能向我们诉说着它们曾经经历过的那段真实历史。


(此文于2013年11月4日发表于散文随笔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5-8-5 14:5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缘来有你 于 2015-8-5 15:04 编辑

北京形成之三——颐和园、天坛
图·文/花落

   今天再把最后两个景点颐和园和天坛公园的图片发上来,因为家里电脑不能传图片,这帖子发的就有些拖沓了,难免虎头蛇尾。


   图一、颐和园的水色山光。

   我一直以为颐和园是北京最美的地方,山光水色,古色古香,历史与自然融为一体。北京的旅游景点,票价大多比其他城市的同类景点要便宜很多,偌大一个颐和园,门票只有30块钱。资源丰富了,就是显得慷慨大气些,在这一点,没有哪里能和北京抢风头。



   图二图三、大黄鸭的远景与近景。古色古香山光水色中出现一只色泽鲜艳的黄鸭,厚重中带了几分活泼,多了些时代元素。


   图四、贴上这张图片,是想问一下大家,你能猜得出这些推销者手中据说是正版黄鸭的塑料鸭子多少钱一只吗?

   当时我的猜测是撑死也不会超过20元,本来想买一只做个纪念,结果近前一问,落荒而逃,99元一只!这样一只毫无技术含量的塑料鸭子,价格高的实在离谱。

   商业因素让这只可爱的大黄鸭涂上了浓浓的铜臭气味,也许,这本来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气息。


   图五、颐和园与天坛公园这些拎着小水桶,拿着水笔写字的老人是公园一道亮丽的风景。

   这位老先生,刚刚写下“静听天籁,宁静致远”几个大字。很惭愧的是,他刚刚写出繁体的“听”字的时候,我竟然读作“隐”字,老先生微笑着纠正我。

   这些年,看厌倦了商业造势的景观,更喜欢自然景观与历史古迹,此外,也喜欢欣赏一些民间自发形成的文化现象。



   图六、老先生正在写行书字体的《沁园春。长沙》


   图七、这位老人正在给面前的年轻人边写边讲“鱼”字写法的演变。

   在这样一个全民疯狂学外语的年代,年轻人随口就是一串英语单词,却没有几个人能背出几句古诗,中国的语言文字都面临前所未有的荒芜。

   这传播民族文化的重任竟然就落在了这样的一群老人身上,可敬可叹!

   以上图片拍自颐和园。


   图八、这是天坛公园拿着水笔专心练字的老人。

   (顺便说一句,那天在房间玩笑,静湖要求我上网到90岁,这任务好艰巨哦,鸭梨山大。不过,看到这些图片我忽然改主意了,退休之后也买个水笔写字去,不上网了,嘻嘻。)


   图九:发这张图片,是因为我路过时正听到这几位在很投入的聊天,其中这位全身红色的女士说的是:“您哪怕就来上那么一炷香呢!”不知道他们在指责哪个,绝对的京片子。那语气,那味道,比普通话更生动,更富有表现力,更富有生活趣味。我到现在都记着她说话时的语调。


   图十:两位老人坐在天坛祈年殿红墙的外面拉呱晒太阳。令我想起了当年祖母和一群老人冬天在墙根下晒太阳的情景,好亲切。


   图十一、天坛公园成了健身场所,是最富有生活气息的,这是红墙下早练情景之——优美的交谊舞。


   图十二:看完了这位装着黑色中式服装的男士的打完一套太极拳,我才知道,真正的太极在优雅舒展的动作中蕴藏着无穷的力量。他神情温和,举止斯文;动作也如行云流水,舒展自然;但每每一收势,一跺脚,却能让人感受到一种令人惊叹的力度。细细的品味“柔中有刚,以柔克刚”几个字,如禅悟一般;于武术,于修身,于政治,于文化都值得去参悟其中玄妙之处。

   西方文化更类似拳击,直来直去,目的性很强;东方文化更像太极,委婉含蓄中透出一种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魅力。

   北京行程图片全部发完,伴随我点点滴滴思维的碎片,难免琐碎无序,感谢朋友们的欣赏和鼓励。


(此文于2013年11月5日发表于散文随笔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心灵家园 ( 粤ICP备2022134291号-1 )

GMT+8, 2024-11-29 07:46 , Processed in 0.063132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