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东西-

[散文随感] 诗经,就是这么好玩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0-18 18: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介入 发表于 2022-10-17 07:50
每一段的前两句是来交代婚礼上必备项目和婚礼进行的时间:把薪,刍,楚捆绑成束。通过参星的位置,在天,在 ...

嗯,这样就算把握这篇诗的脉络和架构了。架秧子这词儿用得很好。我咋就没想起来呢
 楼主| 发表于 2022-10-18 18: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梅朵 发表于 2022-10-18 15:53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多么美丽的爱情誓言!

可惜,原诗《击鼓》却有这样一个残 ...

嗯,说的很是。诗经质朴无华,但篇篇都足够打动人心。读了诗经,再回头重读唐诗宋词,就觉得它们都有些过于华丽了。
 楼主| 发表于 2022-10-18 18: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梅朵 发表于 2022-10-18 16:23
《绸缪》这一首读着真是满屏的欢乐喜庆
这些熟悉的词语:今夕何夕,邂逅,三星在天,见此良人

是啊,随着后面接触的诗经里的诗越多,就会发现,自己熟悉的词句越来越多。读诗经,不得不感叹中国文化就像一条奔涌不息的长河,也因此更感受到孔老夫子对中国文明的发展与传承居功甚伟。别的暂且不说,如果不是他当初亲手编选了诗经三百首,我们现在使用的词句就不知道会少了多少。
 楼主| 发表于 2022-10-18 18: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六、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日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日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无衣》是一首气势豪迈,激情澎湃的战歌。有人评论说,该诗有“气吞六国”之势。仅从气势这一点儿而论,该诗的确远胜大唐时期的那些边塞诗。反复细品这首诗,感觉它就像是一篇预言书,宣告了秦人扫六国、平四海,一统天下的未来。何以见得?因为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当时秦国上下,团结友爱、万众一心、同仇敌忾、视敌国于无物的精气神儿。这是古往今来所有战争中战无不胜、克敌制胜的唯一法宝。

《无衣》是诗经里流传度很高的少数几篇作品之一。大家对它也都比较熟悉,本来不想赘述。但看到网上流行的各种版本的译文,甚至出版社正规出版物里所附的译文,都存在令人喷饭的搞笑地方,因此,在这里简单地说一下我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起头的这个反问句,就充满了难以形容的热情与慷慨。要理解这两句诗,我们必须首先了解当时的背景。古代是没有专职军人的。都是平时在家务农,该干啥干啥。等到有了战事儿,再临时召集起来出征。而且,上战场的时候,不仅仅是出人当兵这么简单。军装、战马、武器,也一概都得各家各户自己置办。一直到南北朝时期,花木兰替父从军出征的时候,仍然还是沿袭着这样的做法:“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正因为啥都需要自己置办,所以,有些条件比较拮据的家庭,从军的时候,就会有点犯难。因为这需要一笔不小的资金。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袍,是当时战士在战场上穿的战袍,类似于后来一度流行的斗篷。白天当战袍穿,晚上脱下来就可以当被子盖。诗里说的只是衣服的事儿,有些人置办不起战袍啥的。但实际上,像战马和兵器这样的大件儿,对有些家庭来说,才是真正让他们感到头疼的。但这里为何不提战马和兵器的事儿?就因为衣服是贴身之物,所以,“同袍”更能够体现出他们之间的那种亲密无间的感觉。与子同袍,很多人在翻译的时候,理解成跟对方穿同一件战袍。这就是对“同”字的理解不够到位。“同”这个字,不仅有“同一”的意思,它也有“共同”的意思。那么,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这句诗的意思到底是啥?按我的理解,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伙计!你怎么能说去打仗没有衣服穿呢?根本用不着为这点儿小事犯愁!我帮你置办一身穿着去就是,啥你的我的,我的就是你的!”瞧瞧这劲头儿,瞧瞧这热情。“同袍”的意思是不是就表达出来了?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于,是动词的词头,表示下面连接的是动词。兴师,就是兴兵打仗。修我戈矛,戈矛都是古代兵器。因为平时务农根本用不着,便长期闲置。如今要自带兵器打仗,所以,就需要修理。如果家里没有的,则需要临时置办。所以,修我戈矛,就是说,别为衣服的事儿犯愁了,还是抓紧把那戈啊矛啊啥的,该修理的修理一下,该置办的都置办齐,准备上阵去吧。同仇,就是说,现如今,王上要出兵打仗了。王上的敌人,就是咱们共同的敌人。跟共同的敌人打仗,哪儿还分啥你我?

下面两章的意思跟这大致相同,仅把个别的字词解释一下。,是指贴身穿的内衣。由此,更加觉得通行的解释版本的好笑。如果说,战袍,晚上当被盖的时候,还可以钻一个被窝“同袍”,哪,贴身内衣如何共穿一件?谁有哪个本事,把贴身内衣俩人共穿一件?那么翻译的人,咋就不自己亲自试一下呢?,也为古代兵器。,是行动起来的意思。与子偕作,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赶快准备抄起家伙,咱们一起干就是了!

结尾一章里的(念chang)字,前面提到过,古代上衣为衣,下衣为裳。,普通是指裙子。在这里,自然就是士兵们下身穿的战裙了。试问:战裙这玩意儿,俩人共穿一件,且不说如何打仗了,即使可以共穿,又该如何走路?甲兵,甲指盔甲。兵,指兵器。,前进之意。修我盔甲,与子偕行,这里意思就是,抓紧把盔甲兵器啥的都收拾整理好,咱们一起动身,作伴上阵杀敌去吧!





发表于 2022-10-19 12:3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袍、同泽、同裳  
戈矛、矛戟、甲兵
同仇、偕作、偕行
明白了这几组词的意思,这首诗差不多就读懂了。

王要率兵打仗,大家纷纷表决心,要准备好行头,修整好兵器,齐心协力,随王一起对抗我们共同的敌人!众志成城并气势如虹!读起来有点像战前总动员~

老师对同袍、同泽、同裳的解读很有意思。通过《木兰诗》里边的一段内容,带领大家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才明白当时作战时所需用衣服、兵器、战马都需要自己配置。读书时学《木兰诗》课文时,不记得老师对这一点有特别讲解,为什么这些东西还要自己去买,现在明白了。
 楼主| 发表于 2022-10-20 11:55:36 | 显示全部楼层
介入 发表于 2022-10-19 12:33
同袍、同泽、同裳  
戈矛、矛戟、甲兵
同仇、偕作、偕行

恭喜!看来是真的学明白了
学这首诗,懂词句不难,关键是要理解里面透露出来的气势。一般来说,遇到国家要开战,要上战场出征,大家的情绪大多会感到恐慌、害怕、不安。可你看当年的秦人,哪儿有一点害怕的意思?反而是摩拳擦掌的,情绪很兴奋、斗志昂扬。把去出征作战,说的就跟去地里干活一样。不仅如此,还主动帮助家庭困难的置办这置办那的,活脱脱的一个战斗民族形象。这样的国家,这样的人民,谁对付得了?因此,六国当年被一个个灭掉,也就非常正常了。
 楼主| 发表于 2022-10-20 12:5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东西- 于 2022-10-20 12:58 编辑

                   七、卷耳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我姑酌彼金,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矣,我马矣,我仆矣,云何吁矣。

《卷耳》这首诗,曾难倒过很多学界大儒。左丘明在其《左传》里,将此诗解读为“周文王求贤官人,以其道远未至,闵其在途劳苦而作。”后世很多人都同意这个说法。但是,大清名儒姚际恒,却怀疑执筐“终近女人事”,不像是周文王之所为。大宋时期,学界权威朱熹,认为此诗是周文王后妃“以君子不在而思念之”而作。诗里“托言登山,以望其所怀之人”。这个说法就成为当时以及后来很长一个时期的标准答案。但大清时期的名儒方玉润提出质疑:“妇人思夫,而陟冈饮酒,携仆徂望,虽曰言之,亦伤大义。”但又有人反驳,“虽曰饮酒非妇人事,然非杜康,无以解忧,不必以辞害意也”。总之,都被搞了个稀里糊涂。

这首诗之所以把这么多的学界大儒整懵,其关键原因,还是跟对那首《绸缪》的理解一样,只是一味地单纯将其当成诗作来研究,而没有从诗经的演唱歌词儿特点去把握。因而,对于诗里所说的人物,究竟是男是女,始终没法定论:说是女的吧,可看后面部分又像是男的。说是男的吧,可开头部分的表现又分明像是个女子。如果能把该诗理解为一首男女声对唱的歌词儿,那么,对这首诗的理解,就可以一下子豁然开朗。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采采,就是采了又采,一直在不停地采。卷耳,一种植物,大多数人认为,就是如今常见的苍耳。初期的时候,叶嫩可食用。,满的意思。倾筐,一种簸箕形的小筐子。这里特意点出倾筐,是因为这种筐子很浅,装不了多少就满了。但是,采了半天也还是没能把这么浅的小筐子装满。很显然,这是心不在焉,心思没放在干活上。

嗟我怀人,彼周行。嗟,叹息的意思。怀人,心里所怀想、思念的那个人,大致相当于如今所说的心上人。,念zhi,通置。放置起来的意思。,代词,这里指倾筐。周行,是指大道。这句是说,因为心里一直在为自己的心上人叹息,活儿实在干不下去了。于是,干脆就把小筐子放在大道上,不干了。

以上四句为该诗的第一章。很显然,这是女声独唱。在讲述自己是如何苦苦地思念离家在外的丈夫。

陟彼崔嵬,我马虺陟,念zhi,登高,攀登的意思。崔嵬,有石头的土山。虺,读音hui tui,建议念成“毁腿”:-),因为这词儿是指马因为高度疲累而四腿发软无法登高的意思。这样是不是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两句是说,本想登上那座小土山,登高远眺自己家所在的方向,借此聊慰相思之苦。然而,由于自己的马长时间奔波,已经累得腿儿发软,无法登高,自然也就眺不成了。这里虽然没提自己情况如何,但马都累成这样了,人的劳累自然不必再说。累成这样,尚且惦记着家里的老婆,哪,平时不那么累的时候,肯定就想的更厉害了吧。

我姑酌彼金,维以不永怀。姑,姑且。(念lei),古时候用的一种青铜制作的酒杯,上面刻有云雷的图案,外用黄金装饰。但我觉得,金一词儿,这里大概是泛指所有的比较精美的酒杯,未必一定是用黄金装饰的金酒杯。这点儿就像那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一样,杜康在这里就是个酒的代名词儿,喝杜康能醉,喝二锅头也成。维,这个词儿有很多种用法。放在句首还是句子中间,意思是不一样的。这里在句首,是做语气助词使用,没有实际意义。不永怀,就是不长久地怀想、思念。上面说了,本来打算登高远眺,来聊解相思之苦的。但却因马儿累病,无法实现。没办法,只好暂且以酒浇愁,以此来让自己不那么总是饱受相思之苦。

以上为第二章。从语气来看,这应该是男声独唱。也就是说,就在妻子因为思念干不下活去的同时,奔波在外的丈夫也正在苦苦地思念着她。

如果不是按照歌词儿的结构来理解,那么,这两章之间的联系是很难理解的。因为中间的跳跃实在太大。刚刚说着拿着倾筐采卷耳的事儿,怎么突然就跳转到骑马登山上去了?为了理解这中间的跳跃,有人就不得不强加解释。比如,大清名儒方玉润,就对“我马”俩字专门加了这样的注解:此处的我马为夫马。称其为我马,这样显得更加亲切。然而,明明在家中大道边采卷耳的妻子,又是如何知道丈夫此时正在骑着病马登山的?显然无法自圆其说。但是,这里如果将其理解为男女对唱的歌词儿,那么,一切难题就会迎刃而解。使用这种男女对唱的歌词结构,不仅转换快捷,而且可以让我们更加直观地体会到了夫妻俩人的感情是如何的深厚。读后不仅让人感叹:那个古老年代的人,感情咋就那么痴情、笃定、专一呢。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第三章同样是男声的独唱,讲述自己在外的相思之苦。因为跟上面的意思差不多。这里只解释一下个别的字词。高冈,是山脊。玄黄,是说本来黑色的马,因为过于疲劳导致生病,身上出现了黄斑。兕觥,念si gong,是用野牛角制作的酒杯。也有人认为是青铜制作的酒杯,上面有野牛角的图案。跟上面的金一样,不必过于较真儿,因为可能也是泛指酒杯而已。用的酒杯不一样,是为了表明这种痛苦的相思经历是经常发生的,并非一次两次。不永伤,就是不致于长久地因为思念而忧伤。

陟彼矣,我马矣,我仆矣,云何吁矣。念ju,指有土的石头山。跟前面崔嵬的区别在于,一个是以土为主,上面有石头。一个是以石头为主,上面有土。在这里稍微做些区别,跟上面所用酒杯的变化,其作用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强调丈夫随时随地都在思念。念tu,意为马病得已无法前行。,念pu,意为病得都走不动路了。云,语气助词。吁,叹息之意。这一章是说,想登上那座石山远眺,但马已经累病,再也无法前行。赶车的仆人,也累倒了,实在走不动路了。无法见到自己的心上人,甚至都没法远眺一下远方,一腔相思无法排解,真是让人不胜感伤啊。

这一章,是丈夫的语气。但跟上面两章在句子的结构上又稍有不同。所以,可以理解成是男声独唱,也可以理解为是男声的小合唱,是对以上情绪进一步的强化和渲染。



发表于 2022-10-20 19:27: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东西- 发表于 2022-10-18 18:15
六、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日无衣?与 ...

袍泽之谊,同仇敌忾,上下齐心,威力无穷!

同袍,同泽,同裳,其实就是不分彼此,同心与共
发表于 2022-10-21 08: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介入 于 2022-10-21 08:34 编辑
东西- 发表于 2022-10-20 12:56
七、卷耳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 ...

关健词字:

崔嵬  高冈  砠
虺隤  玄黄
金罍 兕觥
瘏 痡

诗取名《卷耳》,但“卷耳”只在第一段里出现过,假如接下来三段跟“卷耳”都没关系的话,为什么要取名卷耳。

采“卷耳”,采了半天,都没把很浅的筐装满,因为心中有思念,便没有心情干活,于是便把筐放在路边。放路边之后,接下来干嘛了,登高望远,思念家乡和亲人,我觉得这样上下意思更连贯些。

“虺隤 玄黄”,马都这样了,肯定是旅途疲劳困顿,十分艰苦,所以沿途采点野菜充饥也不是不可以~。“马瘏矣,我仆痡矣”,这也一定是经过了长途跋涉,舟车劳顿,并且还带有仆人,这足以因此说明登高的一定是男人而不是女人。

如果按老师的理解,把第一段当时引子,妻子采卷耳思夫,引来丈夫接下来的三段对应:登高望远,借酒浇愁,无限的感怀伤感,表明相思的苦和无奈。。这样的解读让人耳目一新。

死无对证,当时到底是一种什么境况不得而知,但不管怎样,学习是快乐的,听老师的,跟老师走~
 楼主| 发表于 2022-10-21 11:45:45 | 显示全部楼层
梅朵 发表于 2022-10-20 19:27
袍泽之谊,同仇敌忾,上下齐心,威力无穷!

同袍,同泽,同裳,其实就是不分彼此,同心与共

这个概括非常到位。无衣这首诗,反应的就是这样一种不分彼此,同心与共的精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心灵家园 ( 粤ICP备2022134291号-1 )

GMT+8, 2024-11-29 06:02 , Processed in 0.054416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