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缘来有你

[散文随感] 【回眸】—花落/青衣水袖散文选(谢绝回帖、可点评)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8-4 17: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心中,那一幅最美的图画
文/花落
     
   最近看到各论坛都有关于母亲的帖子,才想起五月份的第二个周末是母亲节了。也许我从来都不是一个喜欢抒情的人,文字也很少写及自己的家人,但最近五一之后,父母来我家住了一周,昨天早上刚刚把他们送走。所以,也想写一点与母亲有关的文字,以感恩母亲,祝贺即将到来的母亲节。

   父母住在我家的这一周,恰好有三天“五一”假期,一个周末,中间只有两天上班。所以,我有很充裕的时间陪同父母做饭吃饭,喝茶聊天,或陪他们到景点游玩。

   父母心态良好,知足而常乐,达观又坦然,所以,陪父母游玩聊天于我而言,是一件愉悦而充实的事情。同父母聊天,总是把我从一个感觉人人各自为战互不相扰的状态中,找到另一种存在感。父母说到村里的事情,小村中,那人,那景,那些事,便浮现在我的眼前;说到亲戚,表哥表姐,堂弟堂妹们便织成一个亲情的网。原来我在这世上,从来都不曾孤单。

   也不知哪句话让母亲想起了我们姐弟小时候的事情,母亲说的一件事给我很深刻的印象。一直不明白这件事情,为什么在母亲心中印象如此深刻,以至于这么多年过去,母亲还记忆犹新。但母亲没有多少渲染的话语,她用她自己惯有的很简略的语言,说着这件事,如叙述旁人的事情,不尤不怨,神情轻松淡然。

   让我试着用我笨拙的文字,将母亲说的令我深刻印象的那个情景还原一下,在我心中,那是一幅世上难得的美丽图画:

   我们家乡农村的风俗,每年过了麦收季节之后,是出嫁女儿回娘家的日子,给娘家父母送馒头以示孝敬,也表示自家收成好,让父母对女儿家的日子放心。

   那年麦收之后,我刚刚半岁,姐姐五岁,父亲因外面教学,周末才能回家,母亲只好独自带着两个女儿回娘家。尽管当时我的外祖父母都已经去世,但有我刚刚成家的舅舅,母亲还有娘家。

   家里唯一的自行车被父亲骑去学校,况且母亲也没学会骑车。没有什么交通工具,母亲带着两个幼小的女儿,需要步行五六里地,走过村与村之间的两条大路,穿过田野间的几条羊肠小路。田地里是母亲熟悉的气息,小麦刚刚收过,玉米已经开始长出半尺高的绿苗儿。路边长满了各种野草野菜,盛开着母亲很熟悉却大多叫不上名字的各色野花。

   在我的想象中,当时已过三十岁的母亲依然面目清秀,皮肤比一般农家女要白皙许多,属于很难晒黑的皮肤;身材有些娇小甚至略有点柔弱,并不是一个很健壮很能干的农家女子。母亲应该是一手臂弯里挎着包袱篮子之类的,一手抱着尚在婴儿中的我,刚刚五岁的姐姐或许已经扎着朝天的羊角辫了吧,只能跟在母亲身后,自己走。

   没有很早的照片留下来,我无法想象我当时是什么样子,想来也不过是一个除了会哭,也刚刚会笑的小玩偶罢了。姐姐的样子,则在我心中生动形象得多。跟着母亲去舅舅家,姐姐一定是满脸的兴奋;但母亲只能抱着妹妹,连领她都空不出手,幼小的姐姐或许还有几分委屈;一边走,一边喊妈妈,来拉着母亲的衣襟。

   走着走着,姐姐就忘记了一切,因为她被路边各色的野花吸引了,不自觉的放开了母亲的衣襟,蹲在路边摘起花来,一边摘还一边喊:看啊,一朵红花!看啊,又一朵黄花!

   母亲抱着我走着走着,忽然发觉姐姐的声音已经落远,回头看看,原来姐姐光顾着摘花,忘了走路,也忘了妈妈。母亲忙呼唤姐姐,姐姐急乎乎的跑过来,红扑扑的小脸,也像一朵稚嫩的小花,手里正拿着几朵野花,向母亲炫耀。

   母亲心中,又怜惜姐姐,又有些焦急,大热天的,照这样走路,多久才能到家呢?

   也许正是这样的一种艰难,让母亲对这一情景记忆如此深刻吧。

   很遗憾我不是丹青妙手,不能用色彩描绘出那个美好的画面,但这幅无形的图画,将永存我心中,成为心中最美的图画。也希望,对于世上的每个人而言,母爱,都永远是心中最美的那道风景。


(此文于2013年5月7日发表于散文随笔版)

 楼主| 发表于 2015-8-4 17:2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缘来有你 于 2015-8-4 17:35 编辑

侠客比武与网络辩论
文/花落

   高中和大学的时候,我很喜欢读武侠小说,当然金庸的作品居多,其他的梁羽生、古龙的也读过几部。可能是一种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情结作怪吧,很崇拜其中那些的武林高手的奇遇和武功境界,能满足自己年少时的一种心驰神往和沉迷陶醉。

   和幼年读格林童话一样,青年时期读武侠,原以为随着年龄增大,会嘲笑自己当年无知,竟然会醉心于那样的作品,但是,年长以后才明白,幼年的童话和青年的武侠,早已深深印在脑海之中,其中那些鲜活生动的人物,似乎早已成了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原以为那些人物肤浅幼稚,早已经被自己落在后面,没想到,那些人物也会随着自己的成长而日渐成熟。每每回想金庸小说的那些人物,那些场景,总能在现实社会和自己生活工作中找到相同之处,于是,每个人在每个年龄阶段,对武侠的作品中的人物也会有不同的理解。这可能就是武侠小说的魅力所在了。

   最近参与网络辩论,时常会让我想到武侠小说中的比武。

   不顾朋友不要在网上争吵的忠告,我最近又陷入网络争论了,好像并不是我性格中有好斗的成分,而是喜欢对抗和挑战,对抗别人,其实也是挑战自己。

   从心而论,参与网络争论的,尽管年龄职业和性格各有差别,相同的一点是,内心都保留着几分孩子般的天真和热情。我不太主张什么“清者自清”回避矛盾的观点,那些自命清高,对谁都不屑于理论的人总给我一种暮气沉沉的感觉。


   网络争论不在于谁输谁赢,而在于亮出自己的思想,表明自己的观点。辩论有辩论的规则,各方都坚持自己的观点,并据理力争,才称其为辩论,如果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改造和灌输,只能算征服,不是辩论。

   网络辩论有点像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侠客比武。低档次的比武往往过分看重输赢,招数看似出手凌厉,招招致命,实则内力不足,破绽百出。而高手过招往往不在于招数之间的比斗凶狠,而在于内力悟性的博弈,更是心理素质和个人修养展示。低手过招常常打得热闹,打得混乱,打得两败俱伤,打得势不两立;而高手过招往往打出风度,打出章法,打得心生敬意,打的各有收益。

   武侠小说中的顶尖高手往往处于一种高处不胜寒的寂寞之中,他的寂寞并非缺乏来自粉丝的崇拜,而是缺乏来自对手的挑战。所以,武侠小说往往是写主人公武功从低到高的成长过程,一旦主人公成为了武林领袖和顶尖高手,小说也就该结束了。

   所以,武侠比武也好,网络辩论也罢,拥有一个好对手其实比拥有很多崇拜者更值得珍惜。

   武林大侠成长的过程往往是在不同阶段能遇到势均力敌的对手,并能得到高人的指点,才会逐渐提高武功,而主人公武功提高的过程,才真正是小说的精彩看点所在。

   而网络辩论,也需要观念的碰撞和引导。网络辩论,对于旁观者而言最精彩的看点在于你来我往的唇枪舌战,但对于辩手而言则享受论辩过程中激情和活力的迸发,以及辩论之后思想和观念的提升。双方一旦处于辩论局势,往往都是针锋相对各不相让,回避自身的不足,极力夸大对方的缺陷。只有静下来之后,才会深深的思考,思考自己的优势,也思考自己的不足。

   就如同武侠对手之间相互敬佩一样,网络辩论能称得上对手的,彼此也应该是相互欣赏的;即便不完全欣赏,对方也应该有值得你交流的长处。比如思想,比如才气,比如机敏,比如幽默……倘若没有欣赏,而争论不休的,往往不能成为对手,而只是吵架宣泄的对象而已;而缺乏欣赏的两个人一旦争论起来,最终的结果必然走向相互谩骂和无谓的人身攻击。

   所以,真正能成为好对手的人是不愿意贬低对方的来抬高自己的,因为贬低对方的同时,你的起点可能已经比对方更低了。如果你骂对方是蠢猪,就等于你自己选择了和一个蠢猪辩论,那你又能算什么呢?

   好的网络辩论,是思想的交流,观点的碰撞;也是才华的比拼,智慧的博弈;更重要的,网络辩论还是展示着辩论者的修养,体现着每个人的风度。因为没有裁判,网络辩论也就无所谓真正意义的胜败,但如果风度输了,辩论还能剩下什么呢?

   我以为,与武侠比武希望遇到值得敬重对手一样,网络辩论也需要欣赏对手,而不是制造敌人。

(此文于2013年5月16日发表于散文随笔版)
 楼主| 发表于 2015-8-4 18:4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缘来有你 于 2015-8-4 18:51 编辑

男人,你的名字叫虚荣
文/花落

   前言:最近有方丈名曰临轩听松涛者撰文《女人为美丽而笨》,写及女人保持容颜姣好而不惜代价不择方式之趣事,读来令人捧腹,且有所思考。

   原本这世上,男人和女人组成一个世界,各有特色,各有所长,本当各尽其职,各安其分,无需相互攻击和指责的。但老和尚却指名要求花落回应,花落乃知礼重友之人,岂有不应战之理?

   以下思考,写成《男人,你的名字叫虚荣》一文,希望支持者不吝献花掌声,反对者尽可扔砖供俺家盖楼。

   方丈一文中提到,女人为了保持容貌而种种笨招,有趣很好笑,究其根源或许是女人小小的虚荣心在作怪,但你如果因此认为虚荣是女人的专利,那就大错特错了,其实男人爱慕虚荣更比女人强烈的多。

   女人的虚荣往往是小虚荣小手段,就如一个孩子用大人一眼就看穿的手段糊弄家长一样,虽然看似有几分可笑,但更多的是天真可爱。一串项链就可以让女人感到幸福,一瓶化妆品就可以让女人对自己的容貌产生自信,甚至几片黄瓜莴苣也能让女人玩出这诸多乐趣和花样。

   而男人呢,他们可能在嘲笑女人因为一件衣服一条项链而沾沾自喜的时候,自己却可能正因为上级一句酒桌上的夸奖而喜不自胜,因为领导暗示的将来提拔之语而欣喜若狂。男人,也可能不会恼恨别人的衣服与他的一样,也可能不会在意自己的发型是否足够时髦,但男人更在意自己在领导眼中的地位,甚至几个相同的职位也要分出个一二三四,三六九等,排名前后是他们必须斤斤计较的,酒桌坐个座位也要分出地位的高低上下,如果有谁弄错了,将可能是男人一辈子的仇人。

   男人的虚荣,不在于计较容貌是否悦目,更在于看重他的职位职称和虚名, 并时刻准备着跨上更高的台阶, 把别人位子抢过来。 当然,男人或许并不认为这是虚荣,而冠之以奋斗成功等美好字眼。

   另外,所谓的野心和雄心,也都是男人为美化自己的虚荣心而创造的词语罢了。
  
  《红与黑》中的那个于连,就是一个虚荣男人的写照,他的奋斗史在一代一代的男人中演绎着不同的版本。
  
   汉高祖刘邦就是一个虚荣心极度膨胀的男人,他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回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最能充分说明他富贵还乡时那付小人得志洋洋自得的嘴脸。而且,刘邦登基后,在一次酒宴上,刘邦当着众大臣的面对父亲说:“当初父亲老骂我是无赖,不如刘仲懂得持家治产业,现在我的产业和刘仲相比,谁多?”噎得老父难堪窘迫至无言以对。

   男人的虚荣还在于身边的女人。梁实秋说过"男人的谈话,最后不谈到女人身上便不会散场"。谈女人必然谈到老婆,谈老婆必然心里会问一句:我老婆漂不漂亮?

   漂亮是女人的通行证,虽然是一句老话,但也算颠扑不破的真理。明明是糖衣炮弹,最后也不见得赢得美人归,但男人就是死心塌地讨好她。而那些缺乏视觉效果的女子尽管有的明明是良药,因为苦口,男人常常下不了决心娶她。


   不管我们说多少外在美是暂时的,内在美是永久的,但男人还是希望身边的女人是倾国倾城的美女。有一个美女在身边,男人身价似乎也增加了不少。其实很多时候,男人就需要靠这所谓的面子也就是虚荣心来维持自己的尊严。

   也就是说,女人的虚荣是追求服装的时尚,拿钱或拿功夫费心机的竭力包装自己的门面;而男人的虚荣则可能是频繁地换房子、换车、换女人。最近爆出的张大导演几房妻子,光孩子就生了7个。真的是该男人多招女人喜欢?还是该导演情感泛滥无边?其实,说到底也不过是张导利用女人的小虚荣来换的自己的大虚荣而已。

   如果说女人为美丽而笨,那男人就是为功名而笨,为财色而笨,而这一切笨的根源都是各自的虚荣心。

   其实,从男女的心理机制差异而言,男人的内心更缺乏安全感,男人的虚荣心也就是所谓的面子几乎是男人立世之根本。

   所以,可以这样说,女人的虚荣是表面的,而男人的虚荣却是骨子里的;女人的虚荣心容易满足,而男人的虚荣心却可能是欲壑难填;女人的虚荣心可能会让家庭不太安宁,而男人的虚荣心却可能让世界难以和平。

   最后,总结感叹一句:男人,你的名字叫欲望;男人,你的名字叫野心;男人啊,你的名字就叫虚荣……


(此文于2013年5月16日发表于散文随笔版)
 楼主| 发表于 2015-8-4 18:54:09 | 显示全部楼层
家庭如同影印机
文/花落
   
    最近看到一段文字,寂静法师现场答疑,关于孩子如何教育。
      
    听众:请问法师,我的孩子不听话,不爱学习怎么办?
    法师:您影印过文件吗?
    听众:影印过。
    法师:如果影印件上面有错字,你是改影印件还是改原稿?(现场立刻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后有人答道:改原稿。)
    法师:应该原稿和影印件同时改,才是最好。

    我对寂静法师实在不熟悉,但对他关于教育的这段文字却很赞同。父母是原稿,家庭是影印机,而孩子只是在家长原型基础上,通过家庭这个影印机的影印而成的影印件。

    前几天,我请教某幼儿园园长小魏老师一个幼儿心理的问题,小魏老师回复其中有一句“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镜子”,表达的也是类似的意思。所以,当孩子出现问题,家长别抱怨孩子,而应该从自身找原因。只有家长多一些自我反思,多一些对孩子的理解,才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孩子从家长那里影印而来的有先天的因素,外形长相、智商情商、性格倾向、兴趣爱好、体质健康等等,有基因遗传的因素,有胎儿发育中的营养因素,这一切因素都不是孩子自身能够控制的,所以,如果家长对孩子的以上因素有所不满,其实是把对自身状况的不满迁怒于孩子,孩子绝对只是个替代者。

    孩子的品质和做事方式,属于后天培养的成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一切习惯,品质和做事方式都是耳濡目染从父母那里直接学习而来。比如,如果孩子有个性格极端挑剔的母亲,这孩子也会用极端挑剔的方式对待伙伴和同学,还可能把这种挑剔风格,再带入自己的婚姻并传染给子女。

    家庭的作用如同复印机,良好的家庭氛围会突出父母的优点,尽力修复缺点之后再传给孩子;而坏的家庭氛围恰恰相反,优点得不到突出,缺点却极端放大了。

    明天是六一儿童节了,拿出此贴灌个水,愿天下的孩子们都能快乐成长!孩子们承载着社会的未来,倘若孩子们能快乐成长,社会的未来也必然是充满阳光温暖的。


(此文于2013年5月31日发表于散文随笔版)
 楼主| 发表于 2015-8-4 18:5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学,青春与爱情(上)
                        ——《致青春》观后
文/花落

    影片《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简称《致青春》)炒作好久了,网上有不少朋友在评论,学生也经常提起并给我推荐这个片子。

    前几天就有个女生来我办公室和我说:“老师,我现在很迷茫,怎么办呢?”问她从什么时候开始迷茫的,为什么迷茫,她说:“早就有些迷茫了,感觉不自信,还因为感情问题;最近却因为和同学一起去看了电影《致青春》,更迷茫了。”

    这让我对这部片子有几分好奇了,我一直对赵薇的演技并不看好,所以对她当导演也没有多高的期望值,这部片子能在大学生中有这样强烈的反响,也算出乎意料了。

    那晚十点之后忽然想起这影片,立刻搜索网上在线,果然就被情节吸引了,看完已经是夜里零点之后。

    总体评价,这部片子从艺术和文化思想方面看不出有多高的价值,但对于上过大学的人而言,情节足以能够吸引人看下去,原因是能引发太多大学与青春的回忆。正如有网友评价的,这部片子打的就是全民回忆牌,60后,70后,80后,90后,凡是上过大学的人都能在这部片子中找到自己青春的影子。

    影片的前半部分,那些人物似曾相识,简直就是自己或自己的同学;那些话,仿佛自己昨天刚刚说过或听同学说过;那些事,就那么清晰的发生在自己身上和自己身边。而影片的后半部分,情节发展的种种无奈、种种反思,又让那些在社会中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着生活工作的诸多坎坷磨难的人们产生共鸣,引发大家对价值观定位和人性弱点的重新思考。

    影片开头那个新生入学的场景,人来人往,杂乱的场面中,还传来广播里的声音:“在这阳光明媚,秋高气爽的时节,我们迎来了……”这俗滥的词语,听着虽有些滑稽,却让人竟然感觉那么亲切。仿佛回到了自己刚刚步入大学报到的第一天,也好像看到了我们学校每年新生入学时的情景。

    新生是期待的,欣喜的,迷茫的,混乱的……高年级的老生们也充满期望,在女生稀缺的学校,男生早早就盯着新生中仅有的那几个女生的名字,希望能从中发现漂亮的师妹,可以攀上老乡或同学,为今后搭讪做好充分的铺垫。漂亮的女生,像郑微、阮莞那样的,必然成为男生公开爱慕并在宿舍谈论的对象。

    破旧的宿舍楼,狭窄的过道,上下铺的架子床,女生宿舍的床帘,都让我如同回到了自己当年的大学宿舍。

   
朱小北那个假小子,则令我想起了我们学校同级政治系的一个女生。那女生身高有172,在当时的女生中是鹤立鸡群一般了,又留着中短的蘑菇头;夏天,女生大都穿各色漂亮的裙子了,她又偏偏喜欢穿牛仔裤,把格子衬衣扎进腰带里面;从后面看去,怎么看都像个身材细瘦的男生。

    我们学校的规定,男生进女生宿舍楼要登记的。有一次,她进楼之后,径直就朝楼梯方向走去,楼管会的老大爷,忽然看到一个男生不登记就上了楼梯,就开始在后面喊:那个男生,过来登记!那个男生——嗨,那个男生,叫你呢……

    她不知道后面老大爷的呼喊与她有关,就继续往自己住的四楼径直上去。老大爷一看,这男生,怎么不听招呼?气呼呼的就赶上来,一边爬楼梯一边喊:那个男生,你站住,你给我站住!

    当那女生到了四楼,快到自己宿舍门口的时候,忽然发现自己前后都没有别人了:难道老大爷是在喊我?回头对老大爷说:您是在喊我吗?

    老大爷一看,傻了。虽然气呼呼,又气喘吁吁,也只好自认眼拙了。

    朱小北是其中很令人惋惜的一个角色,因为年轻的自尊和冲动被勒令退学或开除,失去了完成学业的机会,青春的遗憾再也无法补偿。

   记得我上刚大三那年,听说大一新生军训中,竟然丢了一支枪,报警之后,查到是体育系一个男生偷藏起来;结果,那男生被开除,并追究刑事责任了。想不出那个男生,到底是出于怎样的心理竟然偷藏枪支。是新鲜?好奇?还是有什么其他动机?可怜他刚刚入学只开始参加军训呢,连大学的真正滋味还没尝到,就亲手把这一切毁掉了。

    还有一对大四的情侣,在校外旅馆开房被查证件,他们拿出了学生证,结果被告到学校,学校的处分是严厉的,双双勒令退学。不知道那对情侣退学后结婚了没有,他们是否后悔当年爱情的冲动毁掉了自己完成学业的机会,甚至毁掉了自己的前途。我想,他们最遗憾的也许是生不逢时吧,倘若再晚几年,大学生情侣都同居成风,学校再也没有精力管那样的小事了。

    影片前半部分,实在有太多细节令人回忆泛滥无边。比如:过生日,这经常成为男生精心设计的追求女生或女生爱慕男生时的借口;而男女生一起划船的情景,曾是我大学最美好的记忆之一。
(此文于2013年6月2日发表于散文随笔版)
 楼主| 发表于 2015-8-4 19: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学,青春与爱情(下)
                         ——《致青春》观后
文/花落


   再说说其中的人物和他们的爱情。

   女主角郑微,是个任性张扬,自以为是到了近乎乖张的女孩子。她性格给人的感觉并不完美,甚至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有点“二”;但她自信、真实、透明,毫不虚伪的甚至是肆意的展示着唯有青春中才可以拥有的那些爱与恨的权利。

   郑微爱上陈孝正让我感觉有些突兀,郑微的表白让剧中男主角陈孝正也大感意外,这可能是导演需要的这种效果吧,借此表现郑微鲜明的性格特点。究其心理,郑微应该属于那种自信骄傲到了从来不需要顾及别人感受的女孩子,她自幼的成长大多是顺利的,被欣赏的,很少遇到过需要压抑自己的时候,所以,她在遇到陈孝正的不屑甚至是蔑视的时候,反而激起她心中的无限好奇感,在她渴望去搞懂这个男人的瞬间,就已经被对方征服了。

   说起来,越是表面看起来张扬无畏的女性,内心越多多少少有几分受虐狂心理,渴望被征服。有时,一份爱情是否刻骨铭心,未必是对方对自己爱的程度有多深,而是对方给自己留下伤害的多少。而且这伤害未必来自对方,而是来自来源于自己的自信,和对对方的期许,伤害往往是因为过高的估计了自己在对方心中的地位。

   郑微对陈孝正的爱,可能就是这种心理的反射吧。

   陈孝正,凤凰男的典型代表,家境不好,父亲早亡,母亲又有几分神经质的对他严格要求,这样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爱的缺失,只能让他对这世界有着太多的防范和抗拒。从我一个教师的角度看起来,陈孝正是一个心理略有些变态扭曲的男生,郑微爱上这样一个男生,就意味着郑微已经完全被对方的情绪所左右了,甚至有几分斯德哥尔摩情结。比方郑微过生日时,陈孝正表现的那种过分自尊又自私的小家子气,郑微不但不生气,反而千方百计的去哄他开心。

   他的格格不入的傲慢其实是对自己的缺乏自信的掩饰,他用一种过强的自尊来掩饰着他心底深深的自卑和恐惧感。他学习好,成绩优秀,这是他唯一的资本;事业的成功,出人头地,是他内心最迫切需求。

   所以,毕业前陈孝正瞒着郑微做出了出国留学的选择,是必然的。在他心中,爱情固然美好,但远远比不上前途那么诱人;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自然是舍鱼而取熊掌了。

   7年之后的陈孝正再次来追求郑微,未必是他多么爱郑微,而是在得到了最渴望的事业成功时,爱情的缺失忽然变成了人生最大的缺憾。也就是说,在他在已经牢牢抓住了熊掌,随时都能吃上的时候,忽然感觉如果再有鱼吃,两者得兼,共同享受的滋味更美。

    别以为他把自己比作爬行动物的忏悔多么真诚。就如一个曾经饿极了的人,为了得到一个馒头果腹时不惜屈辱下跪;当他已经有了足够的馒头,不再为吃饭问题发愁的时候,自然会后悔当年为了一个馒头下跪的屈辱。但如果再回到饿极了的状态中做一次选择,他还是会宁愿跪着也要接受那个救命的馒头。

   同样的,内心需求的迫切程度自然决定了他的选择是前途而不是爱情。
这非关道德,只是人性;只供思考,无须谴责。

   阮莞这个人物只能让人感觉心痛,爱到深处,迷失了自己,被伤害到那种程度,还要在结婚前去见他一面。让人奇怪的是,赵世永这个负不起责任小男人到底给她灌了什么迷——魂——药,让她为这样的一份爱情而痴迷。

   对于阮莞这样执迷不悟的女孩来讲,导演安排她为赴爱人的约会而死,算是一种最好的结局了,实在不忍心再让她看到更多真相,受到更多的打击了。

   朱小北,男性化的装束和发型恰恰是在表现她内心强烈的自尊和情感的脆弱。最后导演安排许开阳见到小北,而小北又不承认自己;再联系一下许开阳揽着她的肩膀喊哥们的时候小北的局促不安,就可以猜测,小北是喜欢许开阳的。也是因为爱,她更加自尊;因为爱,当自尊被伤害时候,她尤其受不了。

   娟子,黎维娟这个人物其实是陈孝正的女生翻版。复读的时候交了男友,考上大学就立刻分手,见到男友来找她,紧张的四处躲着熟人走。最后嫁个50多岁的离异有钱人给几个淘气孩子当后妈,却根本没有爱情,她的现实婚姻和郑微阮莞的爱情至上正好成为鲜明的对照。

   社会观念中,女生甩掉境遇不如自己的男生,好像一般不会背负太大的道德压力,那个没考上大学的男友被黎维娟甩掉,男孩本人和观众都感觉理所当然。但男女的角色如果置换一下,不就是陈孝正和郑微的翻版吗?

   整部影片看起来,其中的女性对爱情敢爱敢恨,敢作敢为,而其中的男生却大都是爱无能或是不敢承担责任的懦夫,但导演的用意远远不是如此,片子中留下了很多细节与伏笔,揭示男女在面临功利和爱情的选择时,人性弱点是一样的,不分男女。之所以影片中的男人显得更无情,可能是因为这个社会,男人承担的东西比女人更重一些吧。

   大学为什么令人怀念,是因为大学与青春有关;青春为什么令人回想,因为青春中我们曾面临太多鱼与熊掌的选择。当成长的欣喜中还伴随着那份难以弥补的缺憾,青春时的那些选择就铭刻在了心灵骨髓最深处。

   正如我们的青春一样,这部片子有太多的瑕疵和不完美,但还是让人久久的回味难舍,情不自禁的去感动,去回想,去评论。

   没有道德谴责,也没有对与错的较量,每个人按着自己的轨道运行,偶尔相交重叠,碰撞出一串火花,但最终还是要回到自己的轨道中去。正如影片中林静说的那句话:一辈子那么长,一天没到终点,你就一天不知道,哪个人才能陪你走到终点;有时候遇到一个人,以为就是她了,其实她也不过是你人生中的一个过客而已。

   人生不过是一个过程,再轰轰烈烈的爱情也可能只是遇到一个过客,那又怎样?正如郑微所说:我愿意傻,他愿意走,谁也不欠谁的……即使他走了,在一起的快乐也不可能喂了狗!


(此文于2013年6月3日发表于散文随笔版)
 楼主| 发表于 2015-8-4 19:04:08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版面,一点反思,几点说明
文/花落
   心家的诗歌散文版面,感觉我来了好久好久了,好像版面已经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每天打开电脑的第一件事,就是来版面看看,有什么新帖子,有什么精彩的回复。

   但回眸想想,掐指算算,也仅有三个月零几天的时间。

   是啊,才三个月的时间,我们从一个心家的门外客成了一个版面的版主。没有培训,也没有人告诉你应该怎么做,只知道名字挂上去了,窗口中多了些处理别人帖子的特权。整个版面交给你了,没有领导来指手画脚,也没有什么人来说三道四,一切来的都是那么轻松,那么自然,好像这个版面从来都属于你。除了交给你一份权力,还有沉甸甸的一份责任,更多的则是朋友的那份深沉而厚重的信任感。

   三个月,对于一个版面而言也许人来人往几度春秋了,可是对于一个版主的成长而言,却还仅仅是一个开始。

   最近反思一下版面的处理,感觉从一个极端走入了另一个极端。起初是对精华帖的把关太严,以至于发了那么多美文的朋友不能得到版面月底的精华帖奖励;后来决定放宽标准,结果感觉最近的标准又过宽了一些,有时出于各种考虑,总希望新来的朋友能得到鼓励,在精华与否方面一宽再宽,以至于版面整体的精华质量在趋向下滑。

   我想,一个版面如果用降低精华标准的方式来提高版面人气或试图获得版友们的好感,实在是版主自己给版面挖了一个泥坑,不但得不偿失,而且终究要陷入其中难以自拔。

   这几个月来,虽然认识人还不很多,但却感觉心家的水是深不可测的。有的朋友看似不言不语,锋芒不显,但一出手就是锦缎华章。说起来,好多朋友都是玩网络多年的老江湖了,水深水浅一眼就能看穿,虽然平时不写帖也不回帖,但鉴赏能力绝对不可小觑且不同流俗。

   想来想去,还是不希望用这样一种降低精华标准的方式活跃版面,我们希望能给朋友们提供一个更高水平的休闲娱乐版面。希望通过版面这个窗口,让所有来到心家的朋友能先有一个最初的靓丽印象,然后感受到心家高雅不俗的氛围,继而生发更深沉的人生或哲学思考。

   写这个帖子,一则是花落的个人反思,二则也是与夜海版主交流的结果。前一阵子因为夜海版主忙于其他事情,上线时间较少;枫铃版主又大多手机上线,处理帖子多有不便;以至于版主之间交流不畅,很多帖子的处理都是花落独自操作,擅作主张。其中一切不够理想之处,花落实在要承担最主要责任的。

   最近经过与夜海版主的交流,感觉诗歌散文版在活跃版面氛围的同时,还要在提高版面帖子质量方面下功夫,让各种兴趣爱好,各种思想层面的朋友都能有所收获,有所感悟。

   所以,今后版面或许要调整精华标准,让那些真正文字优美内涵深厚的帖子成为版面璀璨的亮点。

   为了避免一个人处理帖子容易走偏的现象,今后对一篇是否需要加精华的帖子,版主之间尽量沟通交流,特别是精华二与精华三,达成一致方可加精华,如达不成一致,宁缺毋滥。

   另外需要向朋友们说明一下的是:精华一的帖子标题用绿色高亮加精华I 标志,精华二标题用淡蓝色高亮加精华II 标志,精华三用深蓝色高亮加精华III标志。

   做如上说明,也是希望关心诗歌散文版面的朋友们能够理解,更希望朋友们给我们的管理提出更中肯合理的建议。希望我们共同的努力,能把诗歌散文版面真正打造成一个愉悦心情的领地,交流思想的平台,一个真正能体现我们心家的精英们与众不同的个人修养和思想品位的地方。

(此文于2013年6月14日发表于散文随笔版)
 楼主| 发表于 2015-8-4 19:07: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个月,好长好长
文/花落

   写完前面那个帖子,心忽然变的很脆弱。

   不知道为什么,这三个月的时间,感觉像有三十年那么长,长的让人饱经风雨也历尽沧桑。

   最近在别处看到一个上联:笔锋凝剑气——下联我还没想好,却忽然想到自己的文字,可能在朋友们的眼中,我的文字也有一种凝着剑气一般的锐利和锋芒吧。这样的文字,有人喜欢,也有朋友不解,直言对我说:一个女人,柔婉一点多好,干吗这么犀利?

   花落只能笑笑,无奈也无语。很多时候,写怎样的文字也许不是我自己能够控制的,上天给了我这样的性格,父母遗传给了我这样的思维方式,也许我只能这样做事,这样说话,这样写文,这才是我,而不是别人。

   我想,如果上帝安排你做一只刺猬,这浑身的刺便是上帝赐予你的最好的礼物,它能让你保护自己少受伤害。前行的路上,刺猬宁愿孤独行走,也绝不肯拔掉身上任何一根刺。如果有人真正欣赏刺猬,必然会珍惜并包容刺猬身上的每一根刺,因为这些刺是刺猬最美丽的装束,最与众不同的地方。

   也许,说不定什么时候,不经意间,这隐隐的锋芒就会给别人造成伤害,而且用好友的话说,你感觉那么大条,伤了别人,自己却一无所知。

   是啊,有人的地方就难免有矛盾、误会和争执。而且人与人之间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和情绪感受相差好大啊,有时差别大的形同沟壑。我们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在理解着别人,也误解着别人,这世界就多了一些丰富纷繁和误会惊喜。一句话,万里的距离缩短到荧屏,心心相印;也是一句话,一个转身,已经是千山万水。

   小的时候,很多孩子都被蜜蜂蛰过,有一次我还被蛰的脑门肿起一个包,几天才好,于是也就很讨厌蜜蜂和各种蜂类。但长大后,知道蜜蜂蛰人只是因为感觉受侵犯时候的自我保护,而且蜇人之后蜜蜂就会死去,心里深深的对蜜蜂充满了一种怜悯和愧疚。真的很想告诉那些蜜蜂,我不是故意要侵犯你的,但是,一切已经没有机会弥补。

    这也如朋友之间的误解,朋友之间的伤害未必是对方刻意要伤害自己,而是彼此自尊心受到了冒犯,尽管对方可能是无意的。如果还有解释的机会也许一切都会好,但是,最怕的是,当对方从你这里受到伤害时,宁愿暗自饮泣,也不给你解释的机会。
   说来好笑,以前博客里有位朋友是做过法医的,在他的眼中人身体的各部分简直就如同机器零件装在一起一般无二,他绝对不相信,除了外来的锐器伤害之外,心脏还会有疼痛的感觉。

   可是,每一个情感柔软的人都能感受到,当我们情感意识受伤时,心会很疼。那种感觉就如同一根针忽然的毫无征兆的刺入心底,在那么深那么深的心底隐隐作疼,无法排遣……

   心疼的时候,暗暗的庆幸:真好,这么多年了,我感觉依然这么敏锐鲜活,毫不麻木,这应该是一个文字爱好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吧。

   疼痛之后,尽量在短时间内修复自己,尽量的,让每次伤痛都能成为激发自己成长的一种强大动力。这世上,也许有些人的心是属蚯蚓的,即便被伤至一分两二,也还能修复成完整的两只蚯蚓,继续顽强的生存下去。

(此文于2013年6月14日发表于散文随笔版)
 楼主| 发表于 2015-8-4 19: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鲨 鱼 怕 疼
文/花落

   引用一段网络文字:

   据说,有人做过实验,将一只凶猛的鲨鱼和热带鱼放在同一个池子,用玻璃隔开。最初,鲨鱼每天不断冲撞那块看不到的玻璃,耐何只是徒劳,它始终不能过到对面去。实验人员每天都放一些鲫鱼在池子里,所以鲨鱼也没缺少猎物,只是它仍想到对面去,想尝试那美丽的滋味,每天不断的冲撞那块玻璃,每次都是用尽全力,但每次都伤痕累累,有好几次都浑身破裂出血,持续了好一些日子,每当玻璃一出现裂痕,实验人员马上加上一块更厚的玻璃。后来,鲨鱼不再冲撞那块玻璃了,对热带鱼也不再在意,它开始等着每天固定会出现的鲫鱼,然后用他敏捷的本能进行狩猎,感觉好像找回了在海中那种不可一世的凶狠霸气!但这一切只不过是假像罢了。

   实验到了最后的阶段,实验人员将玻璃取走,令人诧异的是,鲨鱼毫无反应,每天仍是在固定的区域游着,它不但对那些热带鱼视若无睹,甚至于当那些鲫鱼逃到那边去,他都放弃追逐,说什么也不愿再过去,实验结束了,实验人员讥笑它是海里最懦弱的鱼。

   但是失恋过的人知道,鲨鱼怕疼……………………


鲨鱼怕疼

   以上是一个在网上流传太广泛的小故事。每次读这段文字的时候,我心中都无比憎恨那些拿鲨鱼做实验的实验者,他们怎么可以这样无比残忍的看着那头鲨鱼每次把自己撞到头破血流,他们怎么可以忍心看着那头鲨鱼从一种无所畏惧的霸气,变的如此懦弱不堪?
   
   对那头鲨鱼而言,这些实验者就如同它的上帝,他们给鲨鱼设置了一个永远冲不出去的牢笼,对面却又那样的充满诱惑,用玻璃隔着的对面,明明是不可越过的雷区,却看起来毫无遮拦,似乎那么触手可及。
   
   鲨鱼的欲望,鲨鱼的好奇,鲨鱼的野心,都被那个玻璃隔着的对面的诱饵诱惑的激情四射,霸气十足,就在他踌躇满志,志在必得,用尽全力,奋力前冲之时,那些上帝们却给他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它却被那块看似无形的玻璃撞的头破血流,伤痕累累。
   
   不甘心的鲨鱼,身体一旦恢复,终于忘记了所有的疼痛,当它再一次用尽全力对着对面的诱惑发起了冲击时,又一次,身体被撞的破裂流血,剧烈的疼痛感再一次袭击了它的全身。
   可怜的鲨鱼哪里知道,它命中注定要被那些上帝们折腾到失去欲望,失去野性,失去好奇心,失去冲动……一只霸气十足的鲨鱼,终于被折腾到心如止水,波澜不兴……

   记得小时候,看到同龄的孩子经常会做一个当时感觉很好玩的恶作剧,拿那种能熏死小虫子的樟脑丸,在有蚂蚁的地上画个圈,看着几只蚂蚁在圈中乱转,就是爬不出孩子们画的圈圈的情景;这还不算,有时就是对着地上正在到处寻找食物的那些成群的蚂蚁,浇上一杯子开水,顿时,满地的蚂蚁尸体,令那个年龄的孩子有几分快感。
   
   也许对蚂蚁而言,这些不懂事的孩子就是它们的上帝,上帝一个毫无征兆的恶作剧,就成了它们永远走不出的噩梦和灾难。

   我不知道,我身边是不是也有一个上帝,我没有办法左右上帝的意志,我也走不出上帝给我设置好的宿命,我只能祈求,我的上帝不要如那些鲨鱼的实验者一样的残忍,也不要像那些戏弄或伤害蚂蚁的孩子们那样的混沌无知;我祈求我的上帝悲悯而仁慈,祈求我的上帝能让我永远的保留着对生活的热情、希望、活力与激情。
   
  倘若那头鲨鱼有人的意识,我想,它一定会告诉人类,那些无休止的一次次伤害带给他的是什么,那不仅仅是胆怯懦弱,而是无欲无求,生不如死……


(此文于2013年6月28日发表于散文随笔版)

 楼主| 发表于 2015-8-4 19: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收拾行囊下江南
文/花落  

   打出题目几个字之后,却发现我的脑子贫乏的像一张白纸。写文字是需要静心的事情,这几天,我最缺乏的恐怕就是静下来的时间了。

   要知道,花落一向是能把简单事情搞得很丰富的人,最近不仅忙,而且有时还会忙中出乱。

   今天早上跟车去高铁站送站,顺便买自己明天上午出发的火车票。送人进站,自己也买好车票,兴冲冲赶回家,吃早饭,然后准备收拾明天带的衣物。忽然就感觉哪里有些不对劲,赶紧拿出车票看看,狂晕狂汗——本来打算乘坐明天上午十点左右的火车,却买成了今天上午的票,看看时间,还有半个多小时,这趟火车该到站了。

   拎起包,冲下楼来,找车就往高铁站赶,一面对司机说明情况,一面抱怨着自己的昏头。司机是个长的很不错的帅哥,性格也好,一面轻声慢语的安慰我,一面脚下加快油门,20分钟赶到高铁站,距离这趟火车到站还差十多分钟。只是没有明天上午同一趟车的票了,只能改签明天下午的车次,但总算一切顺利,改签成功,也不用交改签手续费。

   回来的路上,不仅满心的欢喜,而且已经是万分的庆幸了。想象一下,如果我没有及时发现自己买错票,明天却拿着这过期的火车票去乘车,该是怎样的狼狈不堪!临去的时候还在抱怨自己做事昏头呢,回来的时候已经感觉自己聪慧果断,简直要佩服自己英明神武了。

   (注:前几天有朋友问俺为什么这样充满自信,花落在这里传授独门秘籍了:只要将阿Q精神发挥到极致,什么时候都能稳赚不赔。不信,你试试?)

   也许这个暑假,我就是要体验一种漂泊不定的生活了。

   五月初,我发的帖子《今宵酒醒何处》中最后写到:“今宵酒醒何处?收拾行囊,行在路上,心怀几缕春风,染出一个明艳动人的江南杨柳岸……”有朋友就问我,是不是要去江南旅游了。我笑,解释说,文字只不过想象一下,抒发一种情感而已,哪有那么多真的?

   但没过多久,就听说我院某专业学生从暑假开始要出去实习,实习地点竟然选在了省外——江南某城市;更没想到,这次实习的专业因为是新专业,为稳妥起见,领导要安排老师带队并住在学生实习的地方;尤其尤其没想到的是,这次暑假带队的第一批,俺就被发配其中了。

   想想自己的文字,或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数,竟然真的要收拾行囊下江南了,而且一住就可能是20多天。

   收拾行囊下江南,文字中写起来是无比的美好轻松和浪漫,但生活中却远没有这样的潇洒。做为一个家庭主妇,割舍不下的是那个日日忙碌着的家,更担心家中的那两个人,会把家中搞的一团糟。也许,家,就是一个让你感觉最最被需要的地方,有一些责任必须由你承担,有一个角色非你莫属。

   给家中买好油盐酱醋,尽量的安排好一切,既然要走出去,就带上一颗轻松快乐的心。

   前几天已经去安排过,住的地方是当地公司的员工宿舍,公司在当地城郊的村子中盖的平房。院子的东西方向是狭长的几十米,南北各有一排平房;封闭很好,其中内部又有隔断,分男员工区,和女员工区;院子外面还有小小的一片菜地,横竖的种着黄瓜、南瓜、豆角等七八种蔬菜。

   一对60多岁的老夫妻负责着宿舍钥匙和分发生活用具的事情,他们和我们说话时,尽量接近普通话,我们尚且能听明白,但是老两口一对话,我们就只当听天书了。只感觉吴音软语,自有一种别样的情趣,令我想起辛弃疾“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的词句。想来院门口的那些蔬菜一定是老两口种的,自种自食,足够了。

   员工宿舍就如同大学里的学生宿舍,条件很简陋,学生一切都生活用品都需自带,没有网络,好在每个房间还有空调。老师住的地方也在这里,和学生不同的是,自己能享有一个单间,而且院里也给买了新的被褥枕头等生活用品。

   虽然条件没有宾馆舒适,但这样长时间的住着,我宁愿住这样的院子,富有人气和生活情趣。宾馆总给人太多隔膜疏离的感觉,服务员笑容假假的,说话更是一种严格训练过的礼貌得体,却不如听这里的一对老夫妻吵架更能品出生活的真正味道。

   虽然想象的很好,但也许还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烦吧,不知道。也许没有人能帮我,只能自己解决,唯有见招拆招。人生,也总是在这些意外中慢慢丰厚起来。


   明天,真的要收拾行囊下江南了,拖一个大大的箱子,远离闹市,远离网络,走向自然。生活不必太过丰富,有那样的一个农家小院,一片绿绿的菜地,还有蓝天白云,足够了。

   收拾行囊下江南,生活中,总有那么一段路需要独自行走,虽然有些孤单,心中却没有寂寞。

(此文于2013年7月24日发表于散文随笔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心灵家园 ( 粤ICP备2022134291号-1 )

GMT+8, 2024-11-29 08:02 , Processed in 0.07656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