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缘来有你

[散文随感] 【回眸】—花落/青衣水袖散文选(谢绝回帖、可点评)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8-4 16:46:26 | 显示全部楼层
仓央嘉措,佛前的那朵莲花
文/花落 
     
    我是佛前一朵莲花,我到人世来,被世人所悟,我不是普度众生的佛,我来寻我今生的情。——仓央嘉措
   
      
   发现我对流行事物总有些后知后觉。比如对仓央嘉措,似乎早就见到过这个名字,也知道是一个诗人,好像与情诗情歌有点关联,但没在意,总以为是当前又炒作出了一个什么藏族诗人歌手呢。
   

   直到读冬树的帖子中引用的仓央嘉措诗句“无论你在与不在,我就在这里;无论你来与不来,我就在这里”的那一刻,蓦然的好像感觉其中有什么巨大磁力一般,内心竟然一下子被紧紧吸住了。
   

   品味再三,总感觉这样空灵禅悟、宽厚博爱的诗句,应该是出自一个充分受过佛教洗礼的人;就当前的文坛,一般凡心俗眼的诗人怎么可能有这样的境界和悟性呢。
   

   百度搜索仓央嘉措之后,心中很惭愧自己绝不是一般的无知,原来这仓央嘉措是藏传佛教的六世达赖喇嘛,已经是几个世纪以前历史人物了。
  

   找到他的部分诗歌,读到其中“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等诗句时,再次被其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痴情专一的爱和无比博大的胸怀所吸引;而那样纯净无暇又空灵圣洁的爱,恐怕也唯有这种多年受到佛教浸润的心灵才能悟出的吧。
  

   爱是发自内心欣赏与最大限度的包容;爱不是索取,是心甘情愿的付出;爱不是改变对方,也不会勉强对方接纳自己。不嗔不怨,无欲无求,静静的等着,静静的爱着,就是莫大的幸福。
  

   怎样丰富而强大的心灵才可能让爱变的这样博大无边和宽阔无垠?倘若这诗句只理解为男女间的爱情,恐怕唯有柏拉图的精神之恋可以与之媲美了,一种世俗男女永远无法企及的爱情理想。
  

   但是,总感觉对仓央嘉措那样一个被佛教浸润多年的得道高僧而言,这样的诗句倘若只理解的这一层次,难免狭窄了些。
  

   倘若借他的诗理解佛法,比如,把见与不见的主体,不是理解为哪一个人,而是理解为我佛或佛法,或许更透彻些。我想,能够这样博大的胸怀来包容世人的,用无限悲悯的爱和耐心等待着迷途之人回眸的,唯有佛法无边。
  

   借情诗的形式传道言佛,这会不会才是仓央嘉措的初衷呢?
  
   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也常见用男女之情表达自己对理想信念的追求。屈原的离骚,多用芳草香花和美女比喻美好的品质或信念追求;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之句,更是借对爱情的寻觅来表达自己对人生思想的某种境界的苦苦探求和领悟之后的惊喜。
  

   文学魅力就在这里,不同的人读出不同的境界,谁也不敢说唯有自己读到的是正解,别人理解的就是谬误,真正引发广泛共鸣的作品往往是在每个人心中都能引起不同的反响。
  

   自然,读仓央嘉措的诗,也是有情者见情,求爱者见爱;悟佛者见佛,寻道者见道了。

(此文于2013年3月25日发表于散文随笔版)

 楼主| 发表于 2015-8-4 16:49:45 | 显示全部楼层
等待樱花开
文/花落

   这几天春寒,暖气也早停了,感觉似乎比冬天还冷。有些瑟瑟的走出办公楼,却见在这春寒料峭中,校园依然仪态万方的展现着它初春的靓丽与欢欣。

   占尽春之先机的迎春花,早已开的意兴阑珊;处处可见的榆叶梅和铁杆海棠,却刚开始蓓蕾绽放;倒是春华园的几株白玉兰,正玉盏迎春风,独占春光无限,满树俏伶伶的洁白花朵儿,如素衣仙子般令人神往。

  “玉兰花开白鸽舞,银杏叶落黄蝶飞”,这是我因校园景色写的一副对联。春天的玉兰花开,秋天的银杏叶落,可称为我们校园的两大美妙景致。

   走过樱花小路,忍不住抬头看看樱花树,远看着以为毫无动静的樱花树,原来也已经冒出了小小的花苞,估计再有十多天,樱花也该开放了吧。虽然玉兰花开的正当时令,心中却还是有些得陇望蜀,忽然特别想念樱花开放。樱花盛开的时节,那才是四季校园中最美丽最灿烂的日子。

   被学生美称为“樱木花道”的樱花小路,本是一条略有些破旧的路,挤在两座楼房之间有些仄仄的狭窄,两边的楼房也有些略显古老破败。但每到樱花盛开的时节,这里就充满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成了全校最抢眼最美丽的地方。那古色古香的楼房和狭窄的小路,恰恰就成了这一树树繁花最恰如其分的底色。

   最喜欢这条路上名为“日本晚樱”的樱花,花色呈淡粉色,刚刚开放时近乎洁白,每一个细小的枝条都开满了花,每一个叶间都被花拥挤的毫无空隙,复瓣花朵,朵朵低垂,白中带粉,剔透晶莹,成千上万的花朵儿,几乎完全遮蔽了那条令人迷醉的小路。

   很羡慕这些樱花,她们怎么可以开放的这般纯净,如此忘我?不争春先,也不问收获,一旦开放,便是要倾尽所有的心力,把自己最灿烂最美好的一切尽情展现,不曾保留,也无须遮掩。

   每每想到樱花盛开时那满树的繁花,似乎灵魂又一次被洗涤过,清亮明澈而纤尘不染。
   等待樱花开,也等待樱花落。

   樱花的花期只有十天左右,也许就过了那么一个春风轻柔的夜晚,整个校园就处处飞花雪,满地落残红;樱花小路的路面则几乎完全被落樱覆盖,路旁的草坪也缀满粉色的花瓣;而这些落下的樱花,却依然花色娇艳,毫无干枯凋零之色。

   樱花尽兴而开,倾情而落;开时慑人心神,落时动人心魄。这一季樱花开,一树樱花落,不曾辜负春风眷顾,何曾留下岁月遗憾,肆意挥洒的是真实性情,倾心演绎的是美丽人生。

   花开花落处,朝夕俯仰间,阅尽人世间的繁华冷落,历尽红尘中的沧海桑田。

   迎着几分寒意,柔心痴痴如醉。

   站在春风里,等待樱花开。



(此文于2013年3月28日发表于散文随笔版)
2013-3-28 09:36:45 上传
下载附件 (68.06 KB)


 楼主| 发表于 2015-8-4 16:52:38 | 显示全部楼层
电脑坏了,但……人生会更好
文/花落

    前言:
这个题目有点莫名其妙滴说,要知道,我写这篇文字用了一个多小时,仅仅想题目就用了三个多小时,而且想出来的竟然是这样一个不着调的题目。各位看官来到此贴,请千万恕我愚钝不堪,就当同情吊唁一下我那些刚刚死去的可怜的脑细胞们吧。

   最近电脑总出问题,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已经重装系统三次了。

   上次重装之后,鱼儿关切的问我电脑是否修好了,我说:“好了,彻底重装了。”而且又恨恨的加了一句:“再敢出问题我砸了它。”鱼儿大笑。

   可是,这电脑是摆明了要向我示威的,说这话还没一星期呢,电脑又彻底瘫痪,死机之后干脆就无法开机了。那死活都启动不到桌面的电脑,好像对我说,爱咋咋地,你砸吧!

   我还是没能真舍得砸了它,尽管它给我的生活造成一些麻烦和烦恼。生活中,如果什么事情都能这样一砸一摔的情绪化简单解决,世间可能不是没有了麻烦,而是麻烦和问题越来越堆积的无法处理。

   前几天和同事诉苦,说我家的电器坏的特别快,而且几乎都是一次性的,去年一年到头,冰箱、洗衣机、电视机连续的就更新了一遍,小电器更别说,电饭煲、豆浆机之类的只要一出现电路问题,就只好重买新的。

   同事是理工男,物理学硕士,听完对我大加嘲笑,说:“你们家对这些电器,光知道使用,不知道维护,要不坏的快才怪呢;总不至于质量差的偏偏都被你们碰上了吧,可怜这些电器,在你们手中也实在是遭罪。”同事还说,他妻子的笔记本电脑是结婚前买的,用了快十年了,仍然用着很好;而我的电脑刚买了不到四年,只是玩玩博客,看看帖子就能坏到这地步,完全是平时不懂维护的结果。

   仔细想想同事的这些话,好像悟出很多。不仅是电器,我们的婚姻、生活乃至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

   我们驾驭生活也如同使用这些电器,在每个驾驭使用者的手中,生活总是以不同的状态出现的。在善于驾驭使用的人手中,生活是和谐愉悦的,节奏中流畅着欢快的音符;在不善于驾驭使用的人手中,生活总是太多的磕磕绊绊,节奏嘶哑暗淡的,就如同一个破留声机偏又遇到一张残破不堪的旧唱片,倘若不加修理,说不定啥时候就停滞瘫痪了。

   哲人们总是对人生有很多思考。有人说,人生就像一把牌,发牌的是上帝,不管你摸到怎样烂的牌,你都不能放弃,你只能用心的玩,尽全力弥补先天不足,以求得最好的结果。也有人说,人生就像一件衣裳,尽管说不定哪里会出个破洞,甚至破烂不堪,你只能缝缝补补穿着它,不能抛弃。同样是一件半新不旧的衣服,有的人只能在抱怨中让衣服的破洞越来越大,直到破烂不堪无法蔽体;而有的人,则用心将破洞的地方也能绣出一朵朵美丽的花儿,灿烂无比。
   
   找来懂电脑的学生再来给修电脑,重装系统之后,说我电脑的病毒已经存在C盘的某个重要程序之中了,重装系统也不管用,先查杀一下病毒,实在不行就需要把C盘格式化再看看了。我心里已经决定再买新电脑,也乐得潇洒大度一回,就由得他死马当活马医了。

   心中庆幸搞到这么糟糕地步的,仅仅是一台笔记本电脑,而不是我的婚姻、生活、乃至人生。一台电脑,不管是重装还是格式化,或者索性弃旧换新,对我们而言都算不得什么大事了。但婚姻可以轻易重装吗,重装后会留下多少不可弥补的隐患?生活也无法格式化,彻底屏蔽从前。而人生呢,对每个人而言,上帝都只给一次机会;不管你占有多少财富,都没有办法祈求上帝,让我们再买一次人生,一切可以重新开始。

   于婚姻,于生活,于人生,我所能做到的,就是需要时常防范着病毒入侵,定期查杀一下可能出现的木马,及时修理被木马入侵了的领域;不轻率处理,不轻言放弃,悉心呵护我明澈的心灵,用心维护我如玉的人生。

   嘿嘿,不乱想了,还是先去买回新电脑,可以在新电脑上继续聊天,灌水,写我的论坛文字吧。相信我心灵的音符,会在新电脑上演绎的更流畅更欢快更悦耳,叮当清脆,如春天里山间的小溪流……

(此文于2013年4月1日发表于散文随笔版)


 楼主| 发表于 2015-8-4 16:5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缘来有你 于 2015-8-4 17:00 编辑

窗外,那一树梨花
文/花落
        
   前几天挂楹联,见问弦出了一个很别致的上联“一椅一茶,小读春阳下”,我从荧屏略抬起头,尚未思索就看到了窗外的风景,于是随手对了一个下联“半痴半醉,徜徉梨花中”。

   其实,我很清楚以此句应对该上联,除了字数相同之外,不管是词性还是格律都并不工整,但也顾不了这许多,因为这句恰恰是我此时此刻由眼前景色而产生的自然反应。

   那一刻,我家窗外,一树梨花正值盛开,远看似琼花堆雪,近看如银枝挂玉。
      

一树晶莹雪,居然为我栽

   也就是那天的早上,我正在准备早饭,却听某人忽然在客厅里大发感慨:“快看,窗外的梨花好漂亮!”

   我心里的吃惊,不亚于发现故纸堆里竟然冒出一朵鲜花来,连他都能发现窗外梨花的美丽,那梨花该是怎样的夺人心魄?便顺着他的目光往阳台看去,也禁不住大声赞叹。

   窗外,几十枝灿烂晶莹的梨花,旁逸斜出的以各种姿态映入我家阳台的每扇窗子,形成了一幅一幅各不相同,却又极其淡雅素洁的画面,那种美丽,那种震惊,我一时竟然难以用语言形容出来。

   几天来天气阴郁暗淡,家里也有些冷,总令人感觉有几分说不出的心里不爽,也没发现窗外的梨花已经悄悄开放。这天,却是难得响晴明朗的天气,早上的阳光如银片般好不吝啬的挥洒下来,处处都亮亮的耀眼;而这天的梨花也正好完全的开放了,一团团一簇簇如雪团般的梨花,每一朵每一片都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银亮亮的光,从我家阳台望出去,繁花满树,灿烂无比。

   那人似乎并未发现我对他的惊讶,仍然一副极满足陶醉的样子,又说:“两位老教授家的梨花,倒好像是为咱家栽的了,嘿嘿,真好。”
   
   他的话,令我想起了郑板桥曾有诗云:邻家种修竹,时复过墙来,一片青葱色,居然为我栽。
   
   原来我们早在享受郑板桥老夫子的这种雅趣了,而且比他家更美。我家在二楼,我们观赏到的梨花是一楼的两位老教师十年前种下的梨树,树干全留在他家,树冠正好高过我家阳台。我之后还特意去一楼看过,从一楼欣赏梨花,因为角度和视野的不同,全然没有我家阳台繁花入眼的这种美丽。
  
   别人种树,我们赏花,好不惬意,索性把郑板桥的诗改一下拿来我用,表达我此刻的心情:邻家种梨花,高耸过阳台,一树晶莹雪,居然为我栽。

梨花一枝春带雨
        
   自古以来,梨花就是文人最爱,在诸多吟咏梨花的诗句中,概括一下梨花带给人的诗情画意,莫过于“梨花雪”、“梨花月”和“梨花雨”。
        
   南北朝的王融《咏池上梨花》“ 芳春照流雪,深夕映繁星”,温庭筠有诗云“梨花雪压枝,莺啭柳如丝”,雷渊赞梨花“雪作肌肤玉作容,不将妖艳嫁东风”等句,都是说梨花如雪;岑参的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虽为咏雪,却也是从另一个方面吟咏梨花,是说雪如梨花;以雪喻花,以花喻雪,具有异曲同工之妙。此梨花雪。
  
   “一树梨花一溪月”,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梨花溶月,月光如水,这是怎样的诗情画意,美景良辰!此梨花月。


   雨中梨花,尤其妩媚动人。明代文征明在《梨花》诗中有“粉痕白露春含泪”之语;而更动人的则是唐代白居易《长恨歌》中的名句“梨花一枝春带雨”,此句写杨贵妃潸然泪下时的容貌,楚楚动人,令人爱怜之情油然而生,可谓写出了人间美色的极致;“梨花带雨”,自此之后便成了美人流泪的代称。此梨花雨。

                                                                     
人生看得几清明
      
   此后几天,每天便站在阳台前静静的欣赏一会。那一树梨花,正开在清明前后,难怪古人有“梨花风起正清明, 游子寻春半出城”的诗句了。清明前,梨树尚未发叶,唯有梨花怒放,千朵万朵,晶莹如雪,三簇五簇,纯洁如玉;还有一丝丝沁人心脾的香甜飘来,更有嘤嘤的蜜蜂儿在花间穿梭忙碌;徜徉流连其间,感觉生命是这样美好。


   想来白居易是喜欢梨花的,除了他的“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名句之外,还有一首名为《江岸梨花》的诗,更形象的描写一树梨花之形态:梨花有思缘和叶,一树江头恼杀君。最似孀闺少年妇,白妆素袖碧纱裙。 把一树梨花形容为不施脂粉白衣素裙的少年孀妇,美的那么洁净自然,又令人无限垂怜。


   随着清明假期刚过,梨树的叶子开始长出,花儿似乎要完成了她的使命,微风吹过处,轻薄细碎的花瓣开始飘飘的落下,一楼的小院中,处处星星点点,如碎玉一般点缀。想起《甄嬛传》中甄嬛最初入住后来又被沈眉庄住了的宫苑名为“碎玉轩”,本来就是以梨花飘落时形如碎玉的美景命名,“碎玉”二字即暗喻甄嬛的初入宫时的清纯如玉,又暗喻沈眉庄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孤傲心性和情操高洁了。

   苏轼也应该是喜欢梨花的吧,他有一首著名的《东栏梨花》,写尽人生之感叹: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好一个“人生看得几清明”!东坡见梨花淡白如雪而触景生情,感叹人生在世,又能有几回这么真切的欣赏这清白明丽、纯洁可爱的梨花呢?这首诗既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愁情;也抒发了诗人淡看人生,从失意中得到解脱的思想感情;功名利禄终将如云烟过去,生命中最美的东西,莫过于有一颗丰富的心灵,珍惜这眼前所拥有的一切,细细的欣赏这一年一度的梨花如雪、柳絮轻飞。


   人生苦短,自当珍惜生命,珍惜年华,看淡名利,看轻浮沉。就是这样寻常的景物,你我来人生走一遭,也才能看的几回呢?

   “一椅一茶,小读春阳下;半痴半醉,徜徉梨花中”。 我想,人生还有这样一种最简单也最平常的幸福,就那么素衣布裙,轻挽秀发,坐在自家干净明亮的阳台上,端一杯清澈温热的下午茶,静静的欣赏——

    窗外,那一树梨花。

(此文于2013年4月6日发表于散文随笔版)
 楼主| 发表于 2015-8-4 17:03: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缘来有你 于 2015-8-4 17:34 编辑

榆钱的味道
文/花落

   昨晚出去吃饭,去的酒店在小城而言也算档次不错了,房间的装修在我看来有些刻意和琐碎,服务也软语细言的有几分小心,菜说不上多好,可能算做得比较精致吧。所谓精致,就是程序多了一些,把什么味道都掺杂进去,唯独吃不出食物的本来味道。

   当然,来这样的地方吃饭,主要任务绝不是吃饭。于是,这吃饭也就少了一种吃饭本来该有的随意和对食物的享受。

   倒是其间一个最简单的小菜,引起了几个人的兴趣,是一份煎的略黄又带着碧绿的菜叶儿的菜饼之类的小食物。开始以为是荠菜饼,但吃了一口尝着不是,看颜色也比荠菜的色泽更碧绿些,也吃不出什么特殊的味道,几个人研究片刻,直到看到其中小小圆圆的如碧玉般的叶片儿,才确定是榆钱饼。

   看到榆钱,分外亲切,忍不住多夹了一片放在面前,慢慢的品尝,不知道是酒店的榆钱饼做的太精致,还是我口味变化了,除了能看到其中小小的榆钱,能确定是榆钱饼之外,我实在吃不出榆钱原有的味道。

   在我心中,榆钱应该是什么味道呢?

   小时候,农村中,几乎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都有榆树。那时候农村人家好像大多也不刻意种树,就是院子里随意的冒出棵枣树苗榆树苗儿,只要不长在碍事的地方,就随它自生自灭。而榆树因为有榆钱做种子,漫天飘撒,所以,榆树的子孙们自然也繁衍的遍地都是了。

   有时一个夏天过去,家家的墙角房后,犄角旮旯里,到处都生长出很多小小的榆树苗。结果是大多被人们拔了喂牛羊了,倘若没留意落下几棵,看着长大了些,一般就不舍得拔掉了,随它长成一棵树吧。

   于是,我们那里的农村,家家院子中必有的树:第一应该是枣树,第二常见的就应该算榆树了。枣树的地位自不多言,枣子是我们那里农村很重要的一种干鲜果品,几乎可以说没有枣树就不成人家。

   榆树远没有枣树那么重要。虽然也很常见,但好像并不被重视,因为榆树的木质做板材做檩条好像都不很适用。小时候我家就有过两条榆木板凳,一般是拿不到堂屋里来让客人坐的,木质裂纹太多,粗糙不平滑,品相实在是很难看,稍富裕点的家庭是不肯用榆木做凳子的。

   但对孩子们而言,榆树就有不同的意义了,除了天天看着熟悉亲切之外,更渴望春天的那一树榆钱儿。

   春天,对经历过上世纪7、80年代的农村孩子们而言,恐怕什么春之声春之色的诱惑,都不如春天带来的口腹之欲印象更深刻些。在一个物质相对贫乏的年代,食物往往是生活中的最大诱惑,而获取食物和分享食物的过程又成了此生难以忘怀的乐趣和幸福。

   春天来了,很多嫩树叶和野菜都可以吃。挖荠菜,捡杨树毛子,据说嫩柳叶也可以吃的,但这都需要煮熟了才可以。而榆钱则是既可以做熟了吃,也是可以生吃的。

   那时,每当榆树上长满榆钱的时节,孩子们就到处寻找无人看管的榆树,本领大的孩子就爬到树上,往下掰树枝;本领小的孩子就拿个长杆上面绑上镰刀,往下够榆钱树枝。照例是先撸下榆钱儿一通猛吃,那鲜嫩脆甜的味道,那自然清香的感觉便沁人心脾。如果摘的足够多,就可以拿回家,让母亲或祖母给煮着吃或蒸着吃。

   有时也会有家中大人爬上屋顶,用砍刀砍下几个结满了榆钱的树枝,那样家中简直像过节一般开心了,除了自家吃,还可以送一点给街坊四邻。

   每年春天,我家里总是要想办法弄一些榆钱,虽然可用的佐料很少,但慈爱的祖母还是变着花样的给孩子们做着吃,煮粥,蒸玉米面饼子,或煎成软面饼,熟了的榆钱吃起来更是润滑香甜可口。一家人围坐在一个半旧的长方矮木桌旁,有说有笑,欢天喜地,好像吃着这世上最美好的食物。

   这几年回老家,却几乎见不到榆树了,据说前些年榆树树干上生了一种很恶心的虫子,叫什么兰花虫,该虫子原产在国外,因进口木材进入中国后,却在榆树上找到了它们寄生的环境。 据父亲说,老家的榆树差不多绝种了。

   心中有几分失落,家乡能给我的熟悉的气息越来越少了。现在的老家,经济上看起来富裕了许多,新修的房子越来越宽阔高大,一个个宅院弄得像个大庙一般,严密坚固,院子里已经再也见不到榆树,连枣树也被砍伐了。

   人情的隔膜,相互的防范,兄弟父子间动辄为了财产利益对簿公堂,还有谁还在意榆钱的自然味道呢?

   食物有了,却没了品尝食物的心情;财富有了,却失去了共享欢乐的挚爱亲情;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是谁夺走了我们曾经在简单食物中也能体会到的那种幸福的感觉?

   我心中榆钱的味道,应该是自然的、随意的,洋溢着亲情的,充满着欢乐的味道,应该是享受简单食物的食欲和心情,应该是体验快乐幸福的需求和能力。

   我们还能找回榆钱原有的味道吗?

(此文于2013年4月14日发表于散文随笔版)

 楼主| 发表于 2015-8-4 17:06:42 | 显示全部楼层
孩子,你为什么不快乐(一)
文/花落

   前几天老家的女友给我信息,说希望我能和她上大一的女儿聊聊,孩子也同意了,并会加我的QQ号。

   前天晚上,我和女孩约好,希望她能把我当成朋友,坦诚交流。交流的过程也还算顺畅,虽然只有一个多小时,她也算尽数的说出了她当前的迷茫和烦恼。

   和很多大一的学生一样,做为高考的成功者,挤过了千军万马的独木桥,也来到了相对理想的大学,摆脱了高中那种紧张而忙碌的生活;课业任务很轻松,和同学关系也相处愉快,生活上衣食无忧,也无贫困生的经济负担。一切的现状都显示着她正处在人生最幸福的阶段,可是,她就是感觉不到快乐。

   问她为什么不快乐,她说精神压力大;问她精神压力来自哪里,她说担心所学专业将来不好就业,还感觉自己比起别人总是不够优秀。

   我隐隐的感觉她总是在用以一种过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无法认可并接纳自己;她内心有一种强烈的对未来的焦虑感,而这种对未来的恐惧和焦虑时时折磨着现在的她。也就是说,她总在与别人的优势相比,对自己总是不满意;她已经几乎完全牺牲了今天的快乐,用来担心将来想象中子虚乌有的所谓不快乐。

   另外,令我难以理解并有些头疼的是,她对大学学科完全是一种功利的评价,而且成见很深,难以说服,什么有用科目无用科目,好专业坏专业等等。我给她说,无所谓专业的好坏,大学更多的是一种素质的培养,思维方式的形成,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但她听不进去。也就是说,她的大学学习完全陷入了一种极端功利的状态中难以自拔,根本无法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这就如同吃水果,倘若我们因为专家说水果中只有维生素有营养,其他都是浪费,然后就放弃吃水果,而改成只吃维生素片,我们失去的将是吃各种水果的那种色香味俱全的口腹满足和精神快感。吃水果,我们可以吃一辈子而不会腻烦,而如果只吃维生素片简直是这世界上最乏味的事情。

   其实,生活和学习何尝不是这样,个体在一定程度的满足社会外在的需求之外,还需要更多的满足自己精神内在的需求。如果一个孩子,精神如同空口袋一般,处于干瘪状态,将来知识再多地位再高,也很难体会到人生的快乐,世界的美好;相反,一个精神饱满,人格健全,能充分感受生活乐趣的孩子,即便将来做着最最普通最最低微的工作,也能体会到幸福的感觉。

   我想知道这女孩一切成见的根源在哪里,于是昨晚又约女孩的妈妈交流。当我把这一切分析给她听之后,她最终的反思是,家人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了,一切的有用无用的成见,都与家庭的灌输有关。

   比如,女孩的外祖父是一位老教师,对孙辈也有这殷切的光宗耀祖的期望,对长孙女更是关爱有加,寄予厚望。孩子上大学前,外祖父对她提出了一下要求:进入大学一定要好好学习,表现优秀;要当学生干部,入党;还要考研究生,考公务员……

   终于明白孩子的症结在哪里了,家长这一切不顾及孩子实际情况的期望对孩子而言就是一种沉重的负担。特别对于性格柔顺比较听话的女孩而言,当长辈的这些过高要求都毫无着落或实现无望,孩子就容易陷入一种深深的失败感和自我谴责之中,难以自拔。

   对她而言,上大学,早已经变成了背着沉重的石头爬山,尚未开始就已经疲惫不堪了,哪里还能得到登山赏风景的精神轻松和快乐呢?

(此文于2013年4月17日发表于散文随笔版)
 楼主| 发表于 2015-8-4 17: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缘来有你 于 2015-8-4 17:34 编辑

花落时节,思绪纷飞
文/花落

   此刻的校园中,樱花飘如雪,落红无限情。见花开欣喜,闻花落忧伤,自古人之常情。“无可奈何花落去”“落花时节又逢君”,“流水落花春去也”,花落时节,总给情感丰富的文人墨客无限的怅惘感伤。

   网络浸润久了,情绪难免被其中的东西左右和影响,别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了,就连不因网喜,不以网悲都做不到。唉,发现自己比起范仲淹老爷子的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境界实在差了绝不是一个档次。

   给自己布置的“孩子,你为什么不快乐”系列之三的文字还在爪哇国呢,连我自己对能否写下去也心中无底,不是缺乏素材,也不是缺乏思考,而是写文字一向比较情绪化,厌倦了就虎头蛇尾有始无终。

   前天无执在我帖子《孩子,你为什么不快乐(一)》中的回复,是一连串的问题:花落,你快乐吗?花落,你幸福吗?花落,面对那些感觉不快乐的学生娃娃,你快乐吗?花落,面对那些感觉不幸福的学生娃娃,你幸福吗?

   真是崩溃,这家伙回个帖子整出这么多哲学问题,嘉嘉已经用严格要求的实际行动决心要把俺打造成女教育家了,难道无执还想把俺培养成一个女哲学家不成?

   无执这超级无厘头问题,再加上花落那颗被该论坛某人誉为联想集团的脑袋碰撞,其结果就是今夜无眠。

   我在内心问着自己,你快乐吗,你幸福吗,快乐的标准是什么,幸福又有什么衡量标准?你有什么资格整天故作高深状的大谈别人的快乐和幸福?

   最好玩的是莉恩的回复,她说:“庆幸自己已经走过那个阶段,当然,再有不快乐、焦虑郁闷、疑惑可以找花落姐姐啊,就会永远快乐着幸福着。”

   晕死,我单纯又可爱的小莉恩妞儿!

   当然,如果莉恩有什么生活中的烦恼和惆怅,只要肯信任我,花落姐姐一定会是个很好的倾听者和安慰者,但绝对没有本事保证谁永远快乐着和幸福着。

   莉恩,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如果花落姐姐有什么不快乐,焦虑郁闷和疑惑,又应该找谁呢?谁又能让花落姐姐永远快乐着幸福着呢?

   所以,这两个人的回复简直让花落如同一个正在夸夸其谈的大谈如何如何学好走路的人,一回头就掉进了自己挖的深坑中,不能自拔。

   花落,你快乐吗?花落,你幸福吗?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快乐和幸福是每个人的主观感受,如果我说我此时很快乐,你信吗,如果我说我今生很幸福,你能理解吗?

   其实区分起来,快乐和幸福又有所差别,快乐往往是指一种短期的愉悦情绪,而幸福则是一种相对比较长的时间段内,各项人生指标达到自己期望那种内心的满足感。

   比如,我前天知道周末两天要出差的消息,心中很是不爽。周六早上七点半匆匆起来,早饭都没吃,车子已在楼下,顺便再接着同去的领导,一见领导便大发牢骚:领导,求您了,以后这事情咱别安排在周末好不好,俺就这么点周末睡睡懒觉的乐趣,又泡汤了。

   领导笑:你可真够懒的,像你这么懒的女人,除了某某(俺家某人的名字),估计再也没人敢要你当老婆。

   想想不禁大笑,本人粗笨懒女一枚,竟有人不嫌不弃,岂不快哉!

   行至济南,竟发现济南下了不小的一场雪,碧绿鲜嫩的树木枝叶上白雪如梨花开放,姹紫嫣红的花儿上柔雪掩映其间,真可谓一天四季!但这景象虽然奇特,却不免让人担忧,这些花儿会不会被这突然而来的春寒冻坏,今年的桃杏苹果等还会有收成吗?把担忧说给当地那位校长听,他却很有经验的说,不要紧,这雪化的太快了,时间短就不会损伤花儿的。

   心中几分释然,人的情感心灵亦如这娇嫩妩媚的盛春之花儿,当冰冻偶然袭来,决不可使之冰冻太久,要让心中保留足够空间容纳温暖阳光的照射,尽快消除心中的冰雪,抗拒突然而来的春寒。

   出差回来,晚饭后看电视,惊见四川雅安又发生7.0级地震,自然联想起08年的512汶川地震,心中不仅再次感叹,在这自然灾害面前,生命又是何等微小和脆弱!在生命面前,我们生活中的这一切点滴的快乐与不快乐又算得了什么?

   佛教里讲,痛苦的根源就是我们的执著,因为一切都是变化无常的,外在的东西并不随着我们的意愿而保持不变,当变化出现,不遂我们的意,就产生了痛苦。
      
   也就是说,佛家认为,若消除痛苦,自当无执,顺应无常,不要执着于一端。论坛里的无执同学,你能听懂吗?
   
   花落,你快乐吗?花落,你幸福吗?

   自然界的花落只是花儿生命的一个自然阶段而已,就如化蛹成蝶,是精神与生命的升华。而论坛网名花落的这个人,只是一个傻傻的享受着生命中一切的快乐与不快乐,把心灵的丰富感受和体验当成自己幸福人生的女人。

    花落时节,思绪纷飞,让我所有的快乐与不快乐,都放飞蓝天下,抛撒春风中……

(此文2013年4月21日发表于散文随笔版)
 楼主| 发表于 2015-8-4 17: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春风里,那棵小树在成长
文/花落

   最近有些懒散,计划中的《孩子,你为什么不快乐(之三)》一直装在脑子中,正想着要不要抓紧时间写出来,却又有学生来找我交流。

   崇拜一下自己,不小心快成了业余心理专家了吗,尽管我没有学过半点心理学专业知识。

   昨天,一个大一女生电话联系我,说有很多困惑自己无法排解,希望能找我聊聊,我约她下午来我办公室。

   下午,女孩如约而至,表情是一脸的愁苦,很沉重的样子。我让她坐下,希望她慢慢的说出自己到底有什么烦恼。她有些语无伦次,好像心中积累了太多的烦恼和困惑,急于一下子说出来,又不知道从哪里说起。

   我尽量不打断她,静静的听她倾诉,她好像终于倒出了心中的一腔苦水一般,急促而窘迫的说着自己的烦恼:家是农村的,家庭条件并不好,父母年龄大,身体也不很好;自己目前的专业也没有什么就业优势,自身各方面能力一般;感觉自己比一般同学更努力,也很用功;可是,她最痛苦的是,为什么总是看不到自己的成长?

   说到最后,她泪流满面,甚至泣不成声了,可见这一切迷茫在她心中已经压抑困扰了很久,是在自己找不到出路的时候想到了我。

   我心中感叹,这个女生和我写到的那个女友的孩子几乎完全一样的烦恼,可见这个年龄阶段,大一女生的这种困惑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

   我给她大体的分析了她面对的这些问题,指出她这一切苦恼和压力来源是自己的不自信,不接纳自己,却对自己有着过高的期望值。

   “在你自己还没有能力承担责任的时候,过早的把父母的责任也开始担在肩上”,我站起身来,让她和我一起看着我办公室窗外刚刚种下的一棵小树,“这就如同一棵刚刚扎根的小树,你给它坠上一块几十斤的大石头,这小树能承担的起吗?”她说:“不能。”“是的,小树只能被压弯甚至压断的。人也一样,小小年龄,过高的精神压力要把自己压垮的。”

   我又指着远一点的春花园中的高大的雪松:“如果把这样的一块大石头,坠在那棵雪松的树杈上呢?”她说:“那应该没事的。”

   “是啊,每个年龄阶段都有每个年龄阶段需要承担的责任,没有必要把将来的责任过早的担在肩上,当你只能担800斤的时候,何苦一定要担起1000斤的担子。你现在的责任是自己快乐成长,学习知识,培养个人能力,而不是过早把父母的责任背在肩上。父母自有父母的命运和生活,他们自有他们的快乐,其中你的健康快乐是他们心中最大快乐和成就感。你这样给自己施加压力,这样的不快乐,这也绝不是你父母希望看到的。”

   她好像明白了许多:“这么说,原来这些压力都是我自己给自己的。可是,我为什么看不到自己的成长呢?”

   我再次指着那棵小树,“你现在能看到它在长高吗?”她摇摇头。

   “是的,虽然你看不到小树在长高,但是它的确每天都在长高。春天里,几天没留心,它发芽了,长叶了,在努力的吸收阳光。到明年这个时候,你再看看,小树长高了没有?”

    她点点头,仍旧迷茫却有所感悟。

   我继续说:“你也回首一下你自己,比起去年这个时候的你,你真的没有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吗?你再记着今天这个日子,到明年这个时候,你再来和我交流一下,看看自己有没有成长?

   “成长是一个自然变化的心理过程,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任何的过高期望和揠苗助长都是一种对自己的摧残,为什么不试着给自己一点耐心和等待呢?”

   她再次的泪流满面,感觉她这一次的哭泣和刚来时候的哭泣不同,更多是一种明白之后的委屈,是一种压力蓄积太久的释放。

   大约一个小时的交流,她似乎明白了很多的样子,说回去再想想,感谢之后道别。

   晚上,我已经躺床上了,忽然收到她的信息:老师,今天听了你的话开朗了许多,我开始试着不再给自己压力,放松心态。生活是活给自己的,我对自己都不好,怎么有心情对别人好呢;我不认可自己,别人怎么可能认可我;连自信都没有,又谈什么能力呢。收获很多,感谢老师的帮助。

   希望她能真正明白,今后的日子能活的轻松而且快乐。也希望那些和她一样迷茫着的大一女生们能够尽快走出迷茫,放下所有的精神压力,轻松而快乐的前行。

   春风里,那棵小树在快乐成长;为什么,正值青春的大一女生们,却有那么多烦恼和困惑呢?

(此文于2013年4月24日发表于散文随笔版)

 楼主| 发表于 2015-8-4 17: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缘来有你 于 2015-8-4 17:35 编辑

孩子,你为什么不快乐(二)
文/花落

   与同事闲聊,说他那刚上小学六年级的儿子早饭时忽然说道:“真怀念上一年级的时候。”同事问为什么,儿子说:“那时候不用起这么早,作业也没这么多。”同事感觉好笑,然后半开玩笑的对儿子说:“所以你得赶紧考上大学,那时候不仅可以不做作业,而且早上可以不起。”

   这对父子的对话相信很多父母和孩子都似曾相识,好像很多家长都对孩子说过这样的话,等你考上大学就可以玩了,等你考上大学就不用这么累了,等你考上大学……

   总之,孩子从小学开始,甚至更早从幼儿园开始,家长老师就把上大学几乎当成了孩子的人生最终目标,考大学也就成了家长老师念给孩子的万能紧箍咒。给孩子的感觉是,可以牺牲所有的孩童和少年的乐趣,只要上了大学就可以随心所欲了。

   可是,这些成长空间极端狭小的孩子,丢掉的何止是童年少年成长的乐趣?经过漫长的等待和期盼,进入了大学的孩子们才发现,不用早起了,作业也不多了,周末和大量的空闲时间都留给自己了,孩子却不知道这些空闲的时间拿来做什么了。他们没有自己的兴趣,也不知道自己有什么爱好,只有无所事事的空虚和迷茫,到这个时候那些孩子才发现,原来精神的疲惫比身体的劳累更痛苦难耐,更可怕的是,他们的精神已经失去了感受幸福快乐的足够空间和能力了。

   所以,我与同事交流说,最好别过早的拿考大学那个前景来给他施加压力,这样可能容易让他对考大学之前的这几年感到厌倦,或对考大学产生内心的抵触。最好就事说事,了解一下他为什么厌倦作业,应该先理解孩子,然后帮孩子克服眼前的烦恼。

   再看看那些更小孩子的家长吧:

   有一次,和一个北京的女性朋友讨论孩子的教育问题,她说起晚上给孩子出题,孩子两个多小时都做不出来时的生气和无奈,我问“孩子上几年级了”,她说“一年级,刚上了一个多月”。我有些惊讶,孩子才上一年级出这么难的题干吗。她说要给孩子加加餐,给他出老师还没讲的内容。另外,从她的叙说中可知,她几乎全方位的压制了孩子自由的时间,放学后,连邻居家的小女孩都不敢让她来找儿子玩了,怕影响儿子学习。不仅如此,还给孩子报了周末外语班和其他兴趣班。

   还一次,和一个不经常接触的同事一起吃饭,偶然说到他的孩子,才刚刚两岁半的女儿。说孩子刚满两岁时,当过多年小学教师又爱孙心切的爷爷就开始教孩子学拼音了,据说当时孩子都认识,会背诵了,但半年过去,再问,孩子已经全忘了。

   我不赞同他们这种急功近利的教育方式,孩子思维的发展都是有其阶段性的,一个月前怎么教都教不会的东西,一个月之后可能就如水到渠成般很轻松。想想孩子当年学说话的时候吧,当他不想说话的时候,怎么教都不能开口叫一声爸爸妈妈,当孩子到了说话的月份时,每天都给父母无限的欣喜。家长需要耐心等待孩子的悟性和成长,而不要把自己的思维强加于孩子。学习原本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家长的急于填鸭将严重挫伤孩子的信心和损害孩子的学习兴趣,实在是得不偿失之举。

   孩子的童年就应该是用来玩的,父母陪孩子玩可以充分的培养亲情;小伙伴和孩子玩益处更大。孩子在游戏中学会与人相处,学会沟通协调,学会交流情感和观点,这一切,看起来好像可有可无,但在玩乐游戏中所得到的人性的饱满健全,兴趣的培养,远远比单纯的学习知识更重要。

   我发现家长是一种最健忘的动物,一当了家长的人立刻就忘了自己当年的成长过程中的那些渴望和需求,总是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势看待和要求孩子,并以自己意愿来刻意的塑造甚至是扭曲孩子。而且,对孩子更加不公平的是,家长总是把自己的遗憾和对社会的恐慌感,成倍的再转嫁给孩子作为压力。

   这些过早的被剥夺了成长自由的孩子,哪里还会享受到成长的快乐?


(此文于2013年4月19日发表于散文随笔版)

 楼主| 发表于 2015-8-4 17: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宵酒醒何处
文/花落

   近日,心绪漂浮如风中的飞絮,博客关注中有几篇自己很喜爱的文字,也耐不下心来看,只好先收藏,以待来日细读。

   明知道红尘路上,无须流连太久;却奈何喧嚣世间,已然沉迷太深。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也许每个人的酒醒时分,都该留一点清静和冷落给自己,静静沉思,默默回味。

   很多时候,网络让人变得浮躁,鼠标一点,大量的信息便扑面而来,来不及分辨好坏真假,就已经被裹挟淹没在信息和情绪的海洋中,无力自拔。当有一天,蓦然的倦意袭来,才发觉身体早已疲惫,心灵依旧茫然。

   行在网络,如同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只能跟着人流盲目行走,却辨不清哪个才是真正同行者,也忘记了自己行走的初衷。这样的时刻,会渴望静下来,停一下脚步,回头看看走过的路,想一想自己为什么要走,让疲惫的身体彻底放松,等待一下远远落在身后的灵魂。

   前几日和一个擅写情感文字的美女聊了几句,谈到她情感丰富细腻动人的文字,很是喜爱;不料美女却说要自此罢笔,将所有的情感冷冻尘封了。我与此美女交往不深,并不清楚她是否情感受挫,方有此举,只是心中深深怜惜她驾驭文字的过人才情,恐怕自此再难拜读。

   回头想想自己,会不会有一天,我也因写文字而感觉身心疲惫,彻底尘封自己?

   我想,如果有一天我也彻底封笔,一定是找到了比写文字更好玩的事情。我只是一个贪玩的孩子,希望每天都发现一些新鲜的风景,些许与以往不太一样的想法。一旦有那么一天,我发现自己写出的文字,只重复过去的观点,再也没有新的感悟,就会陷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迷茫和困惑之中。

   感性的文字需要情感激发,理性的文字则需要思想充实;感性的文字最怕情感趋于平淡,理性的文字则最怕思想归于平庸。“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阅读校报,偶然见到这幅对联,心中很是向往,我的文字哪天能写出这样的境界?

   明知此生无缘,心中不妨留几分神往,想起了北宋词人晏殊的那首《蝶恋花》下阕: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有时,很羡慕西藏朝圣路上那些匍匐前行的圣徒们,他们怀着怎样一颗虔诚的心,走在追寻自己理想的道路上?他们明白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心有归属,自然幸福安然。

   其实,人生最大的快乐不在于到达怎样目的地,而是听着着自己内心深处的呼唤,一直往前走,珍惜欣赏路边的每一道亮丽风景,深切感恩每一个曾相伴同行过的有缘人。

   今宵酒醒何处?

   收拾行囊,行在路上,心怀几缕春风,染出一个明艳动人的江南杨柳岸……
(此文于2013年5月3日发表于散文随笔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心灵家园 ( 粤ICP备2022134291号-1 )

GMT+8, 2024-12-1 19:12 , Processed in 0.073751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