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梅朵

[散文随感] 锣鼓喧天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暗夜·冷殇 发表于 2025-2-14 11:44
齐咯隆咚锵……第一时间想到那个小品了。你真有才哈~
那个门口照片咋跟我姥爷家一样呢?可惜早已经拆迁不 ...

齐得隆咚锵这个梗,应该是赵本山、宋丹丹、刘流的小品《火炬手》


你太有才了,那个梗是出自赵本山、宋丹丹、牛群的小品,公鸡下蛋的那个,小品的名字是《策划》?

还是那些年的小品有看头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美人迟暮。 发表于 2025-2-14 12:25
一篇怀旧的帖子,勾起很多人的怀旧情绪,写得真细腻。

不由得让我想起小时候在姥姥的小山村过年的热闹气 ...

对啊,姐姐,小时候过年起的那个早啊,到处黑乎乎的,奶奶和妈妈起来煮饺子,爷爷忙着供天地祖先神位。

煮熟饺子的功夫,爸爸或叔叔带着弟弟放鞭炮,我和姐姐帮着端饺子。

第一碗饺子要先供神和祖先,就是烧纸的时候,饺子要放在供品前面,烧完纸,把饺子汤倒在纸灰中一点,这就算神灵祖宗吃完了,然后就端到桌上,大家吃掉

吃完饺子大人孩子都穿好新衣服,才敢开家里的大门,因为一开门就有连绵不断的人来拜年了。

最近抖音里常看到直播山东人拜年的场面,就是一大家子的男人,十多个或者二十多个,一起来拜年,直接在院子里乌压压跪下一片……

也有单个来拜年的,进屋,我家堂屋供着祖先,来拜年的人很懂规矩,先给祖先磕头。

然后才喊着对我爷爷奶奶称呼,再跪下去,一个一个的磕头

哈哈哈,想起来,这场景真是多少年不见了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子染.. 发表于 2025-2-14 09:05
有意思,扑面而来的怀旧风....

包了90个饺子,估计也就五个人的一顿饭吧...

其实那一盖帘的饺子,只是那天包的饺子的一部分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应该是大年初三,我家好多年了,初三是每年约定俗成的招待亲戚的日子。

我家的所有亲戚几乎都赶在这一天集中招待,二三十人都很平常的。

中午饭是不吃饺子的,都上桌,有酒有菜,往往要开两桌还盛不下,孩子们还要围着地桌吃饭。

包饺子是下午,就是临走前再吃一顿饺子,我们那边叫“吃后饭”。

但下午的饺子,只能象征性的了,因为人太多,包饺子又实在太麻烦,往往没那么充足,大家刚吃了午饭不久,也就吃不了多少。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梅朵 于 2025-2-14 20:53 编辑
美人迟暮。 发表于 2025-2-14 12:27
图片中那些饺子好诱人哦,想吃



哈哈,姐姐,把我年三十包的饺子给你吃

当时包的饺子,个有点大,看起来傻傻的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梅朵 于 2025-2-14 18:16 编辑
踏遍青山 发表于 2025-2-14 15:06
咚咚咚,锵锵锵,齐咚隆咚锵;咚咚咚,锵锵锵,齐咚隆咚锵……
很有鼓点和节奏的说

那是那是,这说明咱真是从小听着锣鼓声长大的,那鼓点那节奏,真心熟悉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梅朵 发表于 2025-2-14 16:20
那是那是,这说明咱真是从小听着锣鼓声长大的,那鼓点那节奏,真心熟悉

还感觉到有点伴着鼓点走几步的意思

点评

来,走几步……  发表于 4 天前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梅朵 发表于 2025-2-14 15:33
染神!
不,染大神!
不不,染大神探!








在看图软件的图片属性里可以查到图片的相关信息。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我本无漪 于 2025-2-17 13:24 编辑

读你的文字,看你的图片,很生动地感受到记忆中儿时的年味。
过年在一起包饺子吃饺子的氛围就是家最好的呈现和幸福。
在家里供着祖先的牌位,拜起来就方便多了。
有的地方是大年初一一家子先去陵园祭拜家里的仙人们。

我们这一代还感受过传统中国年的氛围和记忆,才拥有了这样的怀旧感。
现在的下一代只有被带到老家或具有风俗味的地方去感受了。


我们这里在朝天宫景区和夫子庙景区还可以感受到许多风俗演出。一场接一场的。
今年初五去拍了一场接财神,那人多啊,把人累到不行。
还有一些离城市较远的公园等处可以放烟花之类。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本无漪 发表于 2025-2-17 13:12
在看图软件的图片属性里可以查到图片的相关信息。

图片包涵拍摄时间等信息我是知道的,但我一直以为传上来的图片无法查到原始信息呢。

因为我没查过。

现在才知道下载了都能查到的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本无漪 发表于 2025-2-17 13:19
读你的文字,看你的图片,很生动地感受到记忆中儿时的年味。
过年在一起包饺子吃饺子的氛围就是家最好的呈 ...

对啊 ,我们这一代心理经历最丰富了,见证过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经历信息文明,又要进入人工智能时代了……

我小时候,因为生长在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大家庭,好像家里的老风俗老规矩比较多,过年的时候,我都不太敢说话,因为家里老人总是不让小孩子乱说话。

年三十要请去世的长辈回家过年的,烟雾缭绕的,我挺害怕,总感觉到处都是鬼魂。

叛逆期的时候,有一阵子我很烦这些规矩,但现在想想,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吧。

畏惧感本身就是一种信仰。

现在在外过年,好像一切习俗都丢了,只剩下年三十象征性的包饺子还算过年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心灵家园 ( 粤ICP备2022134291号-1 )

GMT+8, 2025-2-21 18:45 , Processed in 0.097398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