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东西-

[散文随感] 看图学庄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2-18 10:25: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梅朵 于 2023-12-18 10:26 编辑

我记得小时候,无聊的时候,经常乐此不疲的玩一个游戏,拿一个大人用来熏衣服杀虫的樟脑丸,画一个圆圈,把几只蚂蚁圈在里面,看着里面的蚂蚁,在里面爬啊爬啊,爬不出那个圆圈。

有时还会找一杯热水,对着蚂蚁一群搬运食物的蚂蚁浇下去,看着蚂蚁瞬间被烫的尸体满地。

现在想来,那时有点淘气促狭了。

可是,人类在上帝眼中何尝不是那些小蚂蚁,如果上帝也想淘气促狭一下的话,人类恐怕费尽心力也走不出那个怪圈。

所以,命运这东西,真的不是个人能力范畴的东西,俗话说“命中九尺,难求一丈”,凡事可以尽力,但不可强求。

最近由网络看世风,不管是对孩子还是对事业,太多急功近利,太多速成和盲从,执念颇深。

网上看到的一段话,也发来这里:
何为执念?爱而不得,放而不舍,求而不得,失之不甘,是为执念。
读了佛经千百遍,但佛却没告诉我,“放下”二字该如何落笔。
人生就是个不断得到与失去的过程,我们没有永恒的生命,也没有不老的青春,时间到了,该老的会老,该走的会走,我们终不过是时间的过客。
即为过客,又何必执着呢

我在想,其实佛家所谓放下,和庄子的超脱有太多想通之处。

人类所有的顶级思想,都是沿着不同的路径爬山而已,最终总能够殊途同归,达到人性的释放和心性的坦然和超脱。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8 14:25:11 | 显示全部楼层
梅朵 发表于 2023-12-18 09:12
东老师,你的图片那一楼,估计是开始上传过附件,帖子没发出来,又反复的重新上传的之后图片发出来了,却也 ...

给老乡妹添麻烦了。看来,以后还不敢一次贴这么多图呢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8 14:27: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东西- 于 2023-12-18 14:29 编辑
梅朵 发表于 2023-12-18 09:58
单单从逍遥游来看,庄子的思想是把人放置于更广阔的时空中了,在那个大多人的观念还停留在天圆地方,目光不 ...

是啊,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无论怎么想都觉得蛮奇特的。那个时期怎么就能产生那么灿烂的思想文化呢?唯一的解释,可能都是上天的安排吧。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文化,才有了这样的中华民族吧?

我发现,在心灵这里特别适合研究一些疑难的学问。一年前,在这里一不留神就读懂了诗经和论语。这一次,大概会终于让我读懂庄子了吧?以前,读了那么多遍,就是没搞明白《逍遥游》到底是想表达啥意思。这两天,突然一下子就醒悟了,庄子其实在《逍遥游》里只说了两件事儿:一个是说,怎样才能算得上真正的逍遥?哪必须不受任何内外部条件的制约,才能算得上。不然,即使是像鲲鹏那么拽,像列子那么牛,也都算不上逍遥。因为他们都离不开外部的制约;第二个就说,怎么才能实现真正的逍遥?由于受外部的制约,是人们无法获得真正逍遥的根本原因。所以,要想实现真正的逍遥,就必须设法打碎所有内外部的束缚和制约。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像至人一样无己,神人一样无功,圣人一样无名。

点评

老师概括的真好,很受启发,回头再来探讨  发表于 2023-12-18 16:30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8 14:34:44 | 显示全部楼层
梅朵 发表于 2023-12-18 10:25
我记得小时候,无聊的时候,经常乐此不疲的玩一个游戏,拿一个大人用来熏衣服杀虫的樟脑丸,画一个圆圈,把 ...

老乡妹理解的真是蛮深刻的。上面也说了,春秋战国时期,仅仅从思想文化这一方面来说,是远远胜过当前的。像命运之类的概念也主要产生于那个时期,仅凭这一点儿来说,就不会是一些虚妄和荒诞的东西吧。

很多事情也确实就是殊途同归。放下也好,超脱也好,这应该都是大聪明人才懂的事儿吧。首先,是不放下不行,不超脱不行。很多事儿不是听命于自己的那点儿很渺小、很可怜的意志的;其次,只有放下了,才会更轻松,结果反而更好。而不放下的结果,往往折腾的更糟糕。既然如此,为啥不放下、不超脱呢?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8 14:5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齐 物 论

“齐物论”的“[size=18.6667px]齐”字,应做相等、一样、无差别来解。[size=18.6667px]“齐物论”的标题,包含“齐物”与“齐论”两个意思,即“齐物”+“齐论”。庄子认为,世界万物包括人的品性和感情,看起来千差万别,但归根结底却又是齐一的,这就是“齐物”。人们的看法和观点,看起来也是千差万别的,但世间万物既是齐一的,言论归根结底也应是齐一的,没有所谓的是非和不同,这就是“齐论”。《逍遥游》和《齐物论》,堪称庄子哲学思想的两大基石。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收起 理由
梅朵 + 1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8 15:0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东西- 于 2023-12-18 15:03 编辑

齐物论篇幅比较长,所以,不再转帖原文了。只附上翻译的全文做参考。


                                                                   齐物论


南郭子綦靠几案坐着,仰起头做深呼吸,身心放松,进入了忘我的境界。

弟子颜成子游刚好侍立在前,就问道:“您这是怎么了?形体竟然能像干枯的树木,精神也可以使它像死灰一般吗?您今天靠几案而坐跟往常的神情不一样。”

子綦回答:“偃,你问得正好啊!今天我是忘掉了外在的自己,你知道吗?你听说过‘人籁’而没有听说过‘地籁’,听说过‘地籁’却没有听说过‘天籁’!”

子游说:“请问这是什么意思?”

子綦答道:“天地吐气风。风不吹则已,一旦劲吹就会使众多孔窍发出怒吼不已的声音。你难道就没有听过那呼呼的长风吗?山林参差不齐,合抱大树上的孔穴,有的似鼻,有的似口,有的似耳,有的似方孔,有的似环圈,有的似舂臼,有的似深池,有的似洼地,有的似浅坑。风吹这些孔窍发出声响,如激愤,如尖叫,如叱骂,如呼吸,如痛哭,如欢笑,如哀鸣,前呼后应,小风则小和,大风则大和,暴风停止则所有的孔窍归于无声。你难道就没有看到草木随风摇动的样子吗?”

子游说:“‘地籁’就是风吹孔窍而发出的声响,‘人籁’就是用竹管吹出的乐声,请问‘天籁’是什么呢?”

子綦回答:“‘天籁’就是风吹众多孔窍而发出的不同声响,这些不同的声音是孔窍本身的原因,哪有谁命令它们响呢?”

大智慧的人悠闲自得,小智慧之人斤斤计较。说大话的人气势凌人,说闲话的人喋喋不休。这些人休息时思前想后,醒来时恐惧不安;接人待物则勾心斗角。他们的表现或慢条斯理,或故作深沉,或细心谨慎。他们小恐时坐立不安,大恐时沮丧落魄。他们有的出言如飞箭,先发制人,这叫做善于洞察是非;有的说话如盟约一样谨慎,这叫做以守取胜。他们有的出言像秋冬一样肃杀而日渐消衰;有的沉溺于自己的言行而不能自拔;有的缄默不语而自我封闭,犹如死人之心,对一切无动于衷。他们或欣喜、愤怒、悲哀、欢乐,或忧思、叹惋、反复、恐惧,或浮躁、张狂、放纵、作态,宛如音乐从中空的竹管中发出,又如菌类由地气蒸腾而起。这种种情态心境日夜变换,却不知道它们是怎样发生的。算了吧!算了吧!一旦悟到了造物者,便懂得了诸种心境情态发生的缘由。

没有自然就没有我,没有我自然也就无法体现。天地万物是相近的,却不知道谁是主宰者。即使有主宰者,人们也无法寻找它们的迹象。我只能实行我所信奉的,却看不到什么形象,因为心境情态本是无形的。
“百骸”“九窍”藏备于一身,我和哪一部分亲近呢?还是同样地喜欢它们,或者有所偏爱?这样说来,它们都是隶属者吗?隶属者之间就不能自己和谐相处吗?它们是轮流主宰呢?还是有一个永恒君主在主宰呢?人们对此苦苦寻求也不会有什么结果,却并不影响这个世界如此这般地存在。

人一旦秉气成形,就是一种走向死亡的存在,若老是跟人家斗来斗去,整日奔波而不知停歇,难道不觉得悲哀吗?一生忙忙碌碌也不见有什么结果,一辈子困顿劳累找不到自己的归宿,这不是很可悲的吗?这样的人生有什么价值呢?人的形体会渐渐衰老,而心灵也随着衰老而死亡,这难道不是最大的悲哀吗?人生在世都是这样迷茫无知吗?还是只有我迷茫而人家尚有不迷惑的呢?

如果各人都拿自己的意见作为衡量的标准,那么谁会没有自己的标准?难道只有智者才有吗?事实上愚者也有啊!如果在没有形成主见之前就乱分是非,这跟今天去越国而昨天到了一样不可能。这就是以无标准作为标准,若以无标准作为标准,即使神圣的大禹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我又有什么办法呢?

人们说话不像刮风,自有说话人的意旨,然而他说的话却并没有准则。人们果真是在说话呢,还是不曾说话呢?人们认为他们说的话不同于小鸟的鸣叫,那么到底是有区别呢,还是没有区别呢?

道被什么遮蔽才出现了真伪?言被什么遮蔽才有了是非?道怎样往而不存?言怎样存而不可?其主要原因是道被成心所遮蔽,言被华丽的辞藻所覆盖。从而也就有了儒家和墨家是非争辩;以其所非而非其所是。想要非其所是而是其所非,则不如以明鉴破除是非。世间的万物非此即彼,自彼看不见此,自此看不见彼。所以彼出自此,此也因乎彼;彼此是相对而成立的。有生即有死,有死即有生;有可即有不可,有不可即有可;有是就有非,有非就有是。所以圣人从不以此来考察事物的本然状态,而是因顺自然的道理。因为此即是彼,彼即是此,所以从此看有是非之分,由彼看也有非之分。事物真的有彼此之分呢,还是真的没有彼此之分呢?只有一个途径能让事物彼此不相对待,这就是大道的枢纽。抓住大道的枢纽也就占据了关键的位置,从而可以顺应事物的自然变化。因为是非的变化无穷无尽,所以不如以明鉴之心来关照事物的实情。

用名词来说明事物并非你所指称的概念,不如不使用名词来说明这个事物并不是你所想象的概念;用“白马”来说明马的“白色”属性不是马本身,不如用别的事物来说明马具有的白色属性。从命名的自由性角度来看,“天地”也是一个名词,万物都可以用“马”这样的名词来命名。

说“可”,是人们认为是“可”;说“不可”是人们认为这是“不可”。道路是通过行人走而成的。事物是人们命名而造就的。何以说“然”?因为“然”就是“然”。何以说“不然”?因为“不然”就是“不然”。何以说“可”?因为“可”就是“可”。何以说“不可”?因为“不可”就是“不可”,事物原本就有“然”,事物原本就有“可”。没有什么事物“不然”,没有什么事物“不可”。所以,可以举出细小的草茎和高大的庭柱,丑陋的癞头和美丽的西施。奇变、诡诈、怪异等千奇百怪的各种事态来说明这一点,而从“道”的观点看它们都是贯通而浑一的。

有分就有成,有成就有毁。其实,万事万物无所谓成毁,从整体看成毁就是循环往复、圆通一体的。这是只有通达之人才了悟的通达之理,他不用成毁之见而诉诸圆通为一的常理。按照这一常理行事,即可无所不用,又可无所不通,还能无所不得,这也就差不多了。顺其自然而又不求其所以然,这就是大道的境界。如果竭尽心志固执一端而不知事物本来是浑一的,这就是所谓的“朝三”。何谓“朝三”?有一个玩猴子的人拿橡子喂猴子,他跟猴子说:“每个猴子早上给三个橡子,晚上给四个。”所有的猴子听了都急了。随后他又说:“早上给四个,晚上给三个。”所有的猴子都高兴了。橡子的名和实没有改变而猴子的喜怒却前后不同,这是因为玩猴者把“朝三暮四”颠倒为“朝四暮三”,通过喂食多少的顺序改变而满足了猴子。所以,圣人不分是非而加以调和,就可以达到顺任万物之境,这就是“两行”。

古时候的人,他们的认识能力达到很高的境界。什么叫高境界?他们以为宇宙开始于虚无,这确实是尽善尽美的认识,其次认为宇宙有万物而无界限。最后以为事物虽有分别却不存在是非。是与非的出现就表明人眼里的大道有了亏损。换句话说,大道的亏损是由于人的偏私所造成的。果真有成与亏呢?还是没有成与亏呢?举例而言,昭文弹琴就有成与亏,昭文不弹琴就没有成与进退。昭文弹琴,师旷击鼓,惠施论辩,这三位先生的才技称名后世。他们各有所好,并且极力彰显自己的所好,这样一来,他们的自作聪明,其结果使惠施终身沉迷于“坚白”之论,而昭文的儿子承其父业也终无建树。像这样的可以算作成功吗?如果这也叫成功,那我也就是成功的了。如果他们不算成功,那么别人和我就都没有成功。所以也无所谓圣人并不以版面之辞、一技之长而夸赞世间。不辨是非、不自夸赞而诉诸事物的常理,这叫做“以明”。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收起 理由
梅朵 + 1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8 15:05: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东西- 于 2023-12-18 15:07 编辑

(续)现在暂且在这里说一番话,不知道这些话跟其他人的谈论是相同的呢,还是不相同的呢?相同的言论与不相同的言论,既然相互间都是言谈议论,从这一意义说,不管其内容如何也就是同类的了。虽然这样,还是请让我试着把这一问题说一说。宇宙万物有它的开始,同样有它未曾开始的开始,还有它未曾开始的未曾开始的开始。宇宙之初有过这样那样的“有”,但也有个“无”,还有个未曾有过的“无”,同样也有个未曾有过的未曾有过的“无”。突然间生出了“有”和“无”,却不知道“有”与“无”谁是真正的“有”、谁是真正的“无”。现在我已经说了这些言论和看法,但却不知道我听说的言论和看法是我果真说过的言论和看法呢,还是果真没有说过的言论和看法呢?

天下没有什么比秋毫的末端更大,而泰山算是最小;世上没有什么人比夭折的孩子更长寿,而传说中年寿最长的彭祖却是短命的。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体。既然已经浑然为一体,还能够有什么议论和看法?既然已经称作一体,又还能够没有什么议论和看法?客观存在的一体加上我的议论和看法就成了“二”,“二”如果再加上一个“一”就成了“三”,以此类推,最精明的计算也不可能求得最后的数字,何况大家都是凡夫俗子!所以,从无到有乃至推到“三”,又何况从“有”推演到“有”呢?没有必要这样地推演下去,还是顺应事物的本然吧。

所谓真理从不曾有过界线,言论也不曾有过定准,只因为各自认为只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才是正确的,这才有了这样那样的界线和区别。请让我谈谈那些界线和区别:有左有右,有序列有等别,有分解有辩驳,有竞比有相争,这就是所谓八类。天地四方宇宙之外的事,圣人总是存而不论;宇宙之内的事,圣人虽然细加研究,却不随意评说。至于古代历史上善于治理社会的前代君王们的记载,圣人虽然有所评说却不争辩。可知有分别就因为存在不能分别,有争辩也就因为存在不能辩驳。有人会说,这是为什么呢?圣人把事物都囊括于胸、容藏于己,而一般人则争辩不休夸耀于外,所以说,大凡争辩,总是因为有自己所看不见的一面。

至高无上的真理是不必称扬的,最了不起的辩说是不必言说的,最具仁爱的人是不必向人表示仁爱的,最廉洁方正的人是不必表示谦让的,最勇敢的人是从不伤害他人的。真理完全表露于外那就不算是真理,逞言肆辩总有表达不到的地方,仁爱之心经常流露反而成就不了仁爱,廉洁到清白的极点反而不太真实,勇敢到随处伤人也就不能成为真正勇敢的人。这五种情况就好像着意求圆却几近成方一样。因此懂得停止于自己所不知晓的境域,那就是绝顶的明智。谁能真正通晓不用言语的辩驳、不用称说的道理呢?假如有谁能够知道,这就是所说的自然生成的府库。无论注入多少东西,它不会满盈,无论取出多少东西,它也不会枯竭,而且也不知这些东西出自哪里。这就叫做潜藏不露的光亮。

从前尧曾向舜问道:“我想征伐宗、脍、胥敖三个小国,每当上朝理事总是心绪不宁,是什么原因呢?”舜回答说:“那三个小国的国君,就像生存于蓬蒿艾草之中。你总是耿耿于怀心神不宁,为什么呢?过去十个太阳一块儿升起,万物都在阳光普照之下,何况你崇高的德行又远远超过了太阳的光亮呢!

缺问王倪:“你知道各种事物相互间总有共同的地方吗?”王倪说:“我怎么知道呢!”缺又问:“你知道你所不知道的东西吗?”王倪回答说:“我怎么知道呢!”缺接着又问:“那么各种事物便都无法知道了吗?”王倪回答:“我怎么知道呢!即使这样,我还是试着来回答你的问题。你怎么知道我所说的知道不是不知道呢?你又怎么知道我所说的不知道不是知道呢?我还是先问一问你:人们睡在潮湿的地方就会腰部患病甚至酿成半身不遂,泥鳅也会这样吗?人们住在高高的树木上就会心惊胆战、惶恐不安,猿猴也会这样吗?人、泥鳅、猿猴三者究竟谁最懂得居处的标准呢?人以牲畜的肉为食物,麋鹿吃草芥,蜈蚣嗜吃小蛇,猫头鹰和乌鸦则爱吃老鼠,人、麋鹿、蜈蚣、猫头鹰和乌鸦这四类动物究竟谁才懂得真正的美味?猿猴把狙当作配偶,麋喜欢与鹿交配,泥鳅则与鱼交尾。毛嫱和丽姬,是人们称道的美人了,可是鱼儿见了她们深深潜入水底,鸟儿见了她们高高飞向天空,麋鹿见了她们撒开四蹄飞快地逃离。人、鱼、鸟和麋鹿四者究竟谁才懂得天下真正的美色呢?以我来看,仁与义的端绪,是与非的途径,都纷杂错乱,我怎么能知晓它们之间的分别!
缺说:“你不了解利与害,道德修养高尚的圣人难道也不知晓利与害吗?”王倪说:“进入物我两忘境界的圣人实在是神妙不测啊!林泽焚烧不能使他感到热,黄河、汉水封冻不能使他感到冷,迅疾的雷霆劈山破岩、狂风翻江倒海不能使他感到震惊。假如这样,便可驾驭云气,骑乘日月,在四海之外遨游,死和生对于他自身都没有变化,何况利与害这些微不足道的端绪呢!

瞿鹊子向长梧子问道:“我从孔夫子那里听到这样的谈论:圣人不从事琐细的事务,不追逐私利,不回避灾害,不喜好贪求,不因循成规;没说什么又好像说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又好像什么也没有说,因而遨游于世俗之外。孔夫子认为这些都是轻率不当的言论,而我却认为是精妙之道的实践和体现。先生你认为怎么样呢?”

长梧子说:“这些话黄帝也会疑惑不解的,而孔丘怎么能够知晓呢!而且你也谋虑得太早,就好像见到鸡蛋便想立即得到报晓的公鸡,见到弹子便想立即获取烤熟的斑鸠肉。我姑且给你胡乱说一说,你也就胡乱听一听。怎么不依傍日月,怀藏宇宙?跟万物吻合为一体,置各种混乱纷争于不顾,把卑贱与尊贵都等同起来。人们总是一心忙于去争辩是非,圣人却好像十分愚昧无所觉察,糅合古往今来多少变异、沉浮,自身却浑成一体不为纷杂错异所困扰。万物全都是这样,而且因为这个缘故相互蕴积于浑朴而又精纯的状态之中。

“我怎么知道贪恋活在世上不是困惑呢?我又怎么知道厌恶死亡不是年幼流落他乡而老大还不知回归呢?丽姬是艾地管理疆界的官员的女儿,晋国征伐丽戎时俘获了她,她当时哭得泪水浸透了衣襟;等她到晋国进入王宫,跟晋侯同睡一床而被宠为夫人,吃上美味珍馐,也就后悔当初不该那么伤心地哭泣了。我又怎么知道那些死去的人不会后悔当初的求生呢?睡梦里饮酒作乐的人,天亮醒来后很可能痛哭饮泣;睡梦中痛哭饮泣的人,天亮醒来后又可能在欢快地逐围打猎。正当他在做梦的时候,他并不知道自己是在做梦。睡梦中还会卜问所做之梦的吉凶,醒来以后方知是在做梦。人在最为清醒的时候方才知道他自身也是一场大梦,而愚昧的人则自以为清醒,好像什么都知晓什么都明了。君尊牧卑,这种看法实在是浅薄鄙陋呀!孔丘和你都是在做梦,我说你们在做梦,其实我也在做梦。上面讲的这番话,它的名字可以叫做奇特和怪异。万世之后假若一朝遇上一位大圣人,悟出上述一番话的道理,也如同朝夕相遇一样平常。

“假使我和你展开辩论,你胜了我,我没有胜你,那么,你果真对,我果真错吗?我胜了你,你没有胜我,我果真对,你果真错吗?难道我们两人有谁是正确的,有谁是不正确的吗?难道我们两人都是正确的,或都是不正确的吗?我和你都无从知道,而世人原本也都承受着蒙昧与晦暗,我们又能让谁做出正确的裁定?让观点跟你相同的人来判定吗?既然看法跟你相同,怎么能做出公正的评判!让观点跟我相同的人来判定吗?既然看法跟我相同,怎么能做出公正的评判!让观点不同于我和你的人来判定吗?既然看法不同于我和你,怎么能做出公正的评判!让观点跟我和你都相同的人来判定吗?既然看法跟我和你都相同,又怎么能做出公正的评判!如此,那么我和你跟大家都无从知道这一点,还等待别的什么人呢?辩论中的不同言辞跟变化中的不同声音一样相互对立,就像没有相互对立一样,都不能相互做出公正的评判。用自然的分际来调和它,用无尽的变化来顺应它,还是用这样的办法来了此一生吧。”

什么叫调和自然的分际呢?对的也就像是不对的,正确的也就像是不正确的。对的假如果真是对的,那么对的不同于不对的,这就不须去争辩;正确的假如果真是正确的,那么正确的不同于不正确的,这也不须去争辩。忘掉死生忘掉是非,到达无穷无尽的境界,因此圣人总把自己寄托于无穷无尽的境域之中。”
影子之外的微阴问影子:“先前你在走,现在又停下;以往你坐着,如今又站了起来。你怎么没有自己独立的操守呢?”影子回答说:“我是有所依凭才这样的吗?我所依凭的东西又有所依凭才这样的吗?我所依凭的东西难道像蛇的鳞和鸣蝉的翅膀吗?我怎么知道因为什么缘故会是这样?我又怎么知道因为什么缘故而不会是这样?”

过去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欣然自得地飞舞着的一只蝴蝶,感到多么愉快和惬意啊!不知道自己原本是庄周。突然间醒来,惊惶不定之间方知原来是我庄周。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庄周呢?庄周与蝴蝶那必定是有区别的。这就可叫做物、我的交合与变化。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收起 理由
梅朵 + 1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3-12-19 11:27: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东老师,齐物论有点难,容我慢慢读,每个字都认识,但悟透其中的哲理却不容易了,再要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实在是底气不足啊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9 19: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梅朵 发表于 2023-12-19 11:27
东老师,齐物论有点难,容我慢慢读,每个字都认识,但悟透其中的哲理却不容易了,再要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实 ...

是啊,齐物论这篇太难了。应该是庄子里面最难理解的一篇。我也反复看了几遍了,可还是觉得迷迷糊糊的,没有搞定的感觉。

我现在能理解的只有这么多:庄子在这里提出了物是齐的,论也是齐的。他这到底想告诉我们些什么呢?

一、物是齐的,庄子的着眼点主要是这两对儿:穷通寿夭。在他看来,穷困潦倒跟富贵发达没啥两样。长寿跟夭折也没啥两样。既然穷困潦倒跟富贵发达没啥两样,自然,就没必要去费心追求那些功名利禄啥的,随遇而安就好;既然长寿跟夭折没啥区别,那么,也就大可不必贪恋活着。没有了功名心和贪生的心,人心就必然会被解放很多,变得轻松很多。庄子本人可以算是实践他的这个观念的标杆儿了:他丢掉了漆园吏的官差以后,靠编草鞋卖草鞋为生,甚至借粮度日、穿补丁衣裳,但楚威王派人去见庄子,想聘其为相,却被庄子拒绝了。

二,论是齐的。也就是说,所有的言论都是一样的。无非都是自己认为自己的观点是最正确的,而别人的观点都是错误的。既然大家都是这样,所以,世上的各种各样的观点也就无所谓是非对错。既然人们的言论无所谓是非对错,自然也就没必要去跟任何人去争论。

反正,咱们也不急着搞懂,慢慢来吧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9 21: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养  生  主


养生主里这个“主”字的意思做要领解。所以,“养生主”就是养生的要领。庄子认为,养生之道重在顺应自然,忘却情感,不为外物所滞。中间就是有名的“庖丁解牛”故事,以庖丁分解牛体比喻人之养生,说明处世、生活都要“因其固然”、“依乎天理”,而且要取其中虚“有间”,方能避开是非和矛盾的纠缠,做到“游刃有余”。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收起 理由
梅朵 + 1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心灵家园 ( 粤ICP备2022134291号-1 )

GMT+8, 2024-11-25 11:31 , Processed in 0.060087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