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缘来有你

[散文随感] 【回眸】—花落/青衣水袖散文选(谢绝回帖、可点评)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8-6 18: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与救赎——谈影片《肖申克的救赎》
文/花落


    最近看了几部影片,有国产片,有港台片,也有国际大片。给我印象最深刻,触动最大的国际片除了西班牙电影《城市广场》之外,就是美国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了。

    从我看过的几部美国大片而言,感觉美国的好莱坞的大片成为经典并非浪得虚名,随着经济地位的强盛,政治地位的领先,美国在思想文化方面的输出的确已经具备了暂时无法取代的优势。

   
    美国大片给人的感觉是,带有一种文化的自信和优越感(当然,这其中也有经济政治的强大带来的狂妄感),散发出西方文化所倡导的人文情怀,个性张扬自由,敢于直面人性,从一定程度上揭示体制弊端,思考文化。

    比如:《泰坦尼克号》以杰克和露丝的爱情为主线,反思人类依仗科学工具,在大自然面前的狂妄无知,灾难的造成很大程度是人为因素;另外表现在灾难面前,在接近生死底线时,对人性的真诚探索。

   《阿凡达》则表现两种文明遭遇碰撞时,从人性的角度,对所谓的先进文明和落后文明进行重新定位和划分。这是否证明,美国人已经在反思当年欧洲人发现新大陆时对印第安人犯下的罪恶?

    当别人给我推荐《肖申克的救赎》这部影片的时候,我感觉早已久闻大名了,找到视频,连续看了两遍。与我以往看过的片子不同,这部片子被称为男人的影片,没有帅哥美女,也没有纠缠不清的爱情故事,连其中的主人公安迪也长的高瘦单薄,算不上帅哥。但是影片却有一种独特的魅力,让人思考,让人内心触动。

    影片演的是一个被被误判的杀人犯——银行家安迪,花了将近20年时间成功越狱的故事。电影通过肖申克监狱这样一个特殊的场景,揭示了体制对人性的压制,对个体的改造。

    其中另外一位主人公瑞德(黑人Red)在与安迪谈及老布的行为时说:“这些围墙很有趣,起先你恨他,然后习惯他,更久之后,你不能没有他,这就叫体制化(institutionalized)。”

    而瑞德正属于在监狱体制内混的不错的人,狱中只要你给的起报酬,瑞德便可以弄到任何违禁物,是个受尊宠的人。但他几乎和老布一样,对体制严重依赖,失去了对自由的向往和救赎自己的能力。

    唯有安迪,他外表看似懦弱,但内心坚定,从进监狱的那天开始就决定一定要离开这里。接近20年,他从未放弃过对自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他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实现对自己的救赎!

    在监狱的黑暗生活里,他没有自甘堕落,他办监狱图书室,为囚犯播放美妙的音乐,还利用自己的知识帮助大家打点自己的财务。点狱长很快的发现了他的特长,让他帮助自己清洗黑钱做假帐,而安迪恰好就利用这做假账的机会准备了越狱后的资金来源问题。

    越狱的整个计划非常步骤严密,环环相扣,当明白自己无法通过合理途径伸张冤情的那天,安迪就毅然决定用自己的方式获取自由。

    主人公安迪的顽强坚毅和沉着冷静尤其令人感叹和敬佩。面对冤情,没有歇斯底里的呼天抢地;面对体制,也没有以卵击石的无谓反抗;他在默默的思考,他在静静的行动;他相信自己,不放弃希望,不放弃努力,耐心地等待生命中属于自己的辉煌。这就是安迪的自我救赎,这就是肖申克的救赎。
    看完影片,静静沉思,久久回味: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上帝,每个人都需要自我救赎,尽管救赎的途径千差万别,但最根本的是,需要默默的思考和行动,不要放弃希望。人一旦没有了希望,就会成为“只忙着生,或忙着死”的行尸走肉。
   
    希望是个好东西,也许是世间最好的东西;有希望,才有自我救赎。



(此文于2015年4月10日发表于散文随笔版)
 楼主| 发表于 2015-8-6 18: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世界那么大
文/花落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曾经一封女教师的辞职信疯传网络,这十个字无疑已经成了本年度网络最热的词汇之一。        

    前一阵子网上的热议太多了,我不想再去重复别人的观点。真实也好,炒作也罢,之所以都火起来,一定传达了太多人心中想说没敢说的话,想做没敢做的事情。
   
    搜索了一下网络文字,大多还算理性,客观的评价,委婉的忠告,没有听到激烈的批评之声。网络,已经学会了尊重另一种生活方式。

   
    我的文字,总是赶不上热点,而且对于热点也不太关注,不再像前些年那样爱指手画脚,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我想,外人看起来表面上的几个字,一定包含了当事人很长时间的犹豫、思索、沟通和抉择,一定有过外人难以想象的痛苦乃至煎熬。
   
    在生活压力太大的上班族心中,有谁没做过这样的梦?遇到困难时,被上司批评时,加班劳累时,工资不够花时,恨恨的想象这样一个影视中常出现的场景:把所有的一切摔在上司面前,很牛X的说一声,老子不干了,甩门而去;或很有风度的挥一挥衣袖,留下一个潇洒诗意的背影……

   
    其实类似的场景一点也不陌生,记得新文化运动时期倡导妇女解放运动中,易卜生的玩偶之家成了新女性的代表,娜拉决心不做玩偶离家出走的结果,让当时的新青年和新女性们为之热血沸腾。但鲁迅却敏锐的认识到更深刻的问题,娜拉出走之后,怎么办……     

    和众多的网文一样,我无意对女教师的行为和个人选择,做任何的评价,这是她的生活方式,我只想借她的话为引子说点自己的话。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正像曾经流行一时的那首歌中唱的:何不潇洒走一回?是拖着拉杆箱走在一个陌生的城市吗?是满面烟尘的走向广袤辽阔的大草原?还是像三毛那样,找一个异国的男人,一起流浪在无边无际的撒哈拉沙漠?文人笔下往往把过去的一切失意和落魄写的很诗意,其实唯有当事人才知道那一刻是多么艰难。     

    我的思维总是毫无计划的跳跃,忽然就想起了我网上结识的第一个网友。   
    记得十年前我刚刚触网,触网的原因是学打字,打字很慢,却有朋友不嫌弃,耐着性子和我慢慢的聊。就是那时,我网上结交了人生中的第一个聊得比较深入的网友。     

    他的故事要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年代后期说起: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的确成了冒险家和投机分子的天堂,重商轻文,重利轻义,当时的流行语“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反映了当时脑体倒挂的不合理现象;而当时的一首歌曲《潇洒走一回》的流行,也恰恰迎合了那个时代不计后果只顾眼前的浮躁心态。

   
    而他,就是受那个时代招引,不安于现状急于改变现实和自身状况的年轻人中的一个。     

    大学毕业的他,因为父母的关系,在他所在的省份的省城曾找到一份令很多年轻人羡慕的工作,在一个政府机关办公室,那时的机关单位人浮于事,工作并不多,悠闲的喝着茶看着报纸,一天天的悠然的度过自己青春最好的年华。可是他偏偏无法忍受这样的生活,他厌倦了这样刻板而沉闷的日子,于是,他像上文的女教师一样,潇洒的辞职,走上了自己下海经商的路途。     

    据他自己说他真的很能吃苦,当然也由于他的聪明能干,好像做的是木材生意,生意做的很成功,三两年他就成了上百万资产的老板。他描述那几年的日子,那么年轻,有活力,有激情,而且有钱……他说,知道那是一种什么感觉吗,大把的花钱,任意的挥霍,不可一世的任性又潇洒。
   
    但这日子没过多久,他又接了一个大单,也是木材生意,被成功冲昏了头脑的他,也被对方开出的价格诱惑,没有严格审核对方的资质,就决定用所有的积蓄再做一次更大的生意。结果,钱发出去,货却没有了音信……据说,那是他几年所有的积蓄。

   
    就在一夜之间他由百万富翁又变成了身无分文的穷光蛋,好像一切又回到了起点,快的令人感觉像做了一场梦,可是生活却再也回不到起点了。他说出去追债最艰难的时候,三天只剩下几块钱。

   
    这期间他还结婚生子,孩子刚出生几天就发烧住院,诊断的结果如晴空霹雳:先心病!一年的时间,四处求医,还是没保住孩子的性命,孩子死的时候,刚刚不到一周岁。我认识他那年,他只有28岁,大学毕业按22岁算起,只有六年的时间,他经历了别人一辈子都经历不到的人生跌宕起伏。

   
    工作,辞职,下海,经商,赚大钱,被诈骗,结婚,生子,丧子……我认识他的时候,他正在这样一个人生跌宕的最低谷,28岁的他,心态像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

   
    现在想想,也许正是我那种久居校园和刚刚触网的单纯和无知吸引了他吧,他羡慕我经历的简单,羡慕我对社会险恶的一无所知,他愿意把自己的经历和我说,不必有任何的防范和包装。况且我又打字慢,不多话,于他而言很显然是一个合适的倾听者。

   
    再后来,知道他在亲戚朋友的资助下开了一个数码产品店铺,他依然经商,做他的小老板,以他的聪明干练和近几年数码产品的迅速发展形势,我想他的生意一定会做的不错,一百万对他而言也些许早不是问题了吧。而且他的妻子又生了一个可爱的女儿,他曾把孩子百日的照片发给我看,一个粉嘟嘟肉呼呼的可爱小娃娃。

     
    后来随着我的第一个QQ号被盗,第一批加入的好友失去了唯一的联系,他的QQ号也在其中,没有再联系了,如今近40岁的他该是怎样一种心态呢?

   
    他一定也看到了这个女教师洒脱的辞职信,他会想起当年的自己吗?

   
    他的女儿也快10岁了吧,将来他的女儿上大学的时候,他会希望女儿和他一样经历丰富吗?

   
    据我观察,越是经历坎坷的父母,越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的生活简单平静。接触过不少来送学生上学的有钱家长,开着豪车,穿着名牌考究的服装,花钱大手大脚,很显然是经商赚了大钱的,却特别羡慕我们这些不挣多少钱的公职人员,希望儿女不再过他们一样的日子,将来找一份安定的工作,不必挣多少钱,平安就好。     
    曾有一个往届的学生家长和我聊天,说他当年是因为企业倒闭下岗走上了经商的道路。到如今,钱挣的是不少了,房子买了好几套,车子也一人一辆了,却失去了人生目标,不知道接下去再赚钱有什么意义。于是,他们把自己今生难以满足的希望寄托在了下一辈身上,而他的女儿大学毕业后考入当地某中学,当了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     

    想起那句歌词: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
   
    世界那么大,能真正属于我的东西,也许并不多……


(此文于2015年6月14日发表于散文随笔版)
 楼主| 发表于 2015-8-6 18: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谈谈本次论辩与女权
文/花落

    最近散文版的男女混战,令论坛有了一种久违的论辩火药味。

    今天下午有朋友给我戏谑留言:神男魔女混世大战终于偃旗息鼓了?

    观战的看客们意兴正酣,论战双方却早已无心恋战,这论战的虎头蛇尾,令人散场散的那么不甘心不情愿。

    究其论战根源,花落也算始作俑者了,就再由我来为本次论辩做个小结,也算有始有终吧。

    论辩的源头是两年前花落的一篇文字《男人女人与哲学》,那篇文字虽然用词略有争辩斗气的意味,却实实在在的是花落对男女不同的思维方式以及女性思维和心理优势方面的一点思考。

    虽然文字已过去两年,虽然经历了几位才子的激烈争辩,但花落表示,不改初衷,继续坚持关于男人、女人和哲学的思考,对女人天性中包含的博大包容温柔美好表示强烈的自信和赞叹。

    论战中砖来石往,各有精彩,常令人思维顿开,并忍不住拍案为之叫绝。但客观的评论一下此番争论,娱乐游戏的成分更浓了些。不是参与者水平不够,也不是论辩者缺乏真诚。探究原由,一则没有真正思想观念的碰撞,比不得当年在博客的思想观点争论令人血脉贲张;二则是我心灵家园论坛的版友思想成熟温和,论坛氛围欢快和谐,缺少争辩的氛围。

    参战的几位男士无疑都曾是论辩高手,其中随便是硬招数,虽然有些强词夺理,但有一定技术含量,不小心会被他绕晕;东风是软刀子,有点糖衣炮弹的味道,防不胜防;yxins貌似公允,实则唯恐天下不乱;野山风则是十足的打滚撞墙混搅局的。对了,还有刚刚耐不住寂寞参战的安处先生,看半天没搞懂他想说啥,算作故弄玄虚型的和稀泥。

    几位先生的帖子我已经回复,观点不再赘述,既然王随便给花落定义为替女权主义摇旗呐喊的角色,争辩的话题又集中在了女权,我不妨再谈谈女权这个话题,重申一下我方观点。

    先从山风提到的一个问题说起,山风的文字虽然撒泼的意味很浓,但有些问题值得思考。

    比如他举到一个例子说,有一伙女权主义者,公开要求取得和男人“平等”地获得站着撒尿的权利,还晒出了她们自认为完全可以站着撒尿的姿势的照片。

    一提到女权主义,人们会自然想起这样一些过激的行为,也成为很多人指责女权主义的有力证据。但这种行为不但与女权不搭界,而且恰恰是被男性思维异化的结果;她们的举动和行为正表明部分女性刻意模仿男性的行为并以此为荣,内心对自己的女性特色的不接纳和对自身性别的不自信。

    这就如同白人和黑人,白种人肤色胜雪,黑种人肌肤若炭,身体颜色的白和黑都是是上帝赐予的先天的特征,无法选择也很难更改。那么,白人以肤色白为美,黑人以肤色黑为美,各有各的审美观,互相尊重并接纳差别,这样的审美观应该算是平等的。

    但倘若黑人无形中被灌输并接纳了白色人种的审美观,就会认为白色皮肤是美的,黑色皮肤是丑的甚至是脏的,他们开始厌弃并否定自己先天的肤色,试图通过整容和皮肤漂白来显示自己和白人的平等,这就是审美观的异化,是一种文化的自卑。

    说到男女也是同样的道理。和动物界的雌雄一样,上帝创造男女,同样赋予了男性女性不同的身体特征和社会使命,不管男女都应该无条件接纳自身性别的赋予的特征和使命,而不是否定自己特征和拒绝自己应该承担的使命来争取无差别等同。

    所以,以上那种不顾女性自身特征的习惯,一味追求和男性等同的思维,恰恰是男女平等的大敌,这就如同动物界要求母鸡学公鸡打鸣一样的荒唐可笑。

    而我们要谈女权,恰恰需要抛弃的是这样一些男性思维对女性观念的异化,真正发自内心的接纳自己的身体特征和性别角色。

    需要反驳几位男士的是,我们所追求的男女平等,是一种两性之间的彼此接纳和认可,而不是忽略差别的完全等同。

     (很抱歉,文字很粗糙,读来难免枯燥,题目也没想好,先发出一点。接下来我还想从影视文化和现实中的一些现象,说说当前男性思维对女性观念的异化,待续)

(此文于2015年6月23日发表于散文随笔版)
 楼主| 发表于 2015-8-6 18:26:02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谈谈“男女平等”这个老话题
文/花落

    先引用对方辩手安处先生的回帖:“女权主义”这个词本身就很搞笑,女权的“权” 是被让渡出来的,本身就带着如“人权”一样长期被奴役的色彩,现在居然被美女们欣然接受了……
      
    其实我们并不是欣然接受,而是不得已接受。就如妇女节和儿童节一样,一般弱势群体才会拥有个节日;我们并不希望女性成为弱势群体,也不需要这样一个节日提醒和男性相比我们成了弱势群体,但事实却是,因为历史和现实的各种原因,这个世界的评价体制的确被男性思维所控制,女性的社会价值很大程度上还没有得到真正的尊重接纳和认可,甚至连女性本身也在被男性思维异化而不自知。

    前几年马伊琍、佟大为、黄磊等主演的电视剧《婚姻保卫战》,不知道有没有朋友关注过,主要剧情是:三个家庭中的女人为了保护家庭,都相继让老公成了家庭煮夫,自己出去工作打拼。

    倘若是家庭角色分工,男人女人谁侧重挣钱养家谁侧重教养子女都不是重要问题,最重要的是对家庭事务和教养子女的尊重和认可。比如马伊琍饰演的李梅,怕丈夫在外工作被女人勾引,就软硬兼施,把一个才华横溢的老公逼回家中做饭接孩子,自己出去打拼养家。

    自己出去拼命厮杀,把老公圈养在家中争取来的家庭稳定,能体现真正意义的男女平等吗?先天身材娇小、体格柔弱的女性,一定要充当社会中强悍的角色才能立足吗?那男人又如何在社会中定位?

    有时看看学生的名单也会发现一个问题:第一,女孩名字趋向男性化。第二,直接带“男”字的女孩名越来越多,诸如,胜男、冠男、超男、越男、亚男等,看了这些名字我就感觉有趣,这是表现男女平等呢,还是表现取名的家长对生了女孩有几分底气不足?

    有一种感觉,中国曾有很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女性被圈禁在家庭中,无法参与社会生活,没有自己的社会发言权,对女性社会地位的压制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近代以来宣扬的女性解放观念又大大的矫枉过正了,在女性解放中只注重男女外在的社会等同,却忽略了男女的自然分工和差异。
  
    比如文革的口号: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男同志能做到的事情,女同志也能做得到。这话将所谓的女性解放运动推向高潮,也是那个时期,才会出现那些和男人拼体力甚至伤害了自己身体的铁姑娘、男人婆。细细想来,这样的观点实在是对女性的歧视和伤害。如果,你不能看出这句话的逻辑问题,我可以把这句话置换一下:时代不同了,公母都一样,公鸡能做到的事情,母鸡也能做的到。就如同用公鸡的标准评价母鸡一样,用男人的标准来评价女性其本质是对女性的歧视和伤害。

    最为严重的一个后果就是,女性不能安心把教养下一代作为神圣的天职,而一味向男人一样的追求体力和智力的角逐,过分注重外在的功名和眼前利益,或因为工作压力巨大,而影响了养育和教养孩子的职责。比如当前很多职业女性不想结婚,或不想生孩子,或者生了孩子交给老人或保姆;或者因为进修或深造而过早的断奶,或错过了生育的最佳年龄等。

    其实,女性价值取向的选择问题,是一个社会价值取向的选择问题,也是男性思维异化的严重后果。一个社会被男性思维控制必然趋向浮躁,太注重实用功利,评价体制单一,不重视人文和教育,女性所承担的育雏教育功能也得不到应有的评价和尊重,也必然导致女性越来越把承担生育抚养孩子的责任当成一种负担。而女性角色的缺位,又对家庭和社会存在很大的隐患;当前未成年人教育问题的凸显,与女性角色缺失有着必然的关系。

    在这里,花落要赞同一下昨夜东风貌似有几分油腔滑调的回帖:还是毛主席他老人家说的好,世界是我们的,但更是你们的,归根结底是我们的孩子的。。所以 还争个啥。。

    说到底,一个社会,倘若女性得不到真正意义的尊重,受害最深的是孩子;而孩子,承载着我们的希望和未来。

    男性和女性就如同我们校园中参天的白杨树和美丽的樱花,在这个校园里各有特色,各自展现自己的优势。如果拿做栋梁的要求来评价樱花,就抹杀了樱花应有的审美价值。

    女性,是世界花园里美丽的花朵。女人,你知道自己的美丽和芬芳吗?男人,你真正懂得欣赏女性内在的美好和价值吗?
(此文于2015年6月24日发表于散文随笔版)
 楼主| 发表于 2015-8-7 09:46:23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联赏析】不系之舟浮月下
文/水袖

    前一阵子在某地方学对联,做对联赏析,比起直接对句来,我好像更喜欢赏析多些。虽然难免赘语太多,不够精炼,但更喜欢把对联浓缩的东西铺展开来,甚至添枝加叶。我想,赏析本来就是一次再创作,完全可以不必过分拘泥于对联诗词字面的含义。

    也在这里保存一下,留下我学习的痕迹。个人理解,难免片面,也请朋友们指导交流:

【题目01】
出句:不系之舟浮月下;【人境庐】
对句:轻扬之笛散风中。【若雪轻兮】
      
     
联语主题:
     
    出句从视角着手,描绘的景物月淡风清,水面平静,小舟无拘无束自在漂荡;给人以宁静祥和,淡泊洒脱之境界,令人禁不住心向往之。
      
    对句则从听觉的角度予以补充,笛声悠扬婉转,穿过静谧的夜晚,隐隐约约传入耳中,就如同飞花轻浮,细雨飘散,巧妙的利用通感,赋声音以形象,化听觉为视觉,与上联情景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将读者带入静谧,优雅,淡泊,悠然的情景。
      
    上下联完美的创造了一个空灵无尘、超凡脱俗的意境,表达作者渴望摆脱世俗羁绊,追求自由,达到精神修养的一种高境界,淡泊闲适,波澜不惊。


【题目02】
出句:想来故里月明处【阵风吹过】
对句:应是阿娘眼泪时【金戈】
联句主题:
   
    出句写在外的游子对月抒怀,思念故乡。对月抒怀是千百年来中国文人写诗撰文的一大主题,比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故乡与明月也往往通过游子的抒怀,两者自然关联在一起,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具有了特定的文化内涵。飘零在外的游子,看到他乡月明,自然联想到,故乡这时刻月色正明亮如银,笼在月色之下的家乡会是怎样的情态呢,是不是还与我多年记忆中的一样?

    对句承接上联,由对月思乡到怀念亲人,特别思念的是自己白发娘亲。镜头逐渐拉近,想到家乡,想到自己的家,家中的亲人都在做什么呢?白发的娘亲一定也在对月流泪,想念飘泊在外的孩子了。想起临行时“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逢,意恐迟迟归”的情景如在眼前,母亲的千叮咛万嘱咐如言在耳,禁不住心头湿润几分。对句与出句衔接自然,不留痕迹,语言朴素自然,情感真挚,让人有如临其境之感。

    整联描写游子对月怀乡思亲的情感,朴素自然,真挚动人,读来有如临其境,如见其人之感,朴实无华的用词,更有一种直抵心灵最深处的穿透力。


【题目03】
出句:禽鸟声随春色变;【泊小顾】
对句:牧樵影伴晚霞归。【一枝梅】

   
联句主题:
   
    出句是说,随着时气的变化,花开叶绿的春天到来,自然中的鸟儿们也活跃欢快起来,正是鸟儿们求偶的季节,各种鸟儿声音婉转清丽,在林中吟唱。正如“春江水暖鸭先知”,没有谁告诉鸟儿们时令的变化,但鸟儿们自然有敏锐捕捉自然变化的能力和顺应自然变化的本能。

    对句是说,骑在牛背上的牧童,挑着木柴担子的樵夫,在夕阳落山的时候,伴着晚霞回家来了。虽然他们没有什么学识,也不懂什么大道理,但也知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是农家人祖祖辈辈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

    整联:上联写物,下联写人,通过景物描写,既描绘了春鸟吟唱和牧樵晚归这样两幅自然美好又富有诗意的画面,又阐发了一种淡泊自然的人生理想和回归本真的哲学道理;上下联由鸟儿到人类,承接自然,并将其中深刻含义递进了一层,使上下联表达了一个完整的哲学含义。自然万物,各有其规律,顺其自然,顺应人性,不必强力而为,享受自然带来的快乐,享受自己内心淡泊自然的幸福感。

    这幅对联令人不禁联想到陶渊明的诗(以下为网络段落作参考):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至此,诗人与“本我”融为一体。采菊的陶渊明,已是解脱了各种尘世纷扰,以生命本真状态呈现的陶渊明了。他心灵的悠然空明,投射在菊花与南山的意象中。他的整个身心已融入山气和美丽的夕阳之中,又似乎化作了飞鸟在大自然的怀抱中翱翔。如此心平气和、心无旁骛地与大自然相承合,体味着大自然本身无穷的韵味。在这种观照中,物是原态的,心是宁静的,心物交汇在内心里,在和谐意识中,认认真真地进入了一种物我同一的“忘我”状态。


【题目04】
出句:立定脚跟,青松不惧风云变;【人云】
对句:豁开胸次,大海能容天地宽。【秋水一人】


联语主题:

    上联是说青松把根深深扎进泥土中,不会惧怕瞬息万变的风云。令人想到郑燮(郑板桥)的《竹石》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唯有根基深厚了才有实力战胜风雨和各种生活考验,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下联是说大海豁开胸襟,容纳百川,因而能让自己开阔到容得下天和地。荀子的《劝学》有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一切的开阔来自虚心好学与豁达包容。

   上下联借物喻人,是励志联。表达有志之士人应该根基扎实,不忧不惧;心胸开阔,包容豁达。有坚实的根基、坚定的信仰或意志,才能让自己立足扎实,不忧不惧;虚心好学,开阔包容,兼收并蓄,博大精深,心中才能容纳更广阔的天地,或能够担当大任。

(此文于2013年7月1日发表于散文随笔版)
 楼主| 发表于 2015-8-7 09:3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初 夏 的 雨
文/水袖


    周末,一个长长的懒觉醒来,竟然听到外面雨声淅沥。早饭后,倚沙发中看书,光线却有些暗,索性把书放在一边,去阳台赏雨。

    窗外的梨树早已梨花落尽,结下的许多小梨子已经比枣子略大了些,梨树的叶子和果子都在细雨的冲洗下的青翠欲滴。梨花带雨固然美的心生爱怜,这梨树带雨也令人清爽。
   
    初夏的雨与盛夏的雨不同。盛夏的雨往往倾盆而降,电闪雷鸣,像一个指挥着千军万马打仗的将军,彪悍神勇,雷厉风行;而初夏的雨,温温润润,缠缠绵绵,不疾不徐,不焦不躁,更像一个缓缓走来的古装女子,优雅而娴静。

    雨水打在远处楼房塑料挡雨棚上的声音,达达达的声音急促;而落在树上的声音,沙沙沙的声音轻柔;还有由楼顶的水落在金属的排水管中,叮叮当当的声音清脆;这远远近近的各种声音,如各种乐器的协奏,共同演奏出一曲天籁之声。

    赏着这初夏的雨景,听着这初夏的雨声,心中几分清凉而惬意。

    小时候,家中有“过阴天”的说法。就是下雨天,地里的农活没法干,大人们就在家中做些事情。女人们纳鞋底,缝缝补补;男人们编筐子或修农具。邻居家的婶婶姑姑们还来串门,和母亲一起做农活,一起说些家长里短,逗乐子开玩笑。三个女人一台戏,听着母亲和她的妯娌姐妹们开心的说笑,仿佛这天都是爽朗开阔的。

    于是,下雨天,家里总有一种与以往忙忙碌碌不同的闲适和轻松,对于孩子们来说,则是难得的看着大人不劳累,心情比较好的时候。

    如果家中的活儿不算多,还会一家人围在一起包饺子吃,这阴雨天就如过节一样,充满令人向往的自然亲情,农家乐趣。
     
   “偷得浮生半日闲”,这句诗忽然从脑子里冒出来,只觉得意蕴深刻,令人回味,但却记不起作者是谁,也想不起作者在怎样的情况下发了这样的感慨。
   
    过后特意上网查了一下,才知道这是唐代诗人李涉的作品《题鹤林寺僧舍》,原诗是: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舍,偷得浮生半日闲。大意是指诗人感觉自己终日浑浑噩噩的为世俗功名劳累,偶尔在春末想起了去登山春游;路过山上一间竹林密布的寺院,无意间与一个和尚相谈了许久,这才发觉自己在浮沉奔波的人生中,总算得到半日真正的清闲。
   
    最喜欢的还是南宋诗人赵师秀的那首《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很多人把这首诗歌解读为表现诗人的焦灼心情,敲棋子落灯花都是作者寂寞难以排遣的表现,但我从这首诗中读到的却是一种闲适和悠然。

    窗外雨声潺潺,远处蛙声阵阵,这天然的乐曲让诗人内心充满宁静和惬意;本来是趁下雨天有空约了朋友来下棋的,结果朋友一直不来。没有电话,也没网络,也不清楚朋友到底能不能来,只好点上灯,摆好了棋盘,一边研究着棋谱,一边想着朋友下棋常用的招数,想到得意处,忍不住用棋子有节奏的轻轻敲着棋盘,忽见棋盘旁边的灯忽闪几下,灯花被敲击的震落下来,方才知道时间已经过了夜半时分。

    那么投入,那么沉迷,忘了时间,也不再计较朋友到底来与不来,这又是怎样的一种清静悠闲,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的意境?
    这样的心境现代人很难体会到了,人们距离闲适越来越远。一切都是浮躁的,喧嚣的,忙碌的,焦躁不安的,离开汽车我们寸步难行,离开电话我们焦虑不安,离开网络我们无所适从……没有时间思考,也没有耐心等待;忙的马不停蹄,忙的疲惫不堪;忙的不知道自己身归何处,忙的不知道自己心欲何从……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这样寻常的景物,闲适的情怀,能有多少人能够学会真正享受呢?
   
   且静静享受这初夏的雨,给自己内心一份闲适与清爽,宁静与悠然。


(此文于2013年6月11日发表于散文随笔版)
 楼主| 发表于 2015-8-7 09:36:17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如戏,与你同台
文/水袖

人生,原是一场
难分悲喜的演出  请你
屏息静听 然后
再热烈地为我喝彩
我终生所爱慕的人啊
曲终人散后
不管我是哭泣着  或是
微笑着  与你道别
我都会庆幸曾经——
与你同台

                               ——席慕容的《咏叹调》(节选)

   
    用水袖的名字登陆房间,如果恰好房间人不多,又没有曲子,就喜欢放几段戏曲。这样的时候,就会有朋友问:你很喜欢京剧吗?你是不是戏曲艺术工作者?

    我当然不是戏曲艺术工作者,连票友也不是。对于京剧,也知之甚少,除了偶尔学唱几句西皮流水,唱几句流行广泛的现代京剧,其他的一概不懂。电视上,偶尔会看看青衣戏,遇到其他的什么老旦、花旦、刀马旦,小生、须生、大花脸,一律换台。

    虽然不懂,但内心中对中国戏曲实实在在的又有几分痴迷。说起来,中国戏曲的剧情往往很简单,人物也不复杂,红脸白脸,善恶分明,结局也大多是因果报应皆大欢喜的大团圆。其情节、内容、情感全由剧中演员在那个几米见方的小小舞台上,由肢体动作和念白演唱表现出来。但细细品味,一招一式,一念一唱,总有一种说不出的艺术魔力令人陶醉回味。

    倘若晚上独自漫步,恰逢月朗风轻,夜色悠然,不免心神摇曳,浮想连绵。 喜欢想象一下戏曲中的某个青衣角色,揣摩人物的动作,想象着月下的一个古装女子宽裾长裙,衣带飘飘,水袖舞月,杏眼含情;回味人物的演唱,伴着月光的轻轻奏鸣,曲调或清亮悦耳,或婉转悠扬,唱腔或凄切哀怨,或情意缠绵……

    戏曲和流行歌曲大不相同,流行歌曲格调明快,一遍听过,喜欢不喜欢已经了然于心;但戏曲,更需要反复咀嚼,慢慢回味,才能品出其中的精妙和韵味……

    比起京剧,好像更喜欢评剧、越剧、黄梅戏等,有些曲目几乎是百听不厌。每当内心需要清静的时候,会找出自己喜欢的戏剧,严凤英的黄梅戏《天仙配》,小白玉霜的评剧《秦香莲》,越剧经典《红楼梦》等,有时一听就是一下午或晚上,反复的看,反复的听,痴迷于曲调韵律内,沉浸在人物情感中,这世界简单的只有那些韵律和戏中人物的悲欢离合。

    严凤英主演的《天仙配》中,七仙女被玉帝招上天去的那一刻,董永悲痛难抑,昏倒在荒郊;七仙女哭唱“董郎昏迷在荒郊,哭的七女泪如涛……”剧中的七仙女的唱段声声含情,如泣如诉,哭的哀伤凄切,唱的醇厚缠绵 ;每每听于此处,剧外人也常常珠泪盈面,柔肠百转……

    俗话说: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演员往往因角色的情感需求而或哭或笑,而观众却又明知道这一切都是演员的表演,却依然被剧中人物的悲欢离合而欣慰喜悦,乐而开怀;或伤感怜惜,唏嘘不已。演员入戏太深,把角色当成了自己;观众入戏太深,把表演当成了现实。

    我想,喜欢唱戏和听戏的人,内心大都有几分痴念吧。

    《红楼梦》中作者曾提到几个人物的“痴”:

    袭人之痴,痴在忠心侍主。侍奉贾母,眼中就一个贾母;侍奉宝玉,眼中又唯有一个宝玉。

    黛玉之痴,在于倾心爱情。不顾及当时的礼法约束,放任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为所钟爱的男子流尽一生的泪水而死。

    而宝玉之痴,在于他不被世俗地位高低所迷惑。他心中自有一个众生平等的世界,他用一颗至真至善至美的赤子之心,禅悟一般的眼神看穿世情,看透红尘。

    他们或痴迷于自己的职责,或痴迷自己的情感,或痴迷于自己的灵魂,倾心付出,痴心以对,在自己角色中入戏至深至诚。而这些人物的“痴”,正是他们各自真实性情的流露,而正是这未被世俗礼法遮掩的真性情,让这几个小说人物具备了可爱又可敬的艺术魅力。

    人生亦如戏,自出生开始,上帝就赋予了你我各种舞台和各种角色,让我们演绎自己的人生。在家庭的舞台上,为人子女,为人兄弟姐妹,为人夫妻,为人父母……在社会工作的舞台上,为人上司,为人下属,为人同事,为人合作伙伴,为人朋友……在以自己为中心的舞台上,自己是主角;而在以别人为中心的舞台上,可能只充当着配角甚至是跑龙套的角色。

    一个为戏痴迷的人,一个能因戏曲而领悟人生的人,对工作,对生活,对职责,对情感也应该是认真而投入的吧。

    人生的幸福,就在于在各种不同的舞台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倾心投入自己的情感,释放自己的真实性情,痴迷于自己应该饰演的角色,演绎出自己舞台的独特风景,充分享受自己精彩的人生。

    在人生的舞台上,演员也好,观众也罢,投入性情便是享受,付出真心就是幸福,只要过程美好,又何需苦苦探究最终的结局?

    如果说人生如戏,网络就是戏中戏,申请一个马甲就如演员抹上了一脸油彩,当你开始亮相这个舞台时,你知道自己下一步该饰演的是一个怎样的角色吗? 又将用怎样的心态演绎自己的网络生涯?

    青衣水袖今日以此贴正式亮相心家论坛,不求演出怎样明艳动人的角色,只求以真诚投入其中,以文会友,相互切磋,挥洒性情,寻求快乐。
  
    亲爱的朋友,且不问将来结局如何,水袖只庆幸有这样美好的机会,能够——

    与你同台。
(此文于2013年5月19日发表于散文随笔版)
 楼主| 发表于 2015-8-7 09:5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缘来有你 于 2015-8-7 09:53 编辑

这边景色真迷我
文/水袖

    今天在国粹论坛细读疯子老师和沧海明月先生的对句,心中不禁大为赞叹并深深为之折服。之前读武侠小说,常想象那些武功修炼到一定境界的武林高手,招数往往可以随心而变,任意而出,出招接招看似无章可循,却奇招妙招迭出,令人叹为观止。今观两位先生对句,心中油然而生敬佩与羡慕之情,原来这小小的对联也可以玩到这般随心所欲的境地,出句对句风趣诙谐,自然默契,看似信手拈来,毫无雕琢痕迹。

    晕,写到这里,回头翻翻帖子才发现,我只浏览了前10页就以为是全部,原来后面还有39页尚未看到。一时也看不过来,只先看看最后三页,却见疯子老师在感叹知音难觅,这让我想起《神雕侠侣》中的孤独求败,武侠也好,对联也罢,高手之所以难免陷入孤独境地,并非缺少崇拜,而是难寻对手。

    闲话少说,一则尚未欣赏完,二则水平实在有限,先赏析两幅词句简单易懂的对联,请各位老师指点。
    其一:
    出句5:这边景色真迷我【我是疯子】
    对句5:何处春风不劝归【沧海明月】

    这幅对联,是整个帖子200余副对句中的第5副,两位刚刚开始切磋,尚在试探阶段吧。疯子老师随口吟出“这边景色真迷我”,那种琴遇知音,棋逢对手,高山流水,心意相通,灵感闪现,渐入佳境的欣喜之情洋溢句中;而沧海明月先生的下句“何处春风不劝归”却使整幅对联有了一种更深邃令人沉思的意境。

    人生一世,人总在追求自己心中的最美妙风景;而人生之最佳境遇,自然是恰恰寻找到令人心醉神迷流连忘返的境地。但物极必反,这一切的追求探寻、痴迷留恋都不要忘却了生命之初衷和本源。所以,这一句“何处春风不劝归”,大有陶渊明“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之人生彻悟。

    处处的春风都可以提醒那些沉迷于异乡风景,心灵尚在世俗功名中漂泊流浪的游子们,回来吧,回到我们人生之根本,回到我们心灵的故乡。
   
    其二:
    出句30:心未联通情占线【沧海明月】
   对句30:话虽移动爱停机【我是疯子】

    上联巧妙运用了“联通”和“占线”等现代通讯专用词语,令对联嵌入了当前的时代元素;下联则很自然的运用了“移动”和“停机”两个通讯词语。上下联的通讯词语嵌入的自然现成不着痕迹。而“情占线”,“爱停机”则写出了现代人面对迅速到来的网络电信时代,情感的迷茫混乱,人心的隔膜疏离。

    上下联相互照应,自然默契,如出一人。
   
    要知道,这些对联从出句到对句,看网络显示,不过两分多钟的时间,并非字斟句酌,深思熟虑,而是不假思索,信口吟来。这不仅需要两位对手有着极高的对联功底,更需要两位有心灵相通的默契。
  
    其三:
    出句101:随风而去,烟云过往君看淡【我是疯子】
   对句101:放棹归来,沧海沉浮我不惊【沧海明月】

    赏析:人生之境界莫过于回归自然,尽享闲适,看淡名利,宠辱不惊。
  
    其四:
    出句102:醉卧云山,时有松涛喧一枕【沧海明月】
   对句102:深居竹寺,冬飘梨雪入双眸【我是疯子】

    赏析:想起了那首诗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世俗中,人们经常不自觉迷失在名利喧嚣之中,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却忘记了来自心灵深处的呼唤。心灵需要回归自然,精神需要摆脱名利的羁绊,重返自由。只有一颗自由的心灵,才能感受到来自上苍赐予人类的大自然的呼唤。松涛阵阵,风过竹林,天籁之声是最美的音响;花开花落,云卷云舒,雪花飘舞,洁白若梨花、如碎玉,是纯净心灵中最美丽的图画。

    如果说上句“醉卧云山”有道家的洒脱不羁,下句“深居竹寺”则是佛家的超然无尘了。

   “松涛喧一枕”“梨雪入双眸”之情景则极富诗意,美不胜收。最欣赏“梨雪入双眸”之词句,由景到心都给人纯净无尘、了无牵挂的感觉,唯有彻底摆脱俗世名利羁绊烦扰,回归童心,回归本心,才能具备这样明澈如水的双眸。

    另欣赏一下机巧联      

    出句106:白鹿原中牛得草【沧海明月】

    对句106:黄龙洞里马加爵【我是疯子】

    出句109:凑一加二,三毛只剩三毛【我是疯子
    对句109:添零为仟,伍佰还多伍佰【沧海明月】
 
    出句157:一舍二房三子四书五品六七来往,八仙桌上九盘酥,十口吃完,百载芳香,千秋美食,爽!【我是疯子】
    对句157:千回百转十年九月八日七六山村,五柳桥边四点整,三生约定,二人偶遇,一见钟情,晕!【沧海明月】


(此文于2013年8月25日发表于散文随笔版)
 楼主| 发表于 2015-8-7 09:56: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与 你 同 行
文/水袖

我一直想要
和你一起
走上那条美丽的山路

有柔风
有白云
有你在我身旁
倾听我快乐和感激的心
                ——席慕容
      
    想想,我也曾有过那样的期盼,期盼在一个云淡风轻的日子,与你同行,走在一条开满野花的小路上。没有别的祈求,只要能够静静聆听你心底那一流清泉,能够默默阅读你心中那几卷诗意。

    网络就像一条异常宽阔的街道,当我独站在这街头一隅,冷眼观去,看到许许多多的似曾相识的名字从眼前掠过,就如同街头那些形色匆匆一闪而过的路人。那一天,我终于放下自己貌似高傲的旁观者姿态,也汇入这茫茫人海之中时,才明白,置身人群却无人同行,又是一种怎样的寂寞!

    于是,渴望有人欣赏,有人交流,渴望在这寂寞的路上,有人愿意与我结伴同行。

    可是,太多的人只忙着匆匆赶路,无心搭伴;也有的人只是瞥了我一眼,连眉眼都没看清,就又匆匆而去;倘若终于有幸寻到三五同道者,能陪着走一段路,留下些许爽朗的笑声,留下几句温暖的话语,这已经是此生难得之温馨回忆了。但是更多的人可能只是搭讪几句之后,便擦肩而过,如一阵风,再无消息。

    初次相遇,你飘逸如风,我锐利如剑,我们彼此也曾驻足回眸,就在相视的那一刻,已明白这次的邂逅,你我注定要擦肩而过。亦如前行路上一缕清风拂过发间,一片落叶掠过眼前;一枚再漂亮的石子投入湖中,也不过是荡起心头的无数涟漪之后,终将深深的沉入水底,再无波澜。从来不相信,这世上还有一种称之为前缘的东西,也不太相信还有一种说法叫情缘未了。

    很久很久,心里都流淌着低沉的韵律和悠长的叹息,淡淡的对自己说:人来人往随缘去,花开花落两由之。

    和很多网络相识的朋友一样,加了QQ之后,却再也找不到说话的理由。有时,看看你不再亮起的头像,会想起曾有过这样一个曾经欣赏却无缘深交的朋友,那感觉恍如隔世;暗暗的想,即便头像再亮起,可能也没有打招呼的心情了。网络相逢,很多时候就如相交线,当交点过去之后,将越行越远,你也不过是我生命中千万过客中的一个。

    一直想不出你怎样的心血来潮,竟然相隔几年后发出一个问候,一个邀请。就是你不经意间的这次问候,却推开了一扇心灵的大门,也改变了你我彼此的行程;也是你的这声呼唤,注定了你和我,还有机缘在今后的日子结伴而走。前方,还有一段共同道路,需要我们相约同行。

    很多次的问自己,如果换一个人的呼唤,我会这样义无反顾的改变行程?又如果,我还没有对之前的圈子灰心丧气,我会不会如今天这样倾心的投入今天的行程?

    忽然想起了张爱玲的那句名言: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

    所谓缘分,也不过是心中早已埋下的一粒莲子,即便经历千年外壳坚硬如铁,遇到适合的契机也照样会生根发芽,还能开出明艳动人的花朵。

    斗转星移,已是几个轮回;沧海桑田,又有多少感叹。跨越了几座山,又涉过了几条河,前行路上也曾见识了太多匆匆而去的过客。当再次与你相遇,才明白,也许命运早就注定了,不能早一步,也不能晚一步,我只能从这里开始

    ——与你同行。
(此文于2013年9月9日发表于散文随笔版)
 楼主| 发表于 2015-8-7 10:0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缘来有你 于 2015-8-7 15:50 编辑

诱   惑
文/水袖

终于知道了
在这叶将落尽的秋日
终于知道 什么叫做
诱惑
永远以绝美的姿态
出现在我最没能提防的
时刻的
是那不能接受 也
不能拒绝的命运
而无论是哪一种选择
都会使我流泪
使我 在叶终于落尽的那一日
深深地后悔
   ——席慕容《诱惑》
    多年了,最能唤起内心无限柔情的,依然是席慕容的诗。大学时喜欢席慕容的诗,大多是从朦胧爱情的角度;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当明白生活中不仅仅需要爱情的时候,席慕容的诗依然唤醒我无限的感叹、怅惘、思考与启迪。

    席慕容的诗文字浅易淡雅,自然流畅;抒情灵动剔透,又真挚深切,极富感染力。席慕容应该是受过佛教浸润的女子,作品也带有浓浓的东方哲学韵味,最最触动人内心深处的是她作品中透露出来的那种人们在无常的命运前无助与苍凉。
   
    周末,一般静静的在家,也不想上网。上午收拾完家务,懒懒的倚在沙发中,顺手拿起的一本书,是席慕容的诗集,随手一翻,就翻到了上面的这首题目叫《诱惑》的小诗。尽管已经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但重新读来,依然触动心底,心醉不已。
   
   “无论是哪一种选择,都会使我流泪;使我,在叶终于落尽的那一日,深深地后悔”——

    或许不经意间,在网络或现实中,在人生的路上,于情感,于兴趣,于名声,于责任……都会遇到很多次鱼与熊掌的选择。当你徘徊于多种选择之间犹疑不定的时候,当你面对多种诱惑哪一个都不忍心放手的时候,当人性的贪婪希望把一切美好都占为己有的时候,也许,这一切的美好都将离你而去,收获的只能是叶落将尽时的茫然与悔意。
   
    我不知道,是不是也到了该做出舍弃的时候了。

    一边是已经深深投入其中并承担着一定责任,半年来把它当成自己家一般的论坛;一边是兴趣正浓,刚刚找到无限乐趣的对联学习。一边是我无限的眷恋、责任和写了多年的文字,一边则是另一种挑战和渐入佳境的新奇。哪一边都充满诱惑,哪一边也不想放手。很多的时候,心中无限的思绪,打开电脑本来打算写出,却被对联吸引过去,刚刚积累的想法,只好暂且放下;也有很多时候,想去专心对句了,却总有丝丝缕缕的情绪冒出来,有一些文字非写不可。
   
    曾经感觉自己是个较有决断的人,经常在因贪玩耽误了想写的文字时给自己找台阶,我又不是专业写手靠文字谋生,文字于我不过是打发时间的玩意儿,有义务要天天写文字给人看吗?

    其实想想,一个真正喜欢文字的人,写文字从来不是为了别人。文字,也许仅仅是一种情绪思想的流淌,就那么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有人欣赏固然很好,倘若无人喝彩,也如空山幽谷的花儿,静静开放就是了。花的开放从来不是为了让人的欣赏,而是一种对宿命的接纳,一种生命过程的完成。
   
    可是,我现在的确面临前所未有过的内心撕扯,在这撕扯之中,对句被老师批的一无是处,文字也写的支离破碎。好多次都会怀疑自己,是不是我再也写不出像样的文字了?莫非,我只能选择在落叶将尽的时刻深深后悔?
   
   在佛家的观点看来,所有的诱惑都来自自己内心的欲望,而人们所有的痛苦和纠结也源于对欲望的难以取舍。当自己的的能力无法满足所有的欲望,痛苦便由此产生。这世界之大,美景之多,以我们有限的生命,有限的能力,又能得到多少,能把握几何呢?
   
    眼下,正是初秋时节,大地正以一种丰硕绝美的姿态呈现在人们面前。当这一切诱惑到来,倘若不能兼得,就该学会选择,学会放手。当那一天,叶落将尽的时刻来临,内心能够平静安然,无怨也无悔。
(此文于2013年9月14日发表于散文随笔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心灵家园 ( 粤ICP备2022134291号-1 )

GMT+8, 2024-11-29 07:34 , Processed in 0.064833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