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寂寞纱窗凉初透 于 2016-2-22 21:31 编辑
元夕随想
火红高挂的灯笼,缤纷璀璨的烟花,灵动精巧的花灯,雪白憨态的汤圆,熙攘欢笑的人群,无一不在诉说着上元节——元宵节的魅力。
乍暖的气温,让今年的元宵节车如流水马如龙。伫立在巨大的落地窗前,俯视着沉浸在一派祥和气氛里的城市,忽生超然世外之感,思接千载。
隋炀帝在《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写道:“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不仅用生动的比喻写出了元宵夜的光影色彩,而且也给自己残暴杀戮的性格披上了柔美浪漫的羽衣。人们历来对杨广褒贬不一,或者是贬义居多。或许我们应该把他从不同角度加以解读,才能全面认识其丰满立体的性格。
生在帝王家,王位对他的诱惑力远远超过了对普通人的诱惑力,因为王位就在他咫尺,哥哥杨勇按照嫡长子继承制获得了王位,这让天资聪颖、少有壮志的杨广很不服气,这也在情理之中。杨广通过一系列虚伪的表演,如愿以偿获得了帝位,让很多人不耻,可细数历代王者,又有几人不是通过非常手段位居九五之尊呢?何必苛责隋炀帝一人呢?
让隋炀帝名垂青史的不是他的文学才华,也不是他的残暴,而是他的开创精神。他在位期间开创科举制度,修建隋朝大运河,营建东都。科举制度对中国的影响极其深远,最直接的裨益是扩大了选材范围,让许多寒门士子有了实现个人理想,兼济天下的机会,在这点上前无古人,实属可贵!京杭大运河的开凿,虽然让许多百姓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甚至是生命的代价,但是大运河对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业的繁荣功不可没,造福千古!难道其他帝王为了建造无谓的宫殿、陵寝又少奴役百姓,珍视百姓的生命吗?回答毫无疑问是“没有”。因此是非功过任人评说,武则天的无字碑,诠释的是一种豁达坦然的态度,这未尝不可作为我们对待炀帝的态度。
品一口清茶,齿颊生香,浸润心灵,听着此时窗外隆隆的鞭炮声,多少繁华世事被搁浅在这美丽的夜色中。
信手翻开一本唐人诗集。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赫然映入眼帘:“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这首诗是描写上元节的众多诗作中备受后人推崇的佳作,诗中描写了大唐在武则天时期市民元宵之夜的欢乐景象。今夜读来十分应景,心头喜悦之时,不由慨叹大唐的气象万千。
悄然合上诗集,轻轻闭上双眼,靠在椅背,想起朋友们一条条祝福的话语,仿佛自己也置身于赏灯的行列,节日的浓烈包裹了身心。打开邮箱,一一点读亲朋好友的祝福。“那一世/木头又泛出晕色/镜湖下枯莲幻化出人形......”读着朋友的文字,想起纳兰性德“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的深情絮语。今人看尽古人词,今古才情皆一脉。
优美的手机铃声打断了我的思绪,好友喊看花灯,听出了朋友的急切,我不敢耽搁。朋友手里拿着冰糖葫芦,身后被夺目的焰火映得如同白昼,我有片刻的失神。听着朋友在耳边大声说话,看着别具匠心的花灯,吃着酸甜的糖葫芦,领悟着元夕的美好。
原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美好的不仅是元夕的夜晚,还在于月儿高悬柳梢的婉约,更在于相思的人儿幽会时的喜悦、甜蜜与幸福。月与柳都化身成爱情无言的见证者。比起七夕鹊桥会的神秘漫长,我相信人们都更喜欢小家碧玉、多情公子式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民间爱情。
在此元宵佳节之际谨以此文,祝愿大幸福安康,心想事成,于灯火阑珊处觅得心中“那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