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花落 于 2022-3-19 13:10 编辑
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文字 || 三三
我长在江南,但对这首歌却有很深的情感,对草原也有不一样的情愫。
因为这首歌,我才去读的席慕蓉。 记得那是一个深冬的下午,我跟着先生去婆家,那是个没有暖气却很寒冷的地方,放眼望去,到处都生长着及踝的嫩绿色的麦苗,乍看之下,还特别像草原。先生去集市上买东西,我怕冷,留在车内看书。我当时读得就是席慕蓉的散文。读她的母亲,读她的姥姥,字一行行的读,席慕蓉笔下的画面也在我脑海里,一帧帧美好的出现。读到她去追溯自己蒙古高原的根的时候,心头就一直有一种压抑,深切的感同身受着她的那种寻而不得的悲与隐忍的怒。 那些清澈的河水,那些嫩绿的草色,最后都被破坏着污染着再也没有往日的安逸与温馨,甚至还脑补了很多血腥屠杀的场面…… 然后我点开了这一首歌,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父亲和母亲已经走远,“我”踏入这片曾经属于我们家园的土地,却找不到曾经那些欢声笑语,回忆越是美好就越让人疼痛。于是,听着歌声心中悲悯的情绪就越来越重,后来甚至看着那些文字,我也如歌声中形容的那样泪落如雨。
先生打开车门的时候,看到满脸泪水的我,先是一愣,然后是默默地坐进车里来,跟着我一起听歌。傍晚落日的余辉在远处的地平线上,血似的红,麦苗在风中抖动着小小的绿,我和先生迎着落日的方向,听了一遍又一遍……直到我说:“走吧,回家! ”他才发动车子,开向婆婆家的方向。我很感激,在当下那一刻,他没有手足无措的安慰我,也没有像其他不知情的人笑话我的情绪化,他甚至没有一点言语,只是静静地陪我听歌,这样真的就已经足够。 每每听到这首歌,我都会想起当时的那个下午,落日,麦苗,还有我和先生的静默。在歌声里听到别人的故事里,在旋律中又滋养出我自己的故事。 这就是文字,音乐,情感给予我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