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据说啊,一种习惯的形成只要21天,哪怕是头猪,你连续21天在固定时间内敲一下猪食盆儿招呼它来吃食,第二十二天头上,你拿个空盆敲一下它照样颠颠地跑向你仿佛看见亲人。你连续敲上90天呢?那么只要它活着,对着敲盆儿声都有着根深蒂固的反应行为。------习惯是习惯养成的。
好吧,拿猪来做比喻不大合适,毕竟俺们属于灵长类。但是。。。。。似乎。。。。据说这个时间适用于一切哺乳动物。 当读书也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尤其是打小儿读书就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恭喜你爹妈,孩子得省多少心哪!
俺爹妈就是被人恭喜多少年过来的。
但是俺可以很肯定地说,这习惯一定不是俺的初衷。一定是爹妈工作忙把俺锁在家里,为了不让俺爬高上低的破坏,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因为据说俺小时候俺爹妈为了让俺有更多的阅读兴趣,专门制定了奖励方法,复述一个故事几块糖,看图说话自己胡编一个几块糖,俺记得家里最初给俺订的杂志是《小朋友》,然后是《儿童文学》和《少年文艺》以及郑渊洁的《童话大王》。
记得小时候作业一做完,就自己搬个小马扎坐在门口看书,在俺爹妈的视线所及处,又不招事儿,来往的熟人总免不了夸上几句,俺一定会绷着脸装没听见,表示自己是个沉迷于书本的乖宝,低调地得瑟。
习惯之链的力量很弱,因而往往感觉不到,但一当感觉到了,它已是牢不可摧的了。——塞缪尔·约翰逊
所以说外国人说话就是费劲,中国话叫习惯成自然,五个字就解释清楚了。
比如说俺,在俺的求学生涯中,能买得起的就买,买不着的就借,图书馆天天儿泡,一般每人只能外借五本,但是顶峰时俺手上有四个借书证,那时读书几乎可以用疯狂来形容。俺记得那时候学校图书馆的分类中“I”类是文学类,“J”是艺术类,“K”是历史地理类,这三个大类俺是用清扫的方式去看的,从每个分类的1开始,到数百,或者数千,每个分类下还有小类,大学四年,基本上都横扫了一遍-------浏览,没有精读过,好读书不求甚解就是说俺的。记得那时候的最高纪录是一天看完了11本小说,平均每本300多页。图书馆老师对俺居然是机械系的表示极大的困惑。那时候放假回家,先把衣服啊啥的托运回去,然后拉着一行李箱的书往回赶,开学的时候一样,俺和书先走,爹妈第二天再托运一回。
那些名著啊古今中外的,稍微有点名的俺都看过了,可是现在你问,俺记得的也不多了,至于那些名言警句,早就拌饺子馅儿吃了,现在谁跟我说话要是引经据典张口名言闭口警句的我跟谁急,会说人话不了?
当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其实已经不计较读的是什么书了,哪怕是《故事会》呢,也能开卷有益,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谁说非得那些高大上的东西才叫读书? 有段时间,在外面封闭进修,手边没啥新书看,基本上是捞到啥看啥,连保洁大姐屋子里的日历俺都一张张看了-------那上面每张一句民间谚语,一个天干地支生肖生克,前面的俺明白,后面的,好吧,字俺还是认识的-----但是保洁大姐能对应着说得头头是道,三清道祖啊,她初中都没毕业。。。。。。。
最近这段时间俺立志做个吃货,于是跟菜谱较上了劲,据不完全统计,俺家现有菜谱类实体书五本,分别是《大众素菜谱》,《大众汤菜谱》,《家庭实用菜谱》,《新概念中华名菜谱》,《泡菜谱》,都是从俺娘那儿打劫来的,除此之外,网络上还有N本弘扬传统饮食文化的读物,比如说俺昨晚上看到了,饺子是最符合营养学的食物等等等等。
俺又长知识了。
好吧好吧,不光读书是俺的习惯,话唠也差不多了,说好300字的就值100金币的,一不留神没搂住,更让人气愤的是,超过部分不算加班费。。。。。。俺还指着攒银子给狐狸买悍马,所以有些没说完的,俺下一篇再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