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那些事儿】红包呀红包
先引一则今年的网络新闻:近日,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四成的受访者今年共发出了超过1000元的红包,单个红包里最多放入超过500元的人也占了四分之一。
聊天室里,有次我特意问了一下香港和台湾的情况,压岁的红包一直不大,据说是20元人民币左右。改革开放初期,我也收到台湾远亲的这样的小红包,大概就是10元钱。这么多年过去了,港台的红包还是那样苗条。
是大红包有利于传统风俗的流传还是小红包有利于传统风俗的延续?
不了解流行小红包的港台的情况,没有话语权。但大红包的大陆的情况,真得说说。
改革开放初期,人人都穷,不存在过年给红包的事了。那时大家乐于春节期间入户拜年,吃些瓜子抓几粒糖,看到小孩子逗逗乐乐就完事了。可是现在如何?除了政治性的团拜以外,你今年春节去过几户亲戚、同事、邻居家拜年?人际关系变淡是原因之一,但红包是不是人际关系变淡的推手之一?
何止是不进户相互拜年,街头遇见稍远些的晚辈们,也少有掏红包的了吧,可能还有绕道走的吧。有的人家本在农村,可是每每回家时,只住在城里的宾馆:满村都是本家,一地都是晚辈,红包不可以不拿,拿少了没面子,拿多了里子就没了。
于是,大陆人不讲传统了,不拜年了,红包也算计着发了:除了有特别目的的情况外,发红包时就在想着如何收回来了。
其实,可能不是大家不想拿出个红包。到亲友的家中,或是在街头看见亲友的孩子,给出一个小红包,看到孩子们的喜洋洋的样子,多详和,多快乐。
多了给不起,少了拿不出,两难了。干脆点,省了利益纠缠,不相互拜年了,不掏压岁的红包了。
红包真应该瘦身别成为压身的利益包,红包只是一种风俗,只是长辈给晚辈的祝福,理应相当于古代的厌胜钱,与数字是无关系的。也许大陆开始流行10元、20元的压岁红包的那一天,社会就真很温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