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牧野 于 2018-1-24 10:31 编辑
附原文
被禁6年的《无问西东》:连清华毕业生都只想着买房,就是这个社会堕落的开始
来源:国馆文化 当一流大学的毕业生都只想着买房的事,这个社会还能怎样变好?《无问西东》想要告诉我们的是:只问真心,不问西东,勇往直前,拒绝做随波逐流的青年。 ——国馆君按
几年前有个段子,讲的是几个清华毕业生坐出租车。 在车上,几个学生聊起了某某几年前买房了,真是人生赢家啊。出租车司机听完以后,默默说了句: “我家拆迁分了几套房,可我就是个开车的,你们才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 如果你们北大、清华毕业,人生的目标就是在北京买套房,而不是思考国家的未来,那这个国家真的没有希望了。” 这个段子不一定是真的,这个司机也不一定真有这样的思想觉悟。但他确实说出了中国人的困境: 当大家都在随大流而活,完全不想着冲破世俗、追求更多元化的生活方式的时候,这个国家还有希望吗? 前两天,被禁播6年的《无问西东》终于公开上映,解答了这个问题。 这部电影一上映就火。很多人看过以后说:“这部电影四个故事,全部都是关于清华的毕业生。我又不是清华毕业的,关我什么事?” 其实,仔细看过电影以后,你会发现:这部电影不仅是关于清华毕业生的,它还是关于年轻人,乃至是关于中国人现状的一部电影。 -------------------------------------1 ------------------------------------------
四个故事是这样的: 第一部分:现代,张果果(张震饰)的故事 张果果是广告公司职员,因工作需要接触到了分娩四胞胎的一家人:四胞胎出生时情况危急,需要大量钱财做手术。 后来广告策划没通过,张果果进退两难,不知道该不该继续帮这一家人。 这时,张果果的朋友跟他说:“果果,你可要小心。我去年跟你一样,揽下了这种事。结果那家人不仅要我给他们找医院、找房子,还让我给大人找工作。我这不就相当于认了一门亲戚了吗?” 仔细想想,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生活中见到老人家跌倒了,我们不敢上去扶,是因为旁边的人都说:“别管他,走吧,小心讹你一笔。” 你想行使善心,但一想到别人被骗的遭遇,一听别人给你的“指点”,立马就怂了。 第二部分:1962年,王敏佳(章子怡饰)、李想(铁政饰)的故事 王敏佳和李想是好朋友,有个共同的老师。老师经常被师母家暴,于是他们就伪造老师的字迹写了封信,向师母的工作单位揭发。 这件事被师母发现了。她诬陷王敏佳是小三,还要开批斗会公开她。李想很痛苦:错误是他和王敏佳两人犯下的,他该不该说出来,与王敏佳共同承担呢? 他已经得到了去藏区支边的重任,如果他供出了自己,这项光荣的任务一定会被剥夺。 你想行使勇气,但别人的眼光让你无地自容,甚至附带把你的利益也剥夺。他人强大的淫威让你无法突破。 第三部分:抗战前期,沈光耀(王力宏饰)的故事 沈光耀是高富帅。在西南联大,是一个神一般的天才。 飞虎队需要在学生中招募空军,他义无反顾举手报名。 可是他的母亲来了,坚决反对他从军:“你所能得到的名利光荣,祖上早就有了。妈妈只希望你过上自己想要的幸福生活、平安过这一生。” 无奈之下,沈光耀屈服了。 你想绽放生命,自由选择自己最理想的职业,但家人的控制让你妥协了。 第四部分:20年代,吴岭澜(陈楚生饰)的故事 吴岭澜国文和英语都得到了班上最高分,但物理化学却考不及格。尴尬的是:他就是物理化学专业的学生。 校长梅贻琦问他这是怎么回事,吴岭澜回答:“在这个国难当头的时节,最优秀的人都要学实业。” 这其实是今天很多学生选专业的心态:理科好找工作、工资也高,明明自己不喜欢,却因为身边的人都这么干,所以我也要这么干。 我觉得《无问西东》很接地气,原因就在这里。跟故事里的四位主人公一样,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绑架”的年代: 你只能这样干,你不能这样干。这种“绑架”,有善意的,有恶意的,也有无意的,但本质上都一样:在旁人的“绑架”中,你始终无法做自己,最终生生活成了别人眼中的一个“好孩子”,却成为了自己眼中的平庸者。
--------------------------------------2 ----------------------------------------------
想起了电影《白鹿原》。 白嘉轩是白鹿乡大家长,恪守传统道德,不知变通。他的儿子——白孝文,畏父如畏神,从来对父亲都是言听计从。 小时候,白孝文和伙伴们黑娃偷看牲畜交配,还抡过去一砖头,吓跑了两个牲畜。 牲畜主人非常气愤,抓住几个孩子到白嘉轩面前兴师问罪。 白嘉轩气急败坏,拿起酸枣枝就打。其他小孩子都跑了,剩下白孝文不敢躲也不敢跑,结果被父亲一鞭抽下来,抽成了性无能。 长大以后,白孝文接受了包办婚姻。他心里很不爽:其他小伙伴要么勇敢抗婚,要么远离家乡,他一个人却要守着这个他不喜欢的女人过日子。 媳妇知道他的状况,多次闹翻;他跟小伙伴们说好了要放火烧军阀的粮仓,最后也因为父亲的阻拦不敢去参加。 小伙伴都觉得他就是个“怂货”。白孝文什么都“无能”,一腔愁闷憋在心里。 回顾《无问西东》的几个主角,不也是类似的心理吗: 吴岭澜被环境所迫,不得不学理科;沈光耀迫于母亲的威逼,无法从军;李想迫于时代的疯狂,不敢站出来承担责任;张果果担心麻烦发生在自己身上,不敢帮助四个孩子。 他们不是生理上的性无能,却可以归结为一种心理上的“无能”:你想要疯狂活出一把自己,但因为没有足够的勇气,你放弃了这种尝试。 最后,你变成了自己都看不起的人。 ———————————————————3——————————————————————
魔术师巴纳姆曾经有过一个自评: “我的节目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元素。” 有位心理学家受此启发,设计了一个实验。 他让每位实验者填一份“自评表格”,内容包括你觉得自己是否受欢迎、你觉得自己够合群吗等等。然后把表格收上来,做出一个反应“平均值”的表格。 过了半年,等他觉得实验者已经把实验忘得差不多了,再拿着这份“平均值”表格和每位参加者的“自评表格”,把表格统统打乱,让他们去选最能够反应他们自己情况的表格。 结果发现,绝大多数人选择的都是“平均值”表格。 这叫巴纳姆效应,反应了这样一个事实: 绝大多数人都倾向于成为处于“平均值”的人,不愿意与别人有任何不同,甚至都不愿意出类拔萃。 做出格的人,代价太大了。 做个普通人,很简单。但问题是:如果你生在疯狂的年代,做个普通人代表一件成为罪恶的帮凶,你也会过得很郁闷。 在李想和王敏佳的故事里,王敏佳被人诬陷。她在批斗台上嫣然一笑,意思是“我不怕你们”。师母看不过眼,愤然大喊:“她居然还敢笑!打死她!” 为什么她不能笑?这种“绑架”是多无知啊。 可怜的王敏佳,被疯狂的群众打得死去活来,奄奄一息。 而李想其实就在批斗会的对面,做支边前的宣誓仪式。他眼睁睁看着王敏佳在他面前被打死,无动于衷。 那一刻,他选择做一个普通的群众。他没有打王敏佳,但他的懦弱与自私,是王敏佳身上无数伤痕的来源之一。 如果你知道自己要做这样的普通人,你还会选择走这条路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