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梅朵 于 2018-1-10 22:22 编辑
读着许冬林,慢慢变老
三三的读书活动我是喜欢的,虽然,我已经很久不读书了。
但每当午饭后坐飘窗前小憩,端着手机看公众号时,读到精彩的观点和文字,时常会有一种分享的冲动。也偶尔会随手一点转发了朋友圈,但心中还是怅然若失,不知道还缺少点什么。
朋友圈,大家都在忙着转发:做微商的,发广告的;晒投资的,秀收益的;有人发心灵鸡汤上瘾,还有人干脆把朋友圈当成工作宣传窗;至于人家晒娃的秀爱的,那都算原创了。
公众号读到的文字大多是热点,从全民围观王宝强离婚大战到全民谴责八达岭动物园猛兽区下车的女子,到榆林产妇跳楼到东京女留学生江歌被杀,到如今的李小璐是否出轨,贾乃亮是否绿帽……
跟着公众号们瞎激动半天,回头想想:王宝强离婚和我有毛的关系,他争取回再多财产,也不会有我一毛钱的份;江歌事件,全中国人都义愤填膺签名请愿,貌似也没能改变日本法庭的判决;李小璐出不出轨,贾乃亮头上绿不绿,人家的家务事,又碍着我们喝汤群众啥事呢?
手机时代,满屏都是信息,公众号里每天都更新着文字,可是,心灵却始终飘荡着、悬浮着,像一个无所归依的幽灵。
太快了,一切都快的让人浮躁又空虚,空落落的找不到心底深处的家园。
家园的概念是那样的朴素又简单,就像白居易的答刘十九中的邀约: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能邀几个知己好友,赏雪饮酒,唱和应答,惺惺相惜,会心一笑……这就够了。
有那么几个契合相投的朋友,一起悦读,一起推荐,一起分享,一起点评,又该是怎样的温馨和愉悦的场景?
本来想分享一篇公众号的文字,又忽然想起我两年前在聊版和大家分享许冬林的文字,回去看看许冬林的博客,更新虽然不多,但依然能瞬间击中我内心的柔软,读她的字,在这寒冷的冬季,整个人都忽然的温润许多。
还是再分享她的一篇文字吧,如果放在公众号中,她的文字恐怕实在也没有火起来的潜质,但她的文字太适合静下心来,慢慢的读,慢慢的品。
人到中年,老是一个不必回避的话题。就是想慢下来,读着她的字,从容的老,优雅的老,慢慢的老,就那么地老天荒……
老了,像刀剑入鞘一样,回到小镇。
年轻时,我们常常活得凌厉,披坚执锐,席卷人世,也许弄疼了世界,也弄伤了自己。老了,就择一座小镇,钝下来,静下来,慢慢地老。
老了,姿态是收的,像暮色轻笼之下的睡莲,一瓣一瓣地收回盛开的花瓣。拢起来,锁起来,还剩最后的这一脉余香,就留给自己了。
要选长江以南的一座小镇,买一座半旧的宅子,推窗可见远的近的山,云霭缭绕其间。要好好喂一喂我的视觉,在一座寂静的小镇。头一桩是看看蓝色的天,看看蓝天之下放牧的白云,是旧时的蓝天旧时的云朵。就躺在自己的院子里看,躺在老藤椅上看。江南的云走得慢,刚好合上这渐渐慢下来的话语,慢下来的步态,慢下来的生活节奏。
春夜雨潺潺,翌日的山前山后,雨水欢唱。多少年没这样真切地听听水声了呀!水从自家门前过,蛙鸣虫鸣就在屋檐下窗台下,这样的日子有唐诗的禅意,明朗而轻灵的禅意。小院门半掩,雨后执伞出门去,访幽幽深山,访莽莽林木,访溪畔的新草,访汀洲上的野禽……今后,与它们为友。
在那样僻静的小镇,去商店,去邮局,去菜市场,都是步行。在街头边的老茶馆里喝茶,粗瓷壶泡出来的粗茶,琥珀色的液体诚心实意地倒映着自己微霜的鬓。人不嫌茶,茶也不嫌人。一边呷茶,一边看邻桌的老者走着车马炮。就这样,一上午过去,一下午过去,时间无涯一般接纳着正老着的自己。
养上一两只懒猫,或者养上一条不取名字的土狗。让它们陪着自己在院子里读书,在春日花阴下打盹。在院子里养几盆花几盆草,在溪涧边的荒地上种点菜蔬种点梨桃。
风起的时候,闭户围炉,听听戏,听听诗朗诵,时光就这样千回百转地深情起来,心头湿润潮起,独自感动不言。
春日迟迟,跟着新识的邻人上山采茶去,采回来,学着制,制成茶叶供自己。跟着这些朴实的邻居一道迎送季节轮回,春天去河边钓鱼,夏天去采莲采菱,秋天去看秋波澹澹木叶下,冬天去看下雪。
如果能选择这样的一座小镇去迎接自己的衰老,那么衰老也真是一件欢喜可待的事情。那时,我大约也是不穿旗袍了,不穿高跟鞋了,它们都太冷眼挑人。我穿平底的棉布鞋,穿宽大飘逸的棉麻衣裙,悄然走在小镇的石板路上。沾着湿漉漉的露水,去看邻家竹篱下的菊花盛开。或者踏着薄霜,去古井边折梅回来,养在细颈的白瓷瓶子里,一室的幽香。那时,想必会更爱这些经过风霜的花木。
那时,也一定不化妆了罢,素颜对镜,无惧皱纹在脸上寸寸潮起。有一座苍老古旧的小镇做底子,再怎么老,都像水墨画里的一朵浅色杏花,透着清凉的芬芳。
择一座这样的小镇,再这样缓慢而淡然地老去,这个世界像是我的,又像不是我的。这个世界离我远了,与我无有什么关联了,因为我有小镇。
当我老时,亲爱的,你若来看我,必要渡一片浩茫空蒙的江水,因为我在深深的江南,在江南深深的小镇,这样缓慢而饶有深意地老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