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第一帅”导游和敦化小城
该说说导游了,几天下来,行程这么多遗憾,是不是对他很大不满?
其实,一直感觉,就如人生从不完美一样,遗憾也经常是旅游的一部分,写出来也不过是尽量如实的还原过程,品味经历,而不是抱怨什么。对于导游,也只是看俄罗斯大马戏的时候有点点不满,但在这之前之后都已经被他俘虏,几乎是甘心情愿的挨宰了。
地陪潘导是个黑龙江男导游,虽然长的有点着急,但年龄并不大,也不过二十七八岁,语言是东北特有的幽默和调侃,操着一口东北腔的普通话,介绍自己姓中国历史上四大美女之一潘金莲的“潘”,东北第一帅导游,身高超过一米九。中途下车的时候,几个人瞅他身高,怎么看也不过一米七,于是大家开始乐,一车人对自己身高自信大增,原来照东北吹牛皮的标准,连我都可以号称一米八了(O(∩_∩)O)。
潘导业务能力无疑是很强的,有东北人的爽快和大气,安排事情很快捷甚至有几分急躁,景点的讲解是毫无保留的生动详实。讲解起来思维连贯,口才那是相当的好。记得第二天下午长春赶往敦化的路上,四个小时车程,竟然一路不停歇的讲满清历史。要知道车上有一半是大学历史老师,他毫不怯场,倒是越讲的兴奋,侃侃而谈滔滔不绝中也难免几分信口开河,像说评书演义一般,再加上自己的丰富想象,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甚至很多历史时间都如数家珍,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英雄美女,奇闻轶事……整整四个小时的车程,竟然一晃就过去了。
就这样,一车人很快被他征服,镜泊湖之行明知道自费项目俄罗斯大马戏有猫腻,但大多还是决定支持他了。事后想想,除了稍显功利,推荐自费项目和赠送景点(其实是购物点)太卖力了些,也算不错的导游了。
除了导游,与东北人没有实质的接触,但感觉东北的自然环境却好的令人出乎意料。以前去过西北,大多的山光秃秃,看起来很贫瘠;但东北不同,车上看出去,恍惚到了江南一般,不管是山丘还是村庄,一片葱茏浓绿,几乎看不到裸露的山石和土壤,之前实在没想到,东北的植被覆盖原来这样浓郁秀美。去长白山的路上,汽车在深山老林里穿行,路边星星点点的野花,开的耀眼;路两旁是看不到边的青翠,高高低低的小叶林树木富有层次感,浓绿的如泼墨般,几乎看不到留白。
偶尔路过村庄,这时间的作物大多是玉米和水稻,还有的地方种着一排排小木桩状的东西,还有塑料薄膜。问导游,这是种的什么,导游说种的木耳。原来一直以为木耳是树上野生采摘的,还会脑补出许多如“采蘑菇的小姑娘”般的采摘木耳的浪漫画面,如今才知道东北的木耳也是田里成排成片的种出来。
一路走来,对住了两晚的大城市长春没啥感觉,却无端的喜欢那个同样住过两晚的敦化小城。
第一次赶到敦化,晚饭后住进酒店也才六点左右,几家人约着出去闲逛。一无所知,漫无目的的走,看到大街上处处有一种称为倒骑驴的交通工具,忽然就很神往。倒骑驴是三轮车的一种,座位很低,坐上去有当年大上海乘坐黄包车的感觉,但座位却是在蹬车人前面的,蹬车人一边蹬车,还一边和乘客聊天,与当前人情的紧张疏离相比,这样的车子更多一种慢节奏的亲切感和人情味。
真的很想在敦化乘一次倒骑驴,带着悠然的心境,听听车夫唠唠家常闲话,逛一圈小城。只可惜,来去匆匆没机会乘坐,图片也没拍好。
忽然看到一个小市场,像美食一条街,有几种食物看着别有风味。粗溜饼(尝了半个,口头有点发酵的自然酸味,至今忘不掉),烤鱼,还有煎蛋(深色的据说是毛蛋,就是成型但未孵出的小鸡)
蓝莓正当时令,不可不买,还有一种叫做“姑娘”的果子满街都有卖,像黄色圣女果,外面还有一层淡黄色果衣,味道甜甜的,好吃。
还有一种好大个的瓜,我们没见过,问是什么,买菜的老太太大声大气的说:是黄瓜。这次轮到我们一行人真的发蒙了,黄瓜这么大个?这颜色?是我们常吃的黄瓜,还是黄色的瓜?这瓜怎么吃?同行的朋友一直到长白山,还心心念念的想着敦化的那个黄瓜,说要不是太大不好拿,就买来尝尝了,是不是像新疆的香瓜一样好吃?
请东北的朋友来指点下,真正吃过会不会失望?很多时候,见景不如闻景,吃到嘴里美味不如想象。
说来也怪,这次旅游,导游强烈推荐的地方,大多让人有几分失望;而导游轻描淡写或根本没在意的地方,却不经意间触动了内心的某种思绪和向往。人生也如人在旅途,或许不必有太强的目的性,且行且珍惜更好;倘若没有亲身经历,怎么知道哪里才是自己心中最美的那道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