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花落 于 2016-5-11 16:52 编辑
前言:发这篇文字是源自群里的玩笑。
说来惭愧,也是几年前的旧文了。前几年,不知道为什么,总是热衷于各种观点的争论,争论的结果往往是谁也说服不了谁,而且最后可能是不欢而散。
曾经有过一次以友好相约开始,以黯然受伤结束的辩论,那次的辩论令我受伤尤其深刻。因为是相约辩论,所以满怀希望,总以为能够把那个网上一向争论不休的话题求同存异,能够彼此接纳对方合理之处,扩展思路相互补充。没想到的是,辩论尚未完全展开,就不得不戛然终止,当然,对于对手而言,似乎也并无恶意,只是为了增加辩论的力度,但我实在无法面对当时刻毒的语言暴力。
于是写下了“谈谈愤青”和“老愤青”几篇文字之后,退出江湖,不再参与任何辩论。
其实,让我真正想退出网络辩论的还是几年前网络思想界的“韩方大战”,相信关注网络的朋友们还记得。
谈谈“愤青”
说起来,“愤青”并不是一个贬义词,是每人成长过程中必然经过的一段思想倾向。
“愤青”,本来是“愤怒青年”的简称,一般指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据说这一词语最早来源于德语,意思为:无知冲动的青年。指那些对社会现状不满,而急于改变现实的青年。
中国网络开始引进“愤青”一词,则特指那些思想偏激、情绪化、有极端民族主义倾向的青年。 窃以为,不管哪种“愤青”,都应该具备一下特点:
情绪化,缺乏理性:因为年轻无知和冲动,容易被激怒,喜欢谩骂,以情绪宣泄替代观点的表达,一遇批评或不同观点,马上反驳甚至谩骂,不会深入思考对方的批评或观点有无道理。
简单化,绝对化:在他们心目中世界万物非黑即白,非好即坏,应该清晰分明。他们一般爱憎分明,对社会对人群都缺乏足够的理解,更缺乏包容之心。
攻击性:青年人初生牛犊不怕虎,喜欢处处指责,怀疑一切,挑战权威,把一切的规则都当成是绊脚石,试图踢开。时时表达对社会的不满,永远是一副攻击者战斗者的姿态。
短视激进化:有一种急切改变社会改变现实的愿望,恨不能一天建成民主社会,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却往往是欲速则不达。因为他们知识阅历有限,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只看到眼前,却看不到长远的发展规律。
其实,就一般状况而言,刚刚进入社会的青年人,略带一点“愤青”的特点,这很正常。因为年轻人刚刚进入社会,要想取得一席之地占有社会资源和话语权,必然受到资源拥有者——中老年人群有意无意的打压和排斥。在这样的情况下,青年人就如同要突破地面压制的竹笋,靠自己的尖端和锐利为自己开拓出一片成长的土地。
嘴尖皮厚,对竹笋而言是突破障碍的优势;而锋芒毕露,也恰恰是年轻人赖以立足生存的资本。
当竹笋突出地面,拥有了自己成长的一方土地和阳光的时候,开始舒展枝叶,往高处发展,成熟的它不再是竹笋,而是“至凌云处尚虚心”的竹子了。
你见过哪个竹子,到老还是嘴尖皮厚的竹笋形象呢?
请见下文《老愤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