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事二则之一——苣荬(qǔ mai)
最近翻看手机里的图片呢,看到这幅图,想起这束插瓶的野花。
应该是去年秋天的一个周末了,我骑车去河边的公园去溜达。
深秋的公园,红黄的果实,黄绿的叶子;风中摇曳的芦苇,还有水面上枯干凌乱的残荷。很少见花,路边的野草开始枯黄,夹杂着一些落叶,只有狗尾巴草半黄半绿的穗儿,在夕阳下飘摇着。
忽然被几朵亮黄色的小野花吸引,远远的看着,是蒲公英?
走近一看,虽然很像蒲公英的花,但不是;因为蒲公英的叶子是贴地的,而这植物带着叶子的茎秆,比蒲公英长的要高多了。
看到叶子那一刻,我心中不禁温软几分,油然而起的那种少年知己久别重逢般的欣喜和亲切感:原来是你,原来你也在这里!
这植物,对于小时候曾挖过野菜的我而言,很熟悉;只是没想到它长这么高,还野生在公园里,开出这么亮丽的花儿。
这是曲曲菜,学名苣荬。
小时候,我们叫它qǔ mai芽,只是听着大人这么称呼,一代代的口口相传,也从来不知道“qǔ mai”是哪两个字;原以为只是我们那边农村土话拿不出门的,没想到我们称呼的,却恰恰是它的学名——苣荬“qǔ mai ”。
苣荬菜的嫩芽,是我们小时候的一道爽口菜呢。
春天万物萌发,麦苗返青的时节,也是孩子们满世界的跑着撒欢的时候了。那时候农村的家长可没有那么闲心管孩子的学习,孩子只要放了学,谁管你作业做完做不完,早就被家长去赶着去挖野菜了。
早春时节,孩子们挖的野菜一般是荠菜、青青菜和苣荬芽。
荠菜,估计是大家最熟知的了,可以熬粥,凉拌,或者包饺子。
我们称呼的青青菜,学名大蓟,则是很好的止血良药。挖野菜的时候,如果不小心伤了手,小伙伴会就地找了青青菜的嫩芽,揉烂,敷在伤处,可以很有效的止血。我至今还记得那时手掌相扣,推小磨一般,使劲揉碎青青菜的样子。两只小手的手心里,汪着满满的绿色汁液。另外,青青菜的嫩芽还可以做菜团子吃的。
苣荬菜的嫩芽则可以生吃当菜,蘸酱吃的效果尤其爽口下饭。小时候我们挖回的苣荬芽,奶奶会用心的择洗干净,盛在自家手工高粱杆做的小箅子上,然后盛一盘自家酿制的甜面酱。
晚饭,一家人围着小矮桌,坐着高高低低的小凳子。青盈盈的苣荬芽清脆爽口,淡淡的苦味被面酱的咸香盖住,再吃一碗奶奶亲手做的手擀面。最简单的饭菜,也吃的热气腾腾,有滋有味,其乐融融。
但我们小时候挖野菜,大多并不是为了人吃,而是喂鸡,喂兔子,还有喂猪。
那时我家猪吃的:野菜、胡萝卜、南瓜、红薯、粗粮、麸皮……居然都成了我们现在的养生食品。
扯远了,还是再回到公园里来吧。
结果是,我采了一束苣荬的花,拿回家来插瓶了(如图)。
这瓶插花在我客厅的茶几上开了几天。奇妙的是,每天下午五点之后,花儿开始慢慢的合上,好像开始枯萎的样子;早上8点左右,花儿又慢慢打开,越来越明艳起来。
明明已经是没有了根的野花,客厅里也见不能直接照射到阳光,它又是如何知道时间的早晚呢?
生物钟真是一种匪夷所思的存在,你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确确实实的存在着,并悄悄运行着无法取代的支配作用,就如晨昏交替、四季轮回。
或许,也如人的命运,在你还不知不觉的时候,命运的齿轮早已转动,命运的归属也早已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