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杏花春雨 于 2023-9-16 09:08 编辑
第三段,“我的心似流沙放逐在车辙旁/他日你若再返必颠沛在世上/若遇那秋夜雨倦鸟也淋淋/那却是花墙下弥留的枯黄”。这几行,不少人妄解臆解,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搞清楚叙述的视角。杜甫在一个月光如水的晚上,抒写了思念妻儿的千古名作《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明明是自己强烈地思念妻儿,却说成儿女不知母亲在思念父亲,此所谓“曲笔”、对面着笔。明代王嗣奭在《杜臆》中说:“意本思家,而偏想家人之思我,已进一层。至念及儿女之不能思,又进一层。”清代浦起龙称之为“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悲婉微至,精丽绝伦。”思念之情浓郁深沉,读来令人泪下。《花妖》这几行歌词,正是以曲笔之法观照对方。第一段,正写“我”之泪与痛;第二段,正写“我”之等与追;第三段,则是从对面写来,“他日你若再返”的情境,意远而情深。
本段具体词意,先看“流沙”,岑参《轮台即事》云“愁见流沙北,天西海一隅”,韩愈《赠译经僧》说“万里休言道路赊,有谁教汝度流沙”。前者写天涯海角、客思乡愁,后者写万里之遥、道阻且艰。再看“颠沛”,“颠沛”一词有困顿挫折、颠簸摇荡等多重含义。综上,前两句的大意是:他日,如果你再返寻觅我的踪迹,一定在世上漂泊颠沛、困顿至极,而我的心似你车辙旁的流沙,目睹你的坚韧前行,一如我追逐你一般。后两句,读到“若遇那秋夜雨倦鸟也淋淋”,联想李商隐的名作《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至于“倦鸟”,诗词中多用指回归,如白居易《别杨颖士卢克柔殷尧藩》:“倦鸟暮归林,浮云晴归山……离忧绕心曲,宛转如循环。”金代韩汝嘉《寄元贞同年》:“一日暂来千日去,何时倦鸟得真还”。离忧三生三世的倦鸟归来,竟在这样的秋夜雨天。错别之愁与重逢之切,与秋雨交织,何等绵密,何等深婉。“那却是花墙下弥留的枯黄”,这一句的“那”指代什么?显然指代的是花妖、花妖之花。这花已然枯黄,“满地黄花堆积”(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易安一词愁千古,《声声慢》弥漫着无边无际的愁绪。同样的,本句歌词凄苦落寞、愁肠千结,痛到骨子里。因为,不仅花已枯黄,而且花已飘逝,唯有弥留。综上,后两句的大意是:他日你若寻觅,遇上秋夜细雨,你似倦鸟疲惫,雨淋一身也淋湿了满地枯黄,那是我化身的弥留,而我已飘逝远方。这又一次错过,情何以堪。此生若能牵手,谁愿颠沛流离?然而,相遇却是你我的虚幻风景。
第四段,“君住在钱塘东/妾在临安北/君去时褐衣红/小奴家腰上黄/寻差了罗盘经/错投在泉亭/奴辗转到杭城/君又生余杭”。本段大意前文已述,这里着重对褐衣红和腰上黄做个溯源。网络上相当一部分文章,引用史料不看原始资料,甚或断章取义、人云亦云,将褐衣和腰上黄分别视为贫贱之人和富家小姐姐姐姐姐姐姐着装,其实大谬。褐衣是粗布、兽毛或麻布制成的粗糙衣服,褐衣多为平民所穿,但文人雅士或道家亦服之。宋代邵康节多次拒仕,“遂作隐者之服,乌帽、绦、褐,见卿相不易也”。腰上黄是腹围的雅称,腹围顾名思义用于围腰围腹。宋人岳珂《桯史·宣和服妖》记载:宣和之季,京师士庶竞以鹅黄为腹围,谓之腰上黄;妇人便服不施衿纽,束身短制,谓之不制衿。始自宫掖,未几而通国皆服之。黄能馥、陈娟娟著《中国服饰史》将腹围视为宋代妇女的一般服饰,贺琛编著的《民间服饰》则将其纳入女性内衣——毫无富贵女装之意,而王鸣编著的《中国服装史》明确将褐衣和腰上黄列入宋朝服装里面的普通百姓男装,魏华主编的《中国设计史》直接说,“宋代妇女等同男子一样在腰间围一个腰围,即‘腰上黄’”。那么,怎么理解“褐衣红”?首先,这是为了歌词韵律的需要,褐衣红对腰上黄。其次,褐色,又称棕色,由红黄黑三色调和而成,有的偏红,有的偏黄。《函可和尚集》中有一首诗题名即为《张弥茂赠红褐禅衣》,《燃藜室记述选编》记载:“胡拔都着厚铠三重,袭红褐衣,乘黑牝马,横阵待之”。中国传统瓷器的红色瓷釉常常使用有红色成分的深褐色,泓洋编著的《国粹图典色彩》将其归入“中国红”大类。总之,无论是褐衣红,还是腰上黄,只是一种普通的平民衣着,其间并没有什么富家女爱上贫贱男的动人故事,更没有什么武士喋血的壮丽传奇。事实上,《聊斋》等作品中的花妖爱情故事,也都是普通男女的情爱。
余下第五、第六两段系歌词叠章,不重复解读。特别是末段,既有汉乐府的味道,也借鉴了宋代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富有浓郁的民歌风味,回环复叠,情韵悠长。如果说“三见柳絮飞,离人犹未归”饱含的是三年的心酸和失望,那么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每一朵花瓣上都摇曳着花妖的泪花。
主要参考文献
【说明】1、这篇小文无处安放,歌词即诗歌,暂且放在诗歌赏析栏目。2、诗词所涉文集,兹不列举;3、为阅读顺畅,文中不标注;4、参阅资料标注所在页码。
李婍.胭脂魅 古代传说中那些动人的狐鬼花妖[M].武汉:崇文书局,2012.03. 蒋勋.蒋勋说唐诗 修订版[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4.09.p23 徐渭. 徐渭集[M].北京:中华书局, 1999.02.p411 于培杰.漫话风筝[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7.02.p161 李思涯注. 牡丹亭[M].长沙:岳麓书社, 2022.06.p131 王实甫原著;周锡山编著.《西厢记》注释汇评 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4.03.p133 《全唐诗词语通释》编纂组编著. 全唐诗词语通释 第6卷[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 2017.01.p5015 洛夫.因为风的缘故[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5.10.p1、p7 洛夫.洛夫长诗[M].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7.03.p18 洛夫.独立苍茫[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8.01.p30 刘墉.蜜色阳光[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07.p258 王嗣奭撰.杜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08.p42 浦起龍.讀杜心解.第三冊[M].中华书局,1961.p360 鸿洋编著.国粹图典 色彩[M].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16.09.p37 黄能馥,陈娟娟著.中国服饰史 第2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05.p316 (宋)岳珂撰;吴敏霞校注.桯史[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05.p123 贺琛编著.民间服饰[M].北京:中国社会文献出版社,2008.03.p46 王鸣.中国服装史[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5.07.p137-138 魏华主编.中国设计史[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10.p190 马协弟编.燃藜室记述选编[M].辽宁大学历史系,1980.p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