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王随便 于 2014-5-31 12:18 编辑
框架是一套完备、具体的解决方案。在大的方面,要解决:
- what 主角面临什么样的问题,其目标是什么
- why 主角是如何一步步被拖到当前困境里。
- how 主角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换言之,就是确定主题(what),背景设定及人物设定(why),主体内容走向(how)。而在how这个环节里常规的做法是:
- 设置道德困境:截然对立的价值观
- 一段改变主角的relationship
- 通过角色与角色之间的互动来构建观看张力
而在小的方面,要解决如下:
- 背景设定中的基调:悲观的、乐观的;紧张的,舒缓的,等等等等。
- 构建人物关系图表
- 在1和2完成背景建构后如何进入故事(这种细节处理能力,场景切换,情节推进的设置很考验写作者),同时完成麦基所谓的”充分发展的、动态的“激励事件”
- 进展纠葛。随着场景的推进,在剧情发展方面不断展示主角索要解决的问题的纠葛所在,如何在纠葛中展现主角的性格、能力(有否具备解决问题或者欲望冲突的意志,其性格底色如何,通常是if+what模式不断推进故事)。
- 情绪。故事本身的情绪,调动读者代入,是使用建立紧张+释放紧张(嗯,这本身也是麦基所谓的“写作是一种发现”,作者的自觉,写着写着知道要写什么,在叙述中探讨逐渐浮出水面的主题,让主角完成他想解决的核心任务),还是通篇都是冷冷旁观的叙述(一点自觉也没有,从头到尾都是那样的冰冷,不自觉,细思极恐的那种风格虽然不勾搭读者,实际是更高超的写作)。这两种模式,最具代表的前者是《红楼梦》,后者是《金瓶梅》。插一嘴,个人偏好《金瓶梅》,嗯哼。
以上对“框架”的描述,看起来也陷入了“正确的废话”的陷阱里面。同一开始的定义“框架是一套完备、具体的解决方案”相背。是的,不具体。但具体指向不同类型的故事。
比如,爱情故事必然有一个“巨大的障碍”,如《断背山》。 对“巨大的障碍”更为具体的是规定爱情发生发展的内容。比如《英国病人》。 段落一:一见钟情阶段,凯瑟琳和艾玛森之间互相吸引的才情。美艳和智慧并重的美女同不知所谓的浪子刚开始都是这样:因为才情而互相试探、攻击、挑逗——嗯,罗密欧与朱丽叶在晚宴上的蒙面舞不也是如此吗。这种“暧昧”的引力典型的才子佳人桥段嘛。 段落二:“他恋”的确定——篝火晚会上凯瑟琳朗读一段古罗马史的著名“奸情”,两人好感升级。 段落三: 回开罗。艾玛森跟踪凯瑟琳到跳蚤市场——跳舞段落——(转)女追男,男作死拒绝;爱情故事总得有一方是抗拒的嘛——凯瑟琳去找他——天雷地火,爱情的情色部分展现了。 段落四:新恋情+偷情的刺激,抑制不住的激情。 段落五:爱情+温情。 段落六:面对爱情的障碍,女或男的主动但割舍不断的撤退、矛盾纠葛,解决方案再次提出:再一次的“患难”使得爱情回归,但“悲剧”使得爱情更美好更自觉了。
这些具体的规定使得故事更加立体。再加上更多更丰富的表达手段,画面也好,音乐也好,具备情色张力的对视也好。这些都是在前期构建”框架“时该做的工作。换言之,我不大相信文字具备灵魂,能带着创作者走,能自己写出文字本身想要的东西。
无耻的分割线
当然,”框架“非常具体,非常枯燥,其实质是工程师思维,对于笃信灵感、迷信心灵力量的创作者而言,这简直是胡扯。但问题不在于两种思维模式的区别,而在于是否训练有素,在长期的准备过程中是否做好功课,至于才思如泉涌这种东西——我认为这是结果,而不是过程。而且我相信,写作就是体力活,要有足够的体力,足够的坚毅,足够的思考;写作实际上不是一种发现,于我而言,写作就是忍耐。卡夫卡说:“真正持久的力量存在忍受中,只有软骨头才急躁粗暴,他们因此而丧失了人的尊严 。”对此,我深信不疑。
写着写着就长了,甚至背离抛媚眼的初衷,没关系,很快就开始抛媚眼了。
—— to be continu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