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556
- 注册时间
- 2018-12-18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最后登录
- 1970-1-1
|
本帖最后由 字如语 于 2019-1-9 03:31 编辑
在写完第二章刘跑跑之后,后面的每一个章节我都基本在脑海里过了一次,说心里话,我最害怕的就是这一章节,可能很多朋友第一次听说古文经和今文经之争,我看过很多文献和观点,很多大家在历史很多细节上都说的很隐讳,大时代的背景下,要具体到王允和蔡邕两个人身上,那我也更说不清楚了,但是我还是必须把我的观点写出来,至少这是我对待这段历史的一个谨慎的态度。
那么,什么是古文经和今文经呢?这事儿必须从战国说起了,从战国到西汉,中国的文字经历了两次大变化。战国时候流行的是大篆,但是各个国家的文字书写表达都不一样,秦始皇统一山东六国之后,行使了书同文,将大篆全部整理规划为小篆。(秦始皇当时还干了一件事情,焚书坑儒,之后我会将这件事称之为秦火。)到了西汉,因为小篆太抽象了,就把小篆简化成了隶书。(西汉也有一件事儿,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那么什么是古文经呢?古文经就是:秦火之后,就是秦始皇焚书坑儒之时,民间一些士子把儒家的经书埋藏起来,到西汉时期,相续被挖掘出来,如汉景帝时期,河间的献王重金在民间征集了很多古文经书,以及武帝时鲁恭王从孔子故宅壁间所发现的古文经籍。诸王等先后献给朝廷,藏于秘府。当时的儒生根据这些经书形成的学术派系,称之为古文经。今文经是指:两汉间由老儒背诵,口耳相传的经文与解释,由弟子用当时的隶书(今文)记录下来研究而形成的今文学派,与古文经学相对立。
自汉武帝宠信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学便和政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儒家学说的典籍如《诗》、《书》、《礼》、《易》、《春秋》也被尊为经。经学造诣深的人,如董仲舒,公孙弘,孔安国等便被尊为经学大师。由于师门不同,所以儒学又分为许多学派。一直到了西汉末年,在儒家内部便出现了今文经和古文经两大派,并展开了论争。小伙伴们是不是要问,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坑儒,汉武帝为什么要罢黜百家?这个时代的学问已经成为了政治斗争的利器,当权者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权利,而行驶的手段。今文经的创始人是董仲舒,为了适应汉武帝文治武功的需要,董仲舒把先秦儒学改造成了适合汉家制度的新儒学,并取得了独尊地位。
今文经有两个特点,一是烦琐。解释经义支离蔓衍,牵强附会,一经解释几十万字,甚至上百万字。二是迷信,用阴阳五行学附会经义,借神话怪说迎合时务,给儒学蒙上了迷信色彩,宣称皇帝是上天之子,使皇权神圣化。古文经则把儒家经典看作历史文献,他们力求按字义解释经文,训话简明,不牵强附会,不凭空臆造,不用阴阳五行、天变、灾异等说,主张恢复儒家学说原意,比较朴实。今文学尊孔子为给后世制法的“素王”;古文学认为孔子是“先师”;今文经学家认为《六经》皆为孔子所作;古文经学家认为六经是古代史科;今文经学家认为汉代五经均为全本;古文家认为五经是秦火残余,其传述多不可靠。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古文经这批人是史学家,今文经这批人是经学家。
再说今文经,首先,这是汉代当时儒学学统,是对儒家经书作研究而成立的学术传统。但严格地说来,它研究的典籍虽是儒经,而表达的观念却是汉代当下的思想学潮,是一个融合了先秦各家学说,而以儒家面貌表现的汉代儒学;其次,因秦火之后典籍荡然,今文学派所依据的儒学经典,是经儒生口授相传而以汉代通行的隶书体写作之书。这就预留了当以先秦古文字写作之儒经被发觉后,将出现新旧不同观点之争辩空间;第三,它在解经时的理论性格极富创造性,且充满了宗教神学的意味,这是基于两汉之际的学术风气而有的表现。例如董仲舒的公羊春秋学及孟喜京房等的易学,就是最能体现两汉自然科技知识、及宗教神学迷信发达的理论性格。
汉哀帝死,汉平帝继位,当时的辅政大臣是谁知道么?是王莽,对,就是那个迷一样的王莽,很多人怀疑他是从现代穿越到汉朝的。王莽为了在政治上利用古文经托古改制和争取支持者,便在太学立《左氏春秋》、《毛诗》、《逸礼》、《古文尚书》四个古文经学博士,刘歆成为古文经派的创始人,古文经便被立为官学。王莽的这一举动,遭到了今文经派的强烈反对,王莽、刘歆凭借其政治势力,暂时压倒了今文经派。但到东汉光武帝时,又取消古文博士,古文经又成为私学。
汉明帝、章帝时(就是刘秀的儿子和孙子),谧纬之学大兴(比如太平经,就是黄巾起义的太平要术,一种比较牵强的宗教神学),古文经学派的代表人物贾迪上书说《左传》与徽纬相合,可立为博士,汉章帝虽然未立古文经博士,但允许它公开传授。公元79年,汉章帝组织白虎观大会,召集群儒议论五经异同,尔后由古文经学者班固把这次会议的情况编为《白虎通义》,这说明今文经势力开始削弱。白虎观会议后,出现了贾速、许慎、马融、郑玄等许多古文经学大师,郑玄还破除门户之见,兼通今文经,他广采众说,集古今文经为一,迫注群经,号称“郑学”,得到今、古文两派的赞同。至此,经今古文之争便基本上结束了。古文经和今文经之争,从表面看是儒家内部的学术之争。实际是统治阶级内部政治集团之间争夺“功名禄利之路’的斗争。自西汉武帝以后,儒学在政治上的支配作用越来越大,由于今文经不拘泥于先秦儒学,善于穿凿附会,所以它能成为现实政策的理论依据和宣传工具,代表着统治集团中当权派的政治利益。那么另一部分没有获得利益的人怎么办呢?自然便要在古文经中寻找依据反驳今文经者,强烈要求由私学升为官学,经今、古文之争就十分自然的产生了。又由于当权派日趋腐朽和没落,未得利益者却生气勃勃,这就使两派势力的消长迅速变化,这也正是古文经最后取胜于今文经的原因。
说完了古今文经之争,我们要说到王允和蔡邕了,小伙伴们是不是要问我他们俩谁是古文经,谁是今文经?说心里话,史书,文献中都没有记录他们的学派,但是,我们要善于发现这些隐藏或者埋没在历史之中的谜团,对吧。我们先说蔡邕吧。蔡邕的老祖宗原本研究的是黄老之说(黄帝,老子,是指尊崇黄帝和老子思想形成的一门学说。是庄子之外道家的一个分支。)但是蔡邕不但传承家学,而且拜师胡广,小伙伴们是不是又要问,胡广是今文经还是古文经?这个史书里也没有说,还需要去考证,但是史书上有这么一句:胡广博学多闻,“学究五经,古今术艺毕览之。说明胡广是采古,今文经之长为其所用,这个人是啥都学,采百家之长啊?
蔡邕跟着胡广学习了古,今文经之后干啥去了?出仕了,干啥呢?东观校书。啥是东观校书?东观就是东汉的皇家图书馆啊,蔡邕在这可不是图书管理员,人家是去校正古典文集,然后撰写东汉观记的,对,就是去一边学习一边写东汉历史的。人家东观这时候基本上是古文经滴根据地了,为啥?哥给你们慢慢讲解:马蓉,哦,错字了,特么不是现代潘金莲马蓉,是马融,马融,你们只对金瓶梅感兴趣是么?哥就是不歪说金瓶梅,急死你们。人家是马援的子孙,对,就是马超滴老祖宗马援滴后代,不知道马融和马超的关系,很难考证,反正都是一家子滴。马融是古文经大家,人家是著名滴经学家,人家的徒弟是郑玄,卢植。对,就是刘跑跑滴师傅卢植,人家马融是刘黄输的师祖。
马融因为上书讥讽规劝朝廷,被当时胡权贵邓氏陷害惩罚,并且要求十年不得升官,就在东观写书。什么?邓氏是谁?就是皇帝老儿滴媳妇,邓贵妃,后来成来邓太后。后来马融的侄子去世了,马融请罪归家,结果邓太后大怒,让马融下野了,还不许马融再回到体制内。一直到邓太后死了,汉安帝感于马融大才,又招回朝堂,让他回到了体制内,马融这货绝壁是读书读傻了的典型,只能当老师,不能当官啊,丫回到体制内,又把权贵得罪了,只好辞官回家,回家也没有啥对吧,这货名气太大了,朝野俱知啊,没几年,又被大将军梁商看中,任命为自己的从事中郎。(大将军是啥?你妹,前文不是说过,比皇帝老儿低一个逼格,比三公高一个逼格了么?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逼格,记住了,别再追问,哥很忙。)然后又举为武都太守,正厅级了哦,有木有?这货当高官了,又开喷了,说胡人生性野蛮,要讨伐之,不然必然祸害北方州郡,朝廷不纳,结果第二年,上郡慢慢滴从汉朝滴地图上消失了,就是前文并州很尴尬那段里的上郡,现在的延安,榆林,鄂尔多斯。
后来大将军梁商领盒饭了,朝廷换了一个大将军,这货又把新任滴大将军梁冀得罪了,被流放朔方。这货真是一个政治绝缘体啊,有木有?后来朝廷还是觉得他才有才了,让他当官,估计这货能被继续坑死,就让他在东观校书,这种政治绝缘体,是不是朝廷也很无语,但是人家有大才。。。
还有许慎,许慎是谁?《说文解字》晓得不?人家写滴。中国第一本字典,有木有?要不要这么牛?虽然许慎木有和蔡邕同事过,但是人家在东观滴时候,留下了许多古文经滴传承,蔡邕来了,是不是要接受古文经滴思想呢?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