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今天能上网了,遇到的几个朋友都关心我出差江南后生活如何,花落将今天的日记整理后发出,向朋友们汇报一下,且做《七月流火,江南小记之一》,另外也抓住随笔日记版《同题》征文的尾巴,挣点金币玩。
不过,近日脑子贫乏的很,花落严重怀疑自己是不是近日被江南的炎热给烤傻了。
2013年7月30日 星期二
万里无云,响晴的天气,早上七点,门外已经如火烤着一般灼热。毫无疑问,今天的江南某城又是一个高温酷暑的烧烤天。
今天,我终于决定罢饭一次!
这是我来到江南某城的第六天。前几天,跟着学生一起吃饭,了解学生的状况,然后逛园子;尽管从我到来一直是酷热难耐的天气,但因为新鲜,还算充实。
但这种充实感从昨天开始,却有了些疲惫和厌倦。
以下是我刚刚来到时对宿舍周围环境的描写:
坐在宿舍的写字台前,面向窗外,抬眼就看到那一小片菜地,种着各色小菜,长势喜人;菜地的边缘有条小路,少有人走,偶尔会见摩托车开过或行人走过;路边是一个长长的丝瓜架,开满了黄色的丝瓜花儿,在阳光下亮亮的,几分明媚,几分灿烂。再远一点是几棵高大的树木,枝叶繁茂,浓绿覆荫;远近的鸟鸣、蝉鸣清脆悠扬,声声入耳。
这样的描写让朋友感觉很羡慕,认为我住的地方,自然田园,富有诗意,很适合修身养性。
其实,写这段文字的时候,我刚刚吃完午饭,坐在宿舍的空调下,听歌,喝茶……那一刻,尽管窗外酷热难耐,但我身体的感觉是凉爽、舒适又惬意的,自然,也就有太多的时间去观察窗外的景物,也有心情用这样一种局外人的欣赏眼光来品味着这江南乡村的田园风光。
可是这地方继续住下去,就发现有诸多不便了。方圆几里见不到饭馆,也没有超市,好不容易见到一个小卖部,除了能买到瓶装水,连方便面都买不到;想买点水果吧,连个摆摊的也见不到。
第一次发现,吃饭,竟然成了生活中最大的问题。如果有朋友问我:作为带队老师,学生去参加实习工作的时候,你都忙些什么?我会告诉你,来这里几天,我天天就忙着吃饭了。
无所事事,只忙着吃饭,这话毫不夸张。除了中午饭公司派车给送饭到距离宿舍大约500米左右的西门,其他的两顿饭,都需要去食堂吃,从宿舍到食堂,要穿过几千亩地的一个园子,每次吃饭,走路不少于十里,从准备吃饭到吃完饭走回宿舍,大约需要两个钟头。
客观的说,饭菜还是不错的,荤素搭配也好,学生工作的时候,有人送饭,都在工作点用餐,所以,真正严重感觉路远不方便的,可能也只有我自己了吧。
来之前,一提到江南,满脑子是秀美水乡,烟雨江南等词语,可见这文人诗词害人不浅。最近,谁再提什么烟雨江南的话我跟谁急,明明是烧烤人肉的江南吗?来了这几天,没见烟,也没见雨,就是天天顶着个大火球般的太阳去奔波两顿饭。每次吃饭回来,都热个半死,如同浴缸里捞出来一般,这几天流的那满身满脸的汗,足够超过我这一年流的汗水了。
特别是昨晚,吃完饭一个人回宿舍,路上流连乐园的景物,天色就晚了些,回来穿过那个树木浓密的遗址公园,忽然就感觉阴森森的几分恐怖,总想起前几天去鬼屋体验时的恐怖场面,还担心路上会有一条蛇窜出来。
明知道是自己吓唬自己,但心中还是有些恐惧。恐惧之余,就有些沮丧和厌倦,想想,早上就为了吃那么一个包子,一片小饼,大热黄天的两个小时,我犯得着吗?
所以,今天早上,我终于下了决心,让自己睡个懒觉,罢饭一次。
每次早饭,能起来吃的唯有上早班的几个学生,其他同学都宁愿啃饼干吃泡面也懒得去吃早饭,起初我还笑他们偷懒,没想到几天后我也沦落为和他们一样的懒散。
是啊,想想,如果我自己没有这些经历,而只是听到学生抱怨诉苦的时候,我也许会有一千条的道理去说服他们,让他们坚强忍耐,克服困难,锻炼自己。现在才知道,那些高高在上的说辞,其实谁都懂,但是身体的承受力和忍耐力,却那么实实在在的考验着每个人的思想和内心。
刚刚见到一段文字,说“旅行的意义在于离开原本的生活,与新的自己相遇”,很有同感,这次的出差,在这一切的生活困难中,我也发现了一个新的自己,就是我之前不曾明显发现的那个虚伪着的自己。
我所说的虚伪,是指思想和身体的不一致不协调。比如,第一天来到宿舍,很累也很困,但躺在床上却睡不着,也许与择席的毛病有关,另一种感觉就是,床板太硬了。意识之中,感觉自己应该是什么困难都能克服的,希望自己对外在的条件不要太挑剔,也不要过分讲究;可是,我的身体却不听这些,她早已经被弹簧床的柔软和舒适俘虏了。
近几年旅游,发现处处都是复古风,好像曾经被我们丢弃的一切,忽然之间就都变成了最令人向往的生活。野人的舞蹈,原始人的起居,农家乐,渔家欢……都成了一种令游客趋之若鹜的美好体验。可是,被现代文明孵软了的现代人,真的还能过那种艰苦、质朴、原始、自然的生活吗?
很多时候,这种虚伪的根源在于,我们的思想需求和身体需求严重分裂。一方面是思想需要更多的自由,一方面是身体需要更加舒适;当身体被越来越舒适的生活所俘虏的时候,思想也已经被身体的需求所捆缚裹挟了。于是,一方面人们创造各种条件让身体更加舒适安逸,一方面又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制造出很多原始的假象,供思想追寻,让心灵得到片刻的满足和归属感。
陶渊明是全身心的解甲归田,投入自给自足的农家生活,用心赞美并切身体验那种“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劳作方式,而现代人在吟咏他的诗句时,却只看到了其中的闲适悠然,完全忽略了其中汗流浃背、披星戴月的艰辛。
由己及人,发现这个社会到处都充满着一种严重分裂了的文化现象和审美情趣,我无法免俗,也无力逃避。
注:近日脑子贫乏,所以该篇文字只是日记,以做生活记录。
另注:昨日见到其单位某副总,说起吃饭太远的感叹,今日该副总亲自过来探访,吃饭太远的困惑,已解决。